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症负荷指数与吉兰-巴雷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新型炎症标志物炎症负荷指数(IBI)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22年9月首诊为GBS的患者160例,根据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52例)和重型组(108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IBI及传统炎症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IBI对重型GBS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型GBS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型组患者入院时的IBI为13.15(4.06,56.78),明显高于轻型组[3.32(1.93,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IBI预测重型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7(95%CI:0.660~0.815);2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IB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IBI≥11.00(0R=3.803,95%CI:1.631~8.868)和 MLR≥0.42(OR=5.697,95%CI:1.109~29.272)是发生重型G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BI作为一种新兴的炎症指标,其水平升高与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与传统炎症指标相比,IBI对于重型GBS患者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二甲双胍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对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就诊的120例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各60例,另选取同期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GLU0)、空腹乳酸(LA0)、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糖负荷30 min后胰岛素增量和血糖增量(ΔINS30/ΔGLU30)比值、糖负荷30 min后乳酸(LA30)、糖负荷30 min后乳酸增量和血糖增量(ΔLA30/ΔGLU30)比值、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 对照组GLU0、LA0、TNF-α、IL-6水平及ΔLA30/ΔGLU30比值高于健康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HOMA-β、ΔINS30/ΔGLU30比值低于健康组,而高于治疗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和糖代谢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两年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2年临床效果,探究其相关技术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64.2±9.3)岁。所有患者均于下颌植入4枚种植体后,使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将专用钛杆坚固焊接于种植体基台套管上,形成钛合金修复体支架;通过个性化预成修复体重衬于该支架上,完成下颌全牙弓即刻修复体。累计15例下颌骨(共60枚种植体)完成基台水平的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焊接支架-基台就位密合状态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生物学并发症、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状况、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时间范围为24~55个月,平均34.9个月。结果:15例焊接支架-基台就位顺利,临床及影像密合度良好,修复体连接固定顺利,至2年复查时60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2例患者)因骨结合丧失被取出,余58枚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7±0.2)mm。存留的58枚种植体观察期内牙龈出血指数<3,未见明显牙龈红肿和瘘管等炎症表现。种植体无折裂变形等机械并发症,15件即刻固定修复体中6件发生人工牙脱落或修复体折裂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度不良,软垢评分(3.4±0.4)分。结论: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短期临床效果可预测,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种植体间稳定连接的修复机械并发症,其即刻修复体有可能作为长期修复体使用,远期效果需继续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7例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以及预后,为其提供及时干预指导方向。方法:将2015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CAR-T治疗后出现较为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免疫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需要转入PICU进一步治疗的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经过和多项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儿接受CAR-T治疗后出现CRS反应进入PICU,临床症状以呼吸窘迫(13例)和循环障碍(10例)最为常见,其中7例合并有重度ICANS。输注CAR-T细胞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显著,在第(5.1±1.6)天达到峰值,发生重度CRS的患儿血清IFN-γ以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CRS患儿( P均<0.05)。输注CAR-T细胞后,高肿瘤负荷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低肿瘤负荷患儿( P<0.05)。出现血清TNF-α水平升高的患儿病死率更高(5/5比3/11, P<0.05)。发生严重CRS反应的患儿更易发生4级ICANS(4/4比0/3, P<0.05)。氧合指数(P/F值)<20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儿病死率更高(5/5比2/12, P<0.05),死亡组患儿的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M( Min, Max)]明显高于生存组患儿[29.5(14.0,50.0)比1.5(0,25.0), Z=8.000, P=0.027]。 结论:血清IL-6和INF-γ是引起CRS的重要原因,高肿瘤负荷是引起血清高炎症因子水平的因素之一,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是最常受累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的评估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炎症负荷指数与胃癌临床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炎症负荷指数(IBI)与胃癌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180例胃癌前疾病患者作为癌前疾病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IBI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IBI值;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不同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并进一步评估IBI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R软件包glmnet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胃癌组、癌前疾病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BI水平分别为46.69±8.38、35.53±6.11、21.4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81.45,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胃癌组高于癌前疾病组和对照组,癌前疾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43, P<0.001; t=34.15, P<0.001; t=25.13,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15(AUC=0.65,95% CI为0.54~0.73),特异性为92.31%,敏感性为43.97%;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最佳截断值为137.36(AUC=0.59,95% CI为0.51~0.68),特异性为93.66%,敏感性为34.98%;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最佳截断值为5.18(AUC=0.69,95% CI为0.58~0.76),特异性为61.29%,敏感性为73.33%;泛免疫炎症值(PIV)的最佳截断值为276.57(AUC=0.73,95% CI为0.65~0.78),特异性为78.41%,敏感性为59.77%;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的最佳截断值为654.37(AUC=0.73,95% CI为0.66~0.78),特异性为86.32%,敏感性为62.11%;IBI的最佳截断值为49.12(AUC=0.82,95% CI为0.79~0.92),特异性为85.36%,敏感性为65.82%。LASSO回归分析显示,共有IBI、T分期、N分期、年龄、癌胚抗原(CEA)、SII、PIV、肿瘤分级8个与预后相关的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BI( HR=4.57,95% CI为3.82~5.32, P<0.001)、T分期( HR=2.54,95% CI为1.75~3.31, P<0.001)、N分期( HR=1.69,95% CI为1.15~2.21, P=0.032)、CEA( HR=1.38,95% CI为1.06~1.75, P=0.032)、肿瘤分级( HR=1.87,95% CI为1.34~2.59, P=0.026)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BI( HR=3.96,95% CI为3.51~4.48, P<0.001)、T分期( HR=2.31,95% CI为1.63~3.02, P=0.023)、肿瘤分级( HR=1.49,95% CI为1.12~1.83, P=0.042)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低水平IBI胃癌患者相比,高水平IBI患者的死亡风险高达3.96倍。 