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临溺水致严重急性肾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该文报道1例以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濒临溺水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病例。患者为37岁中年男性,因意外落水后肾功能急剧恶化,肾脏病理示急性肾小管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蛋白尿明显改善。濒临溺水导致的AKI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对濒临溺水患者应进行随访以明确有无并发AK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海军海上搜救体系分析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海上区域广阔,气候环境恶劣,加之落水人员可能存在溺水、体温过低症、海水浸泡伤或受到海洋生物袭击等,使得落水舰员和飞行员的搜索、生存和救治都十分困难。本综述系统分析了美国海军海上搜救体系,包括海上搜救机制、搜救力量、搜救相关培训、搜救基本程序和搜救装备等,并总结了美国海军落水人员搜救特点及启示,以期对我国海军海上搜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因意外伤害住院9 049例儿童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因意外伤害住院的儿童病例特征,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0~18岁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意外伤害发生类型与儿童的预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特征性因素。结果:共收治9 049例发生意外伤害儿童,占4年总住院例数的3.72%(9 049/33 697);意外伤害前3位发生类型为跌倒/坠落3 695例、异物/窒息2 639例、交通事故1 165例,共占82.87%(7 499/9 049);好转与痊愈共8 760例占96.81%,伤残共178例占1.97%,未愈/死亡共111例占1.23%。男童5 833例占64.46%,女童3 216例占35.54%,发生比为1.81∶1,不同性别意外伤害发生类型跌倒/坠落、异物/窒息、中毒、锐器伤、溺水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0~20.56,均 P<0.05)。1~<3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高于其他年龄(共3 263例占36.06%),不同年龄阶段意外伤害发生类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2.98~573.97,均 P<0.05)。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发生意外伤害高于其他2个季度(共4 892例占54.06%),不同季度发生意外伤害类型跌倒/坠落、异物/窒息、烧烫伤、溺水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79~18.88,均 P<0.05)。家庭是最易发生意外伤害地点,不同地点意外伤害发生类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08~2 186.54,均 P<0.05)。 结论:儿童意外伤害易发生于1~<3岁的男童,伤害类型以跌倒/坠落为主,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未愈/死亡最主要意外伤害类型,不同伤害类型与儿童性别、年龄、季度和发生地点有关。应根据不同地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构建全面防范儿童意外伤害体系,保障儿童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主要伤害死亡数据,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3.5%, P<0.001),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0%, P=0.104)。主要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50~79岁人群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0~岁组AAPC=3.9%,60~岁组AAPC=5.6%,70~岁组AAPC=4.6%,均 P<0.001)。男性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较女性更快(男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女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3.8%;男性溺水组AAPC=-4.0%,女性溺水组AAPC=-3.5%,均 P<0.001),女性自杀及后遗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女性AAPC=-6.4%,男性AAPC=-4.7%,均 P<0.001)。农村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高于城市且降速超过城市。中部地区自杀及后遗症标化死亡率最高,西部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水标化死亡率最高,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最快(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溺水组AAPC=-5.3%,均 P<0.001)。 结论: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有回升趋势,老年人、男性、农村居民和中、西部地区是未来防控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电图T波与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童心脏性猝死少见但危害性极大。儿童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院外,突发性强,抢救成功率低,对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后果。与儿童其他致命事件相比(如车祸、溺水等),儿童心脏性猝死更受关注。儿童心脏性猝死一直被视为临床心脏病学、急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降低儿童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随着检查技术领域的不断进展,对心电图T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入,T波已成为预测儿童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该文将综述T波及儿童心脏性猝死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脑冲击伤后非致命性淹溺大鼠认知功能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颅脑冲击伤(bTBI)后非致命性淹溺大鼠认知功能变化。方法: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冲击伤组、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冲击伤组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4.0 MPa驱动段压力)构建bTBI模型;淹溺组水面上1 m处自由落下(水温18 ℃、水深30 cm),待游泳力竭后捞出;冲击伤+淹溺组通过生物激波管致伤后,即刻同法淹溺。伤后3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CA3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并统计其存活数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和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率。结果: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探索行为次数低于正常组和冲击伤组( P<0.05或0.01),与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淹溺组探索行为次数低于冲击伤组( 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冲击伤+淹溺组在定位航行试验第3,4天寻靶潜伏时间高于正常组,空间探索试验穿越靶区次数和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组( P<0.05或0.01);而冲击伤组、淹溺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尼氏染色显示,伤后3 d正常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尼氏体清晰,其他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数目呈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冲击伤+淹溺组神经元数目最少,低于冲击伤组和淹溺组( P<0.05或0.01)。