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402例ACS患者,根据患者28 d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59例和存活组34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SAPS-Ⅱ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GRACE)、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SAP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GRACE评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SAPS-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最佳截断值为40分,灵敏度74.58%,特异性79.88%.GRACE评分的AUC=0.802,最佳截断值为158分,灵敏度69.49%,特异性83.09%.APACHE-Ⅱ评分的AUC=0.798,最佳截断值为16分,灵敏度76.27%,特异性71.14%.结论:SAPS-Ⅱ评分可以用于预测ACS患者死亡事件,与APACHE-Ⅱ评分、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相当.当SAPS-Ⅱ评分截断值取40分时,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构建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短期死亡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筛选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 128 例,整理所有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 28d后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筛查呼吸机相关肺炎诱导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128 例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死亡 48 例(37.50%),存活 80 例(62.50%).两组患者在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 分、机械通气时间≥15 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otstrap法验证C-index指数为 0.594(95%CI:0.532~0.714)提示区分度良好.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模型预测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 0.785(95%CI:0.692~0.851),特异度为 0.673(95%CI:0.594~0.721),曲线下面积(AUC)为 0.765(95%CI:0.681~0.832).结论 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升高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有关.ROC曲线可作为评估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的早期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CEUS)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中医院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继发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 146 例,按照病理结果及结核杆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分为结核组(61 例)和非结核组(85 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超声CEUS检查及病理检测.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EUS声像特征性表现,比较常规超声、CEUS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组淋巴结内蜂窝样增强、边缘环形增强等CEUT征象明显高于非结核组(P<0.05),且结核组淋巴结最大径≤20 mm与>20 mm的CEUS表现特征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EUS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但二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坏死CEUS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增强模式表现为多样性,以不均匀增强为主,表现为淋巴结内蜂窝样增强、高增强边缘或二者并存等CEUS特征性表现;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大径≤20 mm的CEUS以高增强边缘为主,>20 mm的CEUS以淋巴结内蜂窝样增强为主.结论 与非结核相比,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EUS特征性表现可客观反映其增强、坏死情况.CEUS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超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CK、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9 月—2022 年 9 月收治的 78 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30d后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共 68 例)及预后不良组(死亡,共 10 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有无急诊插管、有无急诊心脏复苏术(CPR)、急诊输血次数,检测两组CK、Mb及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分析CK、Mb及血乳酸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以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准确率;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多发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CK、Mb、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MAP≤90 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人数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急诊输血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分析证实CK、Mb及血乳酸能够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 0.625、0.783、0.796,均有P<0.05.联合检测采用串联试验,经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 0.800,特异度 0.985,准确率 96.20%,Kappa=0.820.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 Logistic 模型,行量化赋值,证实 MAP≤90 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CK≥729.375 μg/L、Mb≥358.260 U/L、血乳酸≥2.955 mmol/L是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K、Mb、血乳酸均可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且三者联合能够更好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用磁固相萃取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定量检测鸡肉和猪肉中的恩诺沙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利用磁性固相萃取(MSPE)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建立一种鸡肉和猪肉中恩诺沙星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合成Fe3O4@共价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分离和富集恩诺沙星.以银纳米颗粒为增强基底,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采集恩诺沙星的SERS光谱.利用恩诺沙星的特征SERS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恩诺沙星位于745.77cm-1拉曼位移处的SERS信号强度与其浓度的对数值在5.0x10-7~1.0x10-5 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62.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7和0.23 μg/g.该方法检测鸡肉和猪肉中恩诺沙星的回收率为80.97%~100.98%,相对标准偏差为1.6%~4.6%.结论 MSPE-SERS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为恩诺沙星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提供了 一种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9与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30例作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重症患者31例为非脓毒症组,同期体检的健康成人23例为对照组.追踪随访脓毒症组患者28d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和死亡组14例.分析比较3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血清BMP9与GDF15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BMP9及GDF15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BMP9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GDF15表达明显增高(P<0.05).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BMP9、GDF15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Logistic回归示血BMP9、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是脓毒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GDF15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BMP9联合CRP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45,特异性83.9%,灵敏度73.3%,诊断效能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相当(AUC 0.809,特异性83.9%,灵敏度70.0%).GDF15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898,特异性80%,灵敏度100%,预测效能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 Ⅱ)评分相当(AUC 0.687,特异性93.9%,灵敏度53.3%).结论:脓毒症患者BMP9和GDF15表达明显增高,BMP9联合CRP对脓毒症诊断价值较高.GDF15联合N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患者血清二肽基肽酶4水平升高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脓毒症患者97例为脓毒症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7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59例、死亡组38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53例、正常血糖组44例.收集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及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等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PP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PP4、PCT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DPP4与脓毒症患者血糖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血清DPP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13.693,P<0.001);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血清DPP4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t=7.101,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DPP4水平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68,P<0.001);死亡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DPP4水平、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FBG、DPP4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P均<0.05);DPP4联合FBG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94.74%,特异性为89.83%,曲线下面积为0.938,高于单一指标.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中DPP4水平升高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且对死亡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中甲状旁腺素快检联合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76例彩超或CT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合并颈部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平面加局部断层显像,术前抽血检测PTH,术中钳夹肿物血管后快检PTH,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分析。以钳夹肿物血管后测定甲状旁腺浓度较术前减少比例a值绘制ROC曲线。 结果: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诊断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6.5%、93.4%),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77.6%、78.9%)和术中快检方法(86.2%、82.8%),且与病理检验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两种方法联合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检出率显著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术中快检法,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和术中快检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钳夹肿物血管后减少比例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标准误差为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95% CI 0.631~0.918);根据ROC所得结果,以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为纵坐标、a值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约登指数最大为0.584,该点对应的a值为0.52。0.52为DCP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6.2%、72.2%、82.9%。 结论: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有完全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质谱流式技术扩宽临床研究广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质谱流式技术是近来年发明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利用金属同位素标签替代荧光标签,并利用质谱对标签进行定量,通过结合质谱和流式细胞技术,可以同时对单细胞进行超多参数、无需补偿的测量,大大增强了评估复杂细胞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弥补了荧光流式的不足。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免疫、肿瘤、血液、药物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