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异性抑制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NLRP3表达对小鼠TBI后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LRP3)基因敲除对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将48只清洁级健康雄性NLRP3 flox/flox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病毒组(SV组)、假手术+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特异性敲除组(SG组)、TBI+对照病毒组(TV组)及TBI+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特异性敲除组(TG组),每组12只。其中,TV组、TG组小鼠采用自由落体法构建TBI模型,SV组、SG组小鼠仅行头皮剪开及开骨窗等外科操作、不予打击,SG组、TG组小鼠于TBI造模前21 d于海马CA1区注射腺病毒制备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特异性敲除模型,SV组、TV组小鼠仅于海马CA1区注射空载病毒作为对照。TBI造模后第30、31天应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认知功能,第32~36天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学习及记忆功能,第31天应用在体电生理记录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探索新物体时海马CA1区场电位。上述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荧光强度,以及焦亡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GAD67双阳性神经元占总GAD67阳性神经元的百分比。 结果:与SV组、SG组比较,TV组、TG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下降,水迷宫实验中实验阶段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训练阶段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上升,海马CA1区θ、γ振荡功率在探索新物体时明显下降,海马CA1区MAP2、GAD67、PSD95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IL-18/GAD67双阳性神经元百分比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V组比较,TG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上升,水迷宫实验中实验阶段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上升、训练阶段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下降,海马CA1区θ、γ振荡功率在探索新物体时明显上升,海马CA1区MAP2、GAD67、PSD95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IL-18/GAD67双阳性神经元百分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敲除能够改善小鼠TBI后的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ABA能神经元焦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n1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参与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热打击后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和肺组织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和凋亡形成,参与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建立PMVECs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PMVECs置于标准37 ℃、5% CO 2细胞培养箱,热打击组将细胞置于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进行复温(1、3、6、12 h),并使用Pin1抑制剂Juglone(1 μmol/L)预处理细胞1 h。体内实验,通过热打击构建重症中暑小鼠模型,热打击组动物置于仿真气候舱内,舱内温度(35.5±0.5) ℃,湿度(60±5)%,肛温表监测小鼠直肠温度,小鼠体温达到42 ℃即停止热打击,热打击后1、3、6以及12 h处死动物,对照组小鼠始终置于室温(25±0.5) ℃下,并使用Pin1抑制剂Juglone (1 mg/kg)于热打击前连续3 d腹腔注射对小鼠进行预处理。Western blot观察Pin1、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DHE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O 2-˙水平;ELISA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的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in1表达情况;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凋亡情况。 结果:热打击后复温1 h即可诱导PMVECs和肺组织中Pin1的表达,并呈现复温时间依赖性增加( F=771.6, P<0.05; F=1 035, P<0.05);热打击后复温3 h开始PMVECs和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并呈现复温时间依赖性增加( F=729.8, P<0.05; F=1 773, P<0.05);PMVECs和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在热打击后复温3 h开始表达,随着复温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多,趋势与cleaved caspase-9一致( F=1 084, P<0.05; F=1 252, P<0.05);同时,热打击后导致PMVECs中O 2-˙释放。热打击后小鼠肺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表现为热打击后小鼠肺组织中MDA的持续释放( F=114.2, P<0.05),而SOD水平持续抑制( F=99.15, P<0.05)。使用Pin1抑制剂Juglone对PMVECs和小鼠进行预处理,发现与热打击组相比,热打击+Juglone组PMVECs和肺组织中Pin1、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均被抑制(均 P<0.05);使用Pin1抑制剂后明显减轻热打击后PMVECs中O 2-˙的释放,促进重症中暑小鼠肺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恢复,与热打击组相比,热打击+Juglone组肺组织中MDA被抑制[(11.53±0.84)nmol/mL vs (9.65±0.69) nmol/mL, t=12.52, P<0.05],而SOD明显恢复[(41.18±3.45) U/mL vs (57.52±4.83) U/mL, t=5.57, P<0.05]。