ELISA法检测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海马谷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冲击伤+淹溺组甘氨酸水平低于正常组( P<0.05),冲击伤组、淹溺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各组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此外,冲击伤组、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GRP78表达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caspase-12表达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冲击伤组相比,冲击伤+淹溺组表达显著升高(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Bcl-2表达低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低于正常组,淹溺组低于冲击伤组( P<0.05或0.01);冲击伤+淹溺组Bax表达高于其他各组,且淹溺组高于正常组( P<0.05或0.01),冲击伤组和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冲击伤+淹溺组Bcl-2/Bax比率低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低于正常组,淹溺组低于冲击伤组( P<0.05或0.01)。淹溺组、冲击伤+淹溺组caspase-3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冲击伤组( P<0.05或0.01),冲击伤+淹溺组和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非致命性淹溺可加重bTBI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引起记忆、情绪等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涉及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和甘氨酸失衡引起细胞稳态破坏,并在损伤早期通过ERS激活下游促凋亡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血小板治疗对溺水型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抗血小板治疗对溺水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gtetic peptide, 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溺水误吸导致的A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用于与ALI患者进行比较。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记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ALI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及ARDS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与氧合指数均显著负相关( P<0.05);其中D-二聚体与OI相关性最强( r=-0.637),NT-pro BNP及血小板与OI中等相关( r=-0.512及-0.464)。 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ALI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增加OI,改善肺损伤,从而有效减少ARD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溺水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溺水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而危险的伤害事件,尤其是对儿童和年轻人群。溺水事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本文综述溺水流行病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溺水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溺水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男性、儿童是溺水高发的危险人群,年龄、男性、农村环境、缺乏监管、饮酒、基础性疾病等是溺水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对溺水问题的关注,提高人们对溺水的认知,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以预防和控制溺水现象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津市1999-202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及城乡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天津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变化情况及城乡差异。方法:1999-2021年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亚组人群和主要伤害原因的构成比、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比较城乡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死亡原因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伤害死亡风险的季节差异用死亡率比值及其95% CI表示。 结果:1999-2021年,伤害是天津市0~14岁儿童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死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为31.08%,低于城市的37.82%。儿童伤害的总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4%, P<0.001)。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 P<0.001)。意外中毒的标化死亡率仅在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AAPC=-8.09%, P<0.001),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 P>0.05)。自杀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 P>0.05),在10~14岁农村儿童中呈上升趋势(AAPC=4.58%)。跌倒/坠落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P>0.05)。伤害死亡的总体风险和溺水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夏季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在城市为秋季最高,在农村为夏季最高;意外中毒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冬季最高。 结论:近年来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伤害死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及逐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计算儿童青少年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以及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前4位伤害死亡特征及趋势。结果: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谱大致相同,前4位伤害类型都是交通事故、溺水、跌倒和自杀。儿童青少年伤害总死亡人数16 052人,标化死亡率为9.58/10万,总体伤害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APC=-3.450% ,P=0.055)。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406% ,P<0.001);溺水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自杀标化死亡率在近10年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000% ,P=0.001)。总体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自杀呈上升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9.420%和AAPC=9.607%,均 P<0.05)。女性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和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交通事故AAPC=-7.364% ,女性溺水AAPC=-5.352% ,男性交通事故AAPC=-10.242%,均 P<0.05)。城市和农村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7.899%和AAPC=-9.421%,均 P<0.001);自杀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11.009%和AAPC=7.528%,均 P<0.05)。 结论:2012-2021年江苏省近10年儿童青少年的总体伤害情况有所改善,但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