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儿童微创外科的几点反思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微创手术已经在小儿外科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儿童微创手术普遍存在"重外观、轻功能"等问题,尚缺乏针对小儿微创外科的科学的内涵定义与评价标准,术前准确决策、术中完整清除目标病灶、损伤控制以及合理的手术方式等一系列体现手术精准化的策略需要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方案以及有效的营养管理、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旨在达到功能性微创理念的具体措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高儿童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必须将功能性微创理念贯穿到术前诊断评估和营养管理、手术规划、手术操作、加速康复外科等整个外科诊断与治疗过程,制订个体化诊断与治疗方案,以患者器官及整体功能恢复作为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疾病管理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疾病管理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数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个体化健康管理通过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和水平建立个体化方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规划,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管理师的信任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在高血压的日常治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研究护士采用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分层培训模式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分层培训模式在临床研究护士(clinical research nurse,CRN)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山西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0名CRN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参与所属药物研究机构组织的培训和会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为期10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管理。在干预前、后,采用职业生涯状况调查表对两组CRN的职业生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CRN职业生涯评价总得分分别是(66.64±12.71)分和(66.68±12.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职业生涯评价得分[(79.94±12.26)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亦高于常规组[(67.12±12.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组干预后低、高年资层CRN职业生涯评价得分高于中年资层( P<0.05)。 结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分层培训模式在CRN管理中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尤其对低、高年资层CRN职业生涯状况影响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精准支架引流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精准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2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评估高度怀疑为肝门部胆管癌而行ERBD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术前行三维胆道重建(重建组),22例患者术前未行三维胆道重建(非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透视时长、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和短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再干预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RBD。重建组手术时长[35.00(25.00,57.50)min]明显低于非重建组[60.00(33.75,6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51, P=0.024)。两组透视时长[10.00(5.00,12.00)min比10.55(9.50,17.5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52, P=0.121)。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重建组临床成功率高于非重建组[70.0%(14/20)比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9, 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4/20)比22.7%(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141, P=0.708)。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重建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非重建组为2.78个月。术后2周内重建组无ERCP再干预,而非重建组4例(18.2%)因胆管炎及术后胰腺炎进行了6次ERCP干预。2周至3个月内重建组2例(10.0%)因胆管炎进行了4次ERCP干预,非重建组2例(9.1%)因胆管炎进行了3次ERCP干预。重建组与非重建组在近期( χ 2=2.183, P=0.140)及短期ERCP再干预率( χ 2=0.000, 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维可视化胆道重建技术通过术前精准规划,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预引流肝体积的测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成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地方病学"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我国2021 - 2035年中长期暨"十四五"基础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本文围绕未来5 ~ 15年我国地方病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探讨了地方病学的5个优先发展领域: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环境砷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致病机制、防治策略研究,碘营养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应用转化研究,大骨节病软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靶向干预研究,克山病的精准防治、生物样本资源保存与病因学研究。作者结合各领域的科学意义与国家战略需求,浅析了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核心科学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位一体化360°支持对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位一体化360°支持对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庭婚姻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随访的基础上实施多位一体化360°支持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比较2组家庭婚姻功能和生命质量,并于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评估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家庭婚姻功能总分、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法、与亲友的关系、夫妻交流评分分别为(2.3 ± 0.5)、(24.6 ± 6.1)、(25.7 ± 7.1)、(28.2 ± 6.9)、(28.8 ± 6.9)分,干预后3个月分别为(2.5 ± 0.7)、(31.6 ± 5.0)、(31.7 ± 5.3)、(28.1 ± 6.8)、(29.0 ± 7.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71~8.631, P<0.01);对照组干预前分别为(2.3 ± 0.6)、(24.5 ± 6.2)、(25.2 ± 7.2)、(32.5 ± 6.0)、(33.9 ± 6.3)分,干预后3个月分别为(2.3 ± 0.4)、(24.5 ± 6.2)、(26.1 ± 6.9)、(29.1 ± 4.8)、(28.5 ± 7.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878~6.323, P<0.05或0.01)。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675~8.631, P<0.01)。观察组生命质量中的规划、亲密关系干预前分别为(62.8 ± 27.2)、(62.8 ± 25.2)分,干预后3个月为(75.5 ± 25.4)、(78.2 ± 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50、3.639, P<0.01),对照组干预前分别为(62.5 ± 27.6)、(65.8 ± 25.2)分,干预后3个月分别为(65.7 ± 24.9)、(63.5 ± 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75、3.132, P<0.01)。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50、3.639,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坚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累计坚持率83.67%(82/98),对照组累计坚持率44.89%(44/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511, P<0.01)。 结论:多位一体化360°支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家庭婚姻功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儿童期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控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 2)均显著大于术前( F=10.09, P=0.001; F=5.13, P<0.001; F=10.78, P=0.001),眼球突度( F=6.73, 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F=18.47, 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 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术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术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促进老年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季节性流感(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老年人罹患流感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健康影响和经济负担更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干预措施。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均推荐老年人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人群之一。然而,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我国大部分地区为自愿、自费接种,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尽管流感疫苗在老年人中的效果不如年轻成年人,但疫苗接种仍是保护老年人免于罹患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建议我国采取系列综合措施(如加强政府财政支持、推动多方筹资模式、提高成人接种服务等)积极推动老年人群的现有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此外,针对我国现有的标准抗原含量灭活流感疫苗在老年人中所诱导的免疫保护不如其他健康成年人的问题,建议积极探索促进国外已上市的、在老年人中可产生更好保护效果的新型流感疫苗(高抗原含量灭活流感疫苗、重组流感疫苗以及佐剂疫苗)引入中国的模式,并鼓励和支持我国新型流感疫苗研发,让我国老年人尽早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新型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感染性胰腺坏死分型的初探与外科干预策略的再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病情冗杂多变、治疗困难棘手,及时有效地清除感染源是外科治疗的核心,准确判断、定位感染区域并针对性地实施引流、清创是进一步提升坏死性胰腺炎整体治愈率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根据感染坏死的发生部位和处理方式不同,探索性提出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分型。同时,对新时代下的多元化干预方式及创伤递升式治疗理念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再探讨,旨在科学规划治疗策略、靶向制定干预方式,以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干预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上海黄浦、杨浦、宝山、青浦4个区社区管理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干预组,共50 787例;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匹配选取同期徐汇、虹口、嘉定、奉贤4个区52 268例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依托信息化的慢性病门诊对干预组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宣教和随访,干预实施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通过上海市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诊疗信息平台获取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的基本情况、诊断信息,以及干预完成情况;从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获取2016—2017年流感季(干预前)和2017—2018年流感季(干预后)流感疫苗的相关接种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76.76±8.33)和(77.97±8.51)岁( P<0.001);两组间性别构成、职业构成以及干预前流感疫苗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干预组完成干预人数为28 644名(56.40%),完成和未完成组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5),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干预前干预组的接种率为0.75%(382名),低于对照组(1.02%,533名)( P<0.001),干预后干预组接种率为1.73%(496名),高于对照组(1.42%,744名)( P=0.001)。男性患者、年龄较低者、干预前已接种流感疫苗者、接受干预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能性较高, OR(95 %CI)值分别为1.29(1.13~1.47)、0.97(0.96~0.98)、260.30(215.21~314.83)、1.85(1.61~2.11)和1.48(1.10~1.99)。 结论:实施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可提高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男性、低年龄、干预前接种流感疫苗、接受干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干预后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能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