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郑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选取郑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964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医院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得分为(37.62±7.57)分,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水平的因素有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治工作和护理组织对灾害救治培训的重视程度(均 P<0.05)。 结论:郑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组织灾害准备度呈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新入职护士的灾害准备情况,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新入职护士灾害救治的核心能力,在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基础上纳入灾害准备的相关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洪涝灾害公众健康防护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洪涝灾害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受灾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研究参照我国相关法规、应急手册,结合广泛的文献、资料调研进行综合分析与提炼,并根据流行病学与相关防护证据和专家咨询,分类解析洪涝灾害的环境健康危害因素,从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救助的策略角度提出针对公众的多环节、多人群、分阶段的综合防护措施,为推进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公众健康防护水平、改善公众健康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 “fever” “rash” “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用战救训练模式培训灾害护理救援技术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战救训练模式针对聘用制护士开展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方法:2019年8—9月,对天津康复疗养中心240名聘用制护理人员展开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5人和对照组1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培训,观察组采用战救训练模式培训。培训后随堂操作技能考核并做护士灾害准备度问卷,比较2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项专项成绩分别为(96.15 ± 3.17)、(94.75 ± 5.41)、(95.17 ± 4.58)、(95.87 ± 3.44)、(91.68 ± 4.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56 ± 6.75)、(87.22 ± 4.35)、(90.12 ± 5.44)、(89.78 ± 5.89)、(80.12 ± 5.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140~3.652, P<0.01)。灾害准备度2组得分均处于灾害准备度中等水平,观察组在总得分、灾害知识、灾害技术阶段得分分别为(4.66 ± 0.16)、(4.83 ± 0.72)、(5.11 ± 0.87)分,高于对照组的(3.73 ± 0.27)、(4.13 ± 0.27)、(4.42 ± 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14、2.516、2.891, P<0.01)。 结论:利用战救训练模式开展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灾害现场急救技术水平及灾害准备度,但在灾后管理方面还需要强化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石家庄雨涝灾害供需匹配分析与街区规划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在雨涝灾害威胁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基于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供需匹配分析的规划防涝优先干预区识别,为高效降低城市雨涝风险、利用规划措施防涝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支撑.运用数据叠置、水文模拟及公式计算法,将城市原生雨涝供给能力与雨涝需求水平统一至同一评估体系中.结合降雨量、下垫面类型,运用径流曲线模型对街区地表径流调节率进行计算,生成供给能力评估结果;以GIS水文模拟结果计算得出的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指数生成需求水平评估结果.根据石家庄中心四区3a一遇、50a一遇情景供需匹配结果,划定城市街区尺度的规划干预等级,并分类提出相应规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中心四区低供给高需求街区在3a一遇降雨情景下以点状聚集分布;50a一遇降雨情景下,在京广铁路线沿线呈现纵向聚集形态.同时,在两种降雨情景下,规划干预高等级街区均集中出现于桥西区苑东街道、彭后街道、东华街道,长安区长丰街道、建北街道,裕华区裕翔街道、建华南街道.根据规划干预等级、供需相对关系及供需失衡原因,分别提出3a一遇、50a一遇降雨情景下的九类规划干预策略,为城市雨涝灾害的规划应对提供优化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护士卫生应急素养分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了解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潜在剖面特点,并探讨不同剖面护士卫生应急素养的特征差异.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 2022 年 1 月至 9 月选取兰州市 1 648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卫生应急素养量表、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分析护士卫生应急素养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卫生应急素养可分为 3 个潜在剖面:卫生应急素养低水平组(20.08%)、中等水平组(40.35%)及高水平组(39.56%),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参加过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卫生救援工作、卫生应急演练、灾害准备度是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护士卫生应急素养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卫生应急素养类型的影响因素对护士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卫生应急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北京市暴雨灾害102例伤患院前应急救援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 2023 年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中伤患院前救援数据,总结自然灾害下急救医疗保障经验.方法 收集 2023 年 7 月 31 日—8 月 8 日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期间灾害地区伤病呼救数据,分类统计其基本信息、呼叫原因、病种分类、救治和转归情况.结果 暴雨受灾地区呼叫伤患共计 102 例,男性 61 例,女性 41 例,年龄(58.01±19.75)岁.受灾地区呼叫救护车原因主要为灾害所致创伤(47.06%),医疗条件受限(30.39%),突发疾病后交通受阻(22.55%).灾害所致创伤中,水中异物冲击(13.73%)及物体撞击(10.78%)占比较高.伤患分布区域主要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且两区的整体派车量及突发事件量较 2022 年同期相比均增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种分类中,损伤性疾病占比最高(48.04%).转归中有 91 例送达医院(89.22%),现场处置未送医院 5 例(4.90%),移交 110 处理 6 例(5.88%).结论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援人员要针对伤患病情特点进行医疗救治.同时应加强救援信息多方联动、网络通讯及信息化建设,确保急救装备配置充足,灾后疏散及后续保障工作完备,建立全市救援力量统筹支援机制,为院前应急救援处置及医疗急救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冬小麦越冬期壮苗评价方法与指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冬前极端气候灾害已严重影响小麦的壮苗形成.培育壮苗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的前提.小麦壮苗培育主要与种子质量、秸秆还田质量、整地质量、播种质量、水肥运筹以及气象因子等密切相关.实际生产中影响小麦壮苗培育的首要因素是种子质量和耕作措施,其优劣决定了小麦出苗的质量;其次是气象因子,决定了小麦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光合生产.前人就小麦壮苗培育与苗情评价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重点从冬小麦壮苗评价方法与指标、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以及培育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4个方面进行对比与总结分析,并对未来小麦壮苗培育与评价方法进行展望,旨在推动冬小麦壮苗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冬小麦幼苗的分类管理、精准指导与精细服务,实现科技壮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省际区域医疗应急准备能力时域差异的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省际间应急准备能力差异的变化,为促进我国区域医疗应急准备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个案排秩方法,对我国各省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聚类分类和能力水平的比较评估.结果:3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始终处于第1聚类区域;总体上,地质灾害低发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高发区;西部地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和海南的应急准备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应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医疗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应急准备管理机构之间衔接机制,保障应急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地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政策建设和日常演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重大灾害医学救援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重大灾害医学救援领域研究文献的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重大灾害医学救援发展态势,对重点技术等发展趋势提出技术发展预测,对我国发展灾害医学救援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培训模式提出构想和建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5-2017年有关灾害医学救援的文献,采用TDA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分析相关题录数据.结果:共获取灾害医学救援研究外文题录1333条,分析得出89个高频共现关键词,7个大类.结论:我国在重大灾害医学救援研究中处于优势的是挤压综合症、创伤后应激综合症、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检伤分类及野战医院等方面的研究,而在远程医疗、通信、儿科、灾区人员识别及教育方面研究仍有欠缺.我国应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深化救援理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拓展应急医学救援培训模式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