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激光球囊消融是一种针对心房颤动(房颤)的新型消融技术。本文报道1例经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例,手术过程中运用激光作为消融能量,在可视化内镜下明确球囊贴靠及消融部位,通过自动消融模式完成所有肺静脉隔离。望该病例对激光球囊治疗房颤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联合药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在两个中心接受准分子激光联合药涂球囊治疗的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病变包括3例(13.6%)狭窄和19例(86.4%)完全闭塞。平均病变长度(25.6±5.7)cm。技术成功率为95.5%。限流性夹层发生率4.5%,植入补救支架。踝肱指数在每个随访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1年的一期通畅率为80.3%。结论:准分子激光联合药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有效,显著提高一期通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气管镜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与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再狭窄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全国18家医院的301例接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瘢痕性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方式包括电刀切割、激光消融、球囊扩张、冷冻、局部用药和(或)支架置入。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气道狭窄的参数(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患者接受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式、麻醉方法等,并记录第一次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道通畅的维持时间(前两次介入治疗之间的间隔天数)及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平均临床有效率为67.8%(204/301)。狭窄部位( OR 1.548; 95% CI: 1.038~2.307, P=0.032)、呼吸困难指数( OR 2.140; 95% CI: 1.604~2.855, P<0.001)及介入治疗方式( OR 0.458; 95% CI: 0.267~0.787, P=0.005)是与气管镜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有效性相关的影响因素。狭窄部位( OR 1.508; 95% CI: 1.273~1.787, P<0.001)、狭窄程度( OR 1.581; 95% CI: 1.029~2.067, P=0.001)、麻醉方法( OR 1.581; 95% CI: 1.029~2.067, P<0.001)和是否局部用药( OR 1.304; 95% CI: 1.135~1.497, P<0.001)是与第一次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道通畅维持时间有关的影响因子。 结论:气管镜介入治疗是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式。介入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大隐静脉桥血管退行性变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对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至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住院的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次胸痛、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VG狭窄超过70%但未完全闭塞,拟对SVG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前使用ELCA对病变进行预处理,支架置入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及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计算器械成功及手术成功率,其中,器械成功定义为ELCA系统成功通过病变;手术成功定义为于病变处成功置入支架。主要评价指标为PCI术后即刻IMR,次要评价指标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后OCT测定的最小支架面积及支架膨胀率、手术并发症(4a型心肌梗死、无复流、穿孔等)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19例患者,年龄(66.0±5.6)岁,其中男性18例(94.7%)。距CABG时间为8(6,11)年,病变长度均>20 mm,均为桥血管体部病变,中位狭窄程度95%(80%,99%),置入支架长度(41.7±16.3)mm。手术时间为119(101,166)min,累计受照剂量为2 089(1 378,3 011)mGy,使用激光导管的直径均为1.4 mm,其最大能量均为60 mJ,最大频率均为40 Hz。器械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19/19)。PCI术后IMR为29.22±5.95(范围:21.12~43.12)。ELCA及置入支架后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 P均>0.05),置入支架后所有患者的TIMI血流均为Ⅲ级。患者的cTFC在ELCA后(33.2±7.8)及置入支架后(22.8±7.1)均较术前(49.7±13.0)下降( P均<0.001)。最小支架面积为(5.53±1.36)mm 2,支架膨胀率为(90.0±4.3)%。无穿孔、无复流、4a型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但术后高敏肌钙蛋白明显升高[(67.937±33.839)ng/L比(5.316±3.105)ng/L, P<0.001]。 结论:ELCA治疗SVG病变安全、有效,在保证支架充分扩张的同时,对微循环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尿管镜下Vela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Vela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继发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尿管镜下联合应用Vela激光及球囊扩张治疗狭窄段输尿管。其中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31例,经皮肾微穿刺后输尿管镜下治疗5例,术后5~7 d拔除导尿管,常规留置"D-J"管12周。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6~94 min,平均45 min。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29例治愈,4例好转,3例无效。其中1例再次治疗后无效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2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有效率91.7%。结论:输尿管镜下Vela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的分型及腔内处理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UAS)的分型及腔内处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同济医院收治的34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UA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9例。年龄(66.3±7.7)岁。发生UAS时间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14.7±6.5)个月。单侧肾盂积水32例,双侧肾盂积水2例。2例在外院已行肾造瘘。3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2例伴发热,先行积水侧肾造瘘和抗感染治疗,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且停用抗生素24 h无发热后再手术。34例术前肾积水(2.7±0.6)cm。