结论:IBI可能是胃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科研和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 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 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炎症性肠病患者菌群移植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编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菌群移植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8月在江苏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200例IB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临界比值法、相关分析法、内部一致性法、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指数、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50%(181/200)。IBD患者菌群移植知信行量表包含认知、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7,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197%。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0.942;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18,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737~0.833。结论:IBD患者菌群移植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对菌群移植的了解及接受程度,为医患共同决策的个性化沟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警评分系统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警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的2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3∶1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219例)和测试集(73例),其中训练集患者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非SIRS组(185例)和SIRS组(34例),对比非SIRS组和SIRS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个性化的预警评分系统。结果:训练集患者中34例(15.53%)术后出现SIRS,SIRS组患者的结石负荷较非SIRS组更大,合并结石手术史、糖尿病、多发结石、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较非SIRS组更高,肾积水程度较非SIRS组更加严重,术前尿白细胞计数、术后24 h血PCT、术后24 h C-反应蛋白及术后24 h细菌内毒素水平较非SIRS组更高,手术时间较非SIRS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程度、术前尿白细胞计数、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术后24 h血PCT及术后24 h细菌内毒素均为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构建的预警评分系统得分0~11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 CI:0.721~0.795),测试集的AUC为0.776(95% CI:0.749~0.803)。当预测分值为6分时,约登指数最大(0.607)。 结论:肾积水程度、术前尿白细胞计数、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术后24 h血PCT及术后24 h细菌内毒素均为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警评分系统准确度和区分度较高,可作为该类患者术后SIRS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联合肿瘤负荷评分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肿瘤负荷评分(TBS)(以下简称STS)对于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170例,训练集)和郑州大学肿瘤医院(88例,验证集)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5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等),并进行SII、TBS和STS分级。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SII、TBS和STS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预测效能,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效能。结果:训练集170例ICC患者中,SII 1级106例,2级64例;TBS 1级137例,2级33例;STS分级1级98例,2级47例,3级25例。验证集88例患者中,SII 1级33例,2级55例;TBS 1级66例,2级22例;STS 1级30例,2级39例,3级19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对比中分化 HR=0.157,95%置信区间(95% CI) 0.045~0.546;高分化对比低分化 HR=0.452,95% CI 0.273~0.750]、STS(3级对比2级 HR=1.966,95% CI 1.148~3.469;3级对比1级 HR=1.405,95% CI 0.890~2.216)、脉管癌栓( HR=2.006,95% CI 1.313~3.066)、神经侵犯( HR=1.865,95% CI 1.221~2.850)、淋巴结转移( HR=1.802,95% CI 1.121~2.896)是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II、TBS和STS均是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ROC分析显示,SII、TBS和STS预测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6(95% CI 0.479~0.652)、0.585(95% CI 0.499~0.672)、0.657(95% CI 0.522~0.692)。纳入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STS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列线图模型的C-index分别为0.792(95% CI 0.699~0.825)和0.776(95% CI 0.716~0.833)。训练集和验证集的生存率校准曲线均与参考线贴近,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能力均较佳。 结论:术前进行STS分级是预测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有效且实用的方法,相较于单独的SII和TBS对ICC患者预后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每搏量变异度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5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老年患者62例,其中男17例、女45例,年龄60~74岁,美国麻醉协会(ASA )分级Ⅱ级42例、Ⅲ级20例。62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DFT组和传统开放液体治疗(OFT)组,每组31例。GDFT组术中使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进行监测,SVV控制在13%~18%。OFT组术中采用传统开放液体治疗。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ASA分级等临床基线资料,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2)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入室(T 1)、俯卧位即刻(T 2)、手术1 h(T 3)、手术2 h(T 4)、术毕即刻(T 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水平;(3)比较2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输入晶体总量、胶体总量、失血量、尿量;(4)比较2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4、72 h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5)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72 h时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 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血肌酐水平;(6)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内比较:从T 1至T 5,GDFT组和OFT组患者的心率和MAP总体呈下降趋势、动脉血乳酸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组间比较:GDFT组在T 3时的心率小于O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 P=0.026);GDFT组和OFT组在其他时间心率及T 1~T 5的MAP、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GDFT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大于OFT组,输入晶体总量、尿量均少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而输入胶体总量、失血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GDFT组术前和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6, P=0.320),OFT组术后24、72 h 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92, P<0.001)。2组间比较:GDFT组术后24、72 h MMSE评分均高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前MMSE评分和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比较,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组内比较:GDFT组和OFT组术后血清S100 β、CRP、IL-6、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前、术后24h、术后72h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组间比较:术前S100 β、CRP、IL-6水平,以及术前、术后肌酐水平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GDFT组术后24h和72 h的S100 β、CRP、IL-6水平均低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6)GDFT组与OFT组术后24、48 h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GDFT组术后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均低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采用SVV控制在13%~18%的GDFT,可减少术中液体输注量从而降低液体超负荷的风险,同时可满足患者术中器官灌注需求,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感染风险和术后谵妄总发生率,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起一定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