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设备引起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中,因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头面部皮肤的压力性损伤、手足和腋下皮肤浸渍导致的潮湿性相关性皮肤损伤,其已经成为困扰一线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临床特征、原因进行分析后,从循证角度提出预防和治疗策略,旨在为有效预防和处理此类皮肤损伤提出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科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危险因素,以期为制定儿科MARSI预防以及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该院儿科患者MARSI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儿456例,其中78例发生MARSI,占1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皮肤干湿、皮肤弹性为MARSI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MARSI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管理措施,尤其关注营养状况较差、皮肤潮湿以及皮肤弹性较差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ASD)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术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7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其中MASD的发生率为39.25%(42/10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造口部位、造口高度、排泄物性状、排便规律情况、底盘渗漏次数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发生MASD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MASD发生率较高,年龄、造口部位、造口高度、排便情况等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MASD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MAS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三级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现况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二、三级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特征、相关因素和预防现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2月8—22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61家医院的1 81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上传问卷星网站,将问卷链接发送至医护人员的微信工作群,医护人员自愿采用手机在线填写和提交人口学资料、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资料和预防措施资料等。从网站导出数据,双人核对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特征、相关因素、预防现况,并提出对策。结果:1 761名来自全国161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交了问卷,其中男性290名(16.47%),女性1 471名(83.53%)。潮湿相关性皮炎现患率为18.85%(332/1 761),其中三级防护装备现患率高于二级装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穿戴时间>4 h组的发生率高于≤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部位现患率高于单部位( P<0.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的关联因素中呈现增加风险的有出汗潮湿( OR=168.52, P<0.001)、佩戴三级防护装备( OR=1.65, P<0.05),损伤前采取预防措施仅占12.72%(224/1 761)。 结论:二、三级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出汗潮湿和三级装备是主要风险因素,预防不足。需要加强评估、洁肤、润肤、护肤、吸湿等预防策略,损伤后需在预防基础上做好局部抗炎和保护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构建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 年5-8 月在郑州市中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PICC维护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50 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及专家咨询,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IC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结果 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MARSI 发生率为 11.71%(41/350).根据变量年龄(P =0.014,OR =0.001,95%CI:0.000~0.247)、维护方法 (P =0.017,OR =2.279,95%CI:1.751~30.963)、皮肤潮湿多汗(P =0.001,OR =0.002,95%CI:0.000~0.012)、皮肤干燥(P =0.002,OR =0.002,95%CI:0.000~0.107)、医用粘胶类型(P =0.003,OR =0.003,95%CI:0.000~0.144)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C指数为0.952(95%CI:0.942~1.007),校准曲线提示该列线图的区分度良好,预测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基本一致.ROC 曲线结果 显示曲线下面积为 0.901,计算最佳临界值为0.462,特异度为98.3%,灵敏度为95.0%.结论 该预测模型区分度和预测能力较好,可为PICC维护人员识别高危人群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输尿管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输尿管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5 年2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138 例因根治性膀胱全切等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观察PMASD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描述影响因素的评估价值.结果 随访期间,48 例发生PMASD,占比34.8%(48/138).将发生PMASD的患者纳入阳性组(n =48),将未发生PMASD的患者纳入阴性组(n =90),阴性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和合并糖尿病比例均低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是影响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评估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95%可信区间0.620~0.757)、0.696(95%可信区间 0.617~0.755).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发生率较高,高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是影响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出院准备计划方案在老年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计划用于老年肠造口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170例老年肠造口患者根据整群随机法分为两组各8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制定和实施出院准备计划方案.结果 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77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组出院准备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随访期内造口门诊就诊率、非计划入院率及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得分及护理依赖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出院准备计划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老年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增强自护能力,减轻护理依赖,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率及造口门诊就诊率,节约医疗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与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为临床评价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整理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相关风险因素并形成初始条目池.通过专家会议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调查普外科行肠造口手术患者118例,对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构建的正式量表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914~1.000.118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中发生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42例(35.59%).量表预测效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P<0.001),当量表临界值为14.5时,Youden指数为0.525,灵敏度为0.643,特异度为0.882.量表总的Krippendorff's α系数为0.794,一级指标的Krippendorff's α系数0.651~0.779.结论 构建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评估工具,以减少肠造口患者皮肤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湿润烧伤膏治愈老年潮湿环境相关性皮肤损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老年潮湿环境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7年3月上海申园康复医院内科收治的1例老年MASD患者予以全身综合治疗的同时,局部创面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9d后,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愈后皮肤无明显瘢痕增生,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湿润烧伤膏治疗老年MASD,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防治创面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循证构建PICC置入部位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国内外医院、诊所甚至家庭护理等已普遍流行,为中长期的输液治疗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PICC置入部位需要每周更换敷贴1次,长期暴露于医用黏胶,反复地接触皮肤消毒剂,及反复去除、贴合敷贴等促使皮肤屏障功能改变,最后易发展为皮肤损伤[1-2].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MARSI)是指在移除黏胶产品后出现持续大于或等于30 min的红斑和(或)其他的皮肤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疱、大疱、糜烂或撕裂)[3].MARSI的常见类型有机械性皮肤损伤、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等[3-4].PEDROLO等[5]报道氯已定抗菌敷贴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部位局部皮肤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9.5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