本组34例中,5例经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注射亚甲蓝,29例用18G穿刺针于超声引导下穿刺肾盂注射亚甲蓝。用输尿管硬镜于回肠膀胱中观察,4例可见亚甲蓝,依亚甲蓝引导寻及狭窄处并置入超滑导丝,其中3例用5 mm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扩张,1例用F14软镜鞘扩张,然后留置F6单J管。30例未见亚甲蓝,其中16例顺行经肾造瘘口用输尿管软镜寻及狭窄处,用30 W钬激光切开,然后9例行球囊扩张、7例行软镜鞘扩张后留置F6单J管。14例顺行方法无法寻及狭窄处,根据手术时间、患者情况等决定即刻或二期行双镜联合手术,经肾造瘘口用软镜沿超滑导丝进镜至狭窄处,经回肠膀胱用输尿管硬镜观察,借助超滑导丝抖动和内镜光点寻找狭窄处。10例寻及狭窄处,用30 W钬激光切开,8例行球囊扩张、2例行软镜鞘扩张后留置F6单J管。4例采用双镜联合方法仍无法准确寻及狭窄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1侧已解除),继续留置肾造瘘管。本研究成功解除狭窄的定义为输尿管可以置入F6单J管。结果:根据术中所见严重程度将UAS分成4型:Ⅰ型,狭窄处管腔较正常输尿管缩窄>50%,但亚甲蓝可以成股通过;Ⅱ型,针尖样狭窄,仅允许亚甲蓝细丝样通过;Ⅲ型,膜状闭锁,狭窄段长1~3 mm,亚甲蓝无法通过;Ⅳ型,长段狭窄。本组34例中,Ⅰ型4例,采用逆行方法疏通狭窄段;Ⅱ型16例,采用顺行方法疏通狭窄段;Ⅲ型10例,采用双镜联合方法疏通狭窄段;Ⅳ型4例(其中1例为双侧UAS,一侧Ⅲ型,一侧Ⅳ型,计入Ⅳ型),通过上述方法均未成功疏通。本研究34例中,30例成功解除吻合口狭窄,1例双侧梗阻患者单侧吻合口狭窄解除;余3例因为狭窄段过长,腔内手术风险大,其中2例改行肾造瘘,1例改行开放手术。本组手术成功率为88.2%。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4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加重,肌酐升高(32.5±10.9)μmol/L,需更换单J管;其余2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0.9±0.6)cm,较术前(2.6±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3例为分期手术,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1.9±0.6)分,较术前留置肾造瘘管期间(5.2±0.7)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采用逆行、顺行、双镜联合3种腔内处理方法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UAS的成功率高,可使部分患者避免留置外引流管的不便和开放手术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狭窄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应用ELA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技术成功率、踝肱指数(ABI)、一期通畅率、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等指标,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一期通畅率和免于TLR率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均完成了ELA+DCB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1.5%,术后ABI(0.73±0.13)较术前(0.39±0.11)明显提高( t=35.26, P<0.001)。术后24个月的累积一期通畅率和免于TLR率分别为64.1%和76.8%。病变长度>15 cm( HR=2.57, P=0.047)、病变重度钙化( HR=3.26, P=0.021)与一期通畅率的下降相关,患糖尿病( HR=5.24, P=0.010)、术后单一流出道( HR=4.18, P=0.008)与免于TLR率的下降相关。 结论:ELA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高,中期疗效良好。病变长度>15 cm和重度钙化是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和术后单一流出道是免于TL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胎儿宫内手术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十年我国胎儿医学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胎儿医学中心,也陆续开展了各种胎儿宫内手术,其中有技术相对成熟的选择性减胎术、宫内输血、胎儿镜激光凝固术、引流术、产时子宫外手术等,也有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介入性球囊导管手术、开放性胎儿手术等。胎儿宫内手术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操作问题,更重要的是围手术期的充分评估、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以及手术效果的远期评价。从胎儿手术干预的伦理学和临床指征,到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再到胎儿医学中心的管理,国内胎儿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规范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使用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的11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例(1处)患者吻合口闭塞改行开放手术,其余10例(13处)患者使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顺行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手术时间73~136(89.20±15.35)min;术后第3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时间6~24个月,行泌尿系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其中7例(9处)患者腰痛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2例(3处)肾积水长期随访无加重,1例(1处,狭窄段长1.2 cm)狭窄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非支架区粥样硬化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非支架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46例下肢动脉非支架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72.5±11.7)岁(范围:42~93岁);腘动脉病变44例(95.7%,44/46),股总动脉病变2例(4.3%,2/46);狭窄病变15例(32.6%,15/46),完全闭塞病变31例(76.4%,31/46);病变长度(7.3±2.7)cm(范围:3.0~13.2 cm)。术后6个月、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无大截肢生存率、技术成功率、补救性支架植入率、踝肱指数、靶血管再干预等。采用 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踝肱指数与术前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下肢动脉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免于再干预率、无大截肢生存率。 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1.3%(42/4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均为远端血管栓塞,限流性夹层发生率为8.7%(4/46)。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90±0.10比0.42±0.10, t=-4.48, P<0.01;0.87±0.12比0.42±0.10, t=-5.21, P<0.01)。随访时间[ M(IQR)]为22.5(8.8)个月(范围:6~32个月),4例(8.7%,4/46)患者接受再干预。术后2年的一期通畅率为86.2%(95% CI:71.8%~93.5%),免于再干预率为90.7%(95% CI:77.0%~96.4%)无大截肢生存率为97.8%(95% CI:85.6%~99.7%)。 结论: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可用于治疗下肢动脉非支架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