-
家兔经口染毒溴敌隆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溴敌隆经口灌胃染毒后,家兔体内溴敌隆血药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以期为溴敌隆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普通级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试剂对照组(无水乙醇1 g/kg)、高剂量组(溴敌隆0.3 mg/kg)和低剂量组(溴敌隆0.05 mg/kg),每组6只。分别于经口灌胃染毒后1、2、4、8、12、16、24、36、48、72、168、336、504 h从家兔耳中央动脉采血,样品1 h内离心,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中溴敌隆浓度,借助DAS 3.0.2软件对染毒时间、血药浓度等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家兔染毒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低剂量组家兔PT、APTT均出现明显异常,但PT出现异常早于APTT。高、低剂量组家兔均在染毒后12 h血浆中溴敌隆浓度达峰值,高剂量组溴敌隆半吸收期( t1/2ka)为4.34 h,清除半衰期( t1/2)为81.52 h;低剂量组 t1/2Ka为6.90 h, t1/2为56.38 h。家兔经口染毒溴敌隆房室模型呈三室模型分布。 结论:溴敌隆口服吸收迅速,但代谢缓慢,溴敌隆经口染毒在体内变化符合三室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溴敌隆中毒致肠坏死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溴敌隆作为毒鼠剂在生活中仍使用较多。溴敌隆中毒往往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脏器出血,包括脑出血、肠道出血、腹腔出血等。目前,溴敌隆中毒引起肠坏死病例尚未见报道。本文回顾1例经毒物检测确诊为溴敌隆中毒引起的肠坏死和严重凝血障碍病例,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注射维生素K、输注血浆等治疗方式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溴敌隆中毒致消化道和腹腔出血后继发麻痹性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溴敌隆是一种长效香豆素类抗凝类杀鼠剂,俗称"超级华法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维生素K1环氧化物还原酶,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致使机体凝血机能障碍,导致全身多脏器出血。本文报道一例溴敌隆中毒后导致消化道、腹腔出血,同时继发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给予输注血制品、补充维生素K1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提示临床医生在救治其他溴敌隆中毒时,要注意少见并发症,以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溴敌隆中毒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分为建模组(n=254)和验证组(n=44),建模组根据血清溴敌隆检测结果分为溴敌隆阳性组(n=53)和阴性组(n=201),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出血部位,就诊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电解质指标等,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建模并验证.结果 共纳入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98例,其中溴敌隆阳性53例(20.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溴敌隆中毒患者就诊时皮肤及软组织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凝血酶时间缩短和D-二聚体降低是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溴敌隆中毒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溴敌隆中毒是急诊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就诊时皮肤及软组织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凝血酶时间缩短、D-二聚体降低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溴敌隆中毒可能,建议尽早进行血药浓度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溴敌隆投毒偶合颅脑损伤致出血性脑疝死亡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李某,男,42 岁.在家睡觉后一直叫不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医生宣布死亡.据家属反映,李某生前(一周)刷牙过程中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及身体出现少量点片状皮肤红斑,家人以为是身体上火,没有引起重视及就医.死前一天与他人打架,致额头肿胀,左眼瘀青.后查实,李某妻子为避免每日酗酒丈夫家暴自己,少量、多次在茶水中投放溴敌隆,长达半月之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皖北地区抗凝类杀鼠剂中毒临床特征及维生素K1用药方案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对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临床特点及维生素K1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5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中毒方式、中毒时间(毒物暴露至入院治疗时间)、临床表现、凝血功能、维生素K1用量及治疗结果等,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51 例患者中,溴敌隆中毒 27 例(52.94%),占比最高.出院时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23例入院时有出血症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轻度中毒12例,中度中毒7例,重度中毒4例;46例有明确毒物暴露史.患者根据中毒时间分为≥48h组与<48 h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28例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根据维生素K1用量分为≤40 mg/d组12例和>40 mg/d组16例,≤40 mg/d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症状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主,中毒时间长凝血异常更加显著.维生素K1较大剂量较普通剂量疗效无显著差异,维生素K1治疗的及时性和维持时间更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儿童抗凝血灭鼠药中毒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至12岁.观察50例患儿的以下临床项目.①一般临床资料:患儿的发病时间、性别、年龄、来源地、发病季节、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及其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全套、血清毒物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③患儿诊治经过、病程及预后等相关资料.对患儿接受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贵州省人民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本研究50例患儿中,6例(12.0%)来自城市,44例(88.0%)来自农村.44例农村患儿中,18例(40.9%,18/44)为留守儿童.②抗凝血灭鼠药中毒以春、秋季发病为主,分别占30.0%(15/50)和28.0%(14/50).③本研究50例患儿中,有明确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者为17例(34.0%,17/50),有可疑抗凝血灭鼠药接物触史者为6例(12.0%,6/50),否认诱因及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者为27例(54.0%,27/50).④本研究50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50.0%,25/50),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关节、肌肉疼痛,皮下血肿,以及消化道出血等.⑤本研究50例患儿中,37例患儿进行血清毒物检测的结果显示,26例(70.3%,26/37)患儿检出溴鼠灵,5例(13.5%,5/37)检出溴敌隆,6例(16.2%,6/37)同时检出溴鼠灵与溴敌隆.32例检出溴鼠灵患儿的检查结果显示,溴鼠灵水平为42~3096 ng/m L;11例检出溴敌隆患儿的检查结果显示,溴敌隆水平为5~767 ng/mL.⑥本研究中,50例患儿接受维生素K1治疗前及治疗后PT、APTT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93、-6.093,P<0.001).结论 维生素K1治疗儿童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有效.临床应根据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儿体内血清毒物检测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且维生素K1用药疗程应不短于2~3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草铵膦中毒八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草铵膦是一种膦酸类新型除草剂,其活性介于草甘膦和百草枯之间[1],是百草枯农药的替代品之一.国内此类农药中毒报道较少.我院自2017年1月至7月先后收治急性草铵膦中毒患者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2017年1月至7月我院收治口服草铵膦(18%水剂)中毒患者8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25~50岁.均为自杀口服.服毒量20 ml以下2例,20~50 mil3例,l 00 ml以上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均在2h内.住院时间1~16d.与其他毒物混合中毒者2例,1例合并乙醇中毒,1例合并溴敌隆中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溴敌隆中毒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溴敌隆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溴敌隆中毒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口腔黏膜出血5d,血尿及腰腹部疼痛3d入院.外院考虑泌尿系出血相关疾病,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后查凝血功能异常,考虑患者病情危重,转至我院.入我院后经反复详细追问病史,得知饮食不洁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并送血液标本进行毒物检测,最终确诊溴敌隆中毒,予维生素K1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 溴敌隆中毒患者若无明确溴敌隆接触史,诊断困难,易误诊.临床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应详细追问病史、发散诊断思维,可予维生素K1诊断性治疗,血液标本毒物检测可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吸入性溴敌隆中毒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6年5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吸入性溴敌隆中毒患者,由于溴敌隆中毒以经消化道及皮肤接触多见,吸入性中毒临床上较少报告.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既往体健.近10年来一直在其家庭工厂生产灭鼠药溴敌隆,4年前患者曾在工作中无防护条件下接触溴敌隆蒸汽而中毒,于当地医院使用维生素K1进行治疗后痊愈.2016年5月初患者再次在工作中无防护条件下接触溴敌隆蒸汽数天,1周后患者逐渐出现全身散在斑片状皮下淤血及瘀癍,伴牙龈出血,无呕血及黑便,无咯血,无腹痛,无晕厥,无大汗,因症状轻未行特殊处理,随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查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后于5月23日来本院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