同时,抑制Pin1表达后可以明显减轻热打击后肺组织的病理损伤,以及抑制凋亡的发生。 结论:初步确认Pin1主要通过介导肺组织和PMVECs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凋亡发生,进而参与热打击后肺损伤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炎症因子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炎症因子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9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n=35)、干预组( n=35)和假手术组( n=9)。采用Allen′s法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大鼠行SCI挫压伤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组织,不进行打击。SCI后24 h后,干预组给予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7 min直至取材前。造模成功1 d后和各组对应的取材时间点(提前1 h),采用SCI行为学评分(BBB)对3组未取材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造模成功1 d、3 d、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3组大鼠损伤区域内炎症因子和MAPK通路的动态变化。 结果:造模成功14 d后,干预组大鼠的BBB评分为(7.30±1.0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造模成功14 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成功7 d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炎症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白介素-6(IL-6),白介素-6受体(IL-6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大鼠脊髓组织炎症因子NLRP3、IL-6、IL-6R和TNF-α的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成功7 d后,干预组大鼠损伤区域内锌指蛋白36(TTP)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1)。造模成功7 d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损伤区域MAPK通路核心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磷酸化抗体(p-MK2)和TTP蛋白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成功7 d后,干预组大鼠损伤区域MAPK通路核心蛋白MK2、p-MK2和TTP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短波治疗可通过调节MAPK炎症通路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泛瘤种中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它结合了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的优势,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打击。目前ADCs是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原癌基因,可以驱动多种肿瘤类型的发生和发展,HER-2也是早期获批用于实体肿瘤ADCs的重要肿瘤靶点。抗HER-2的ADCs不仅可用于治疗HER-2阳性肿瘤,而且对HER-2低表达肿瘤也有效。ADCs的出现打破了肿瘤中HER-2传统分型,为HER-2低表达肿瘤带来了重大的治疗突破。抗HER-2的ADCs在实体瘤治疗中应用广泛,在HER-2低表达肿瘤中也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文章概述各个抗HER-2的ADCs在HER-2低表达泛瘤种(包括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尿路上皮癌、肺癌等)中的治疗进展,总结各个抗HER-2 ADCs目前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HER-2低表达肿瘤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丙酮酸乙酯对热打击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热打击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别置入不同温度设置(39℃,41℃,43℃)的细胞培养箱内进行热打击4 h,或放入相同温度设置(43℃)的细胞培养箱内接受热打击不同时间(2 h,3 h,4 h)(时间点选取的依据——以上时间点是根据预实验的结果来选择的,预实验中43℃持续热打击5 h时细胞大部分都出现坏死脱壁,崩解成细胞碎片),对照组(CONT)则始终置于37℃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取合适的热打击温度(43℃)及时间点(4 h),予以浓度为10 mmol/L的EP进行干预,然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随着热打击温度不断升高或热打击时间不断延长,镜下细胞的形态逐渐发生变化,以43℃热打击4 h组(HS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最为明显;另外随着热打击温度的不断升高和热打击时间的不断延长,细胞的增殖活性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CONT)相比,均以43℃热打击4 h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最为显著( F=25.79, P<0.001),而且与热打击组(HS)相比,EP干预组(HS+EP)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高( P<0.001)。 结论:EP可以明显减轻热打击对HUVECs增殖活性的影响,有助于缓解高热所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激活可被丙酮酸乙酯抑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热打击所致血管内皮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激活能否被丙酮酸乙酯(EP)抑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分别设置不同温度梯度(39、41、43 ℃热打击4 h)及不同时间梯度(43 ℃分别持续热打击2、3、4 h)的热打击条件,并将HUVEC分别置入相应条件的细胞培养箱内实施热打击,然后选取43 ℃持续热打击4 h为最终实验条件,作为热打击组;在实施热打击时加入10 mmol/L的EP进行干预;同时设置常温对照组,将细胞同步置于37 ℃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UVEC中NLRP3的蛋白表达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β)的释放水平。结果:经不同条件热打击后,HUVEC中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随着热打击温度不断升高或热打击时间不断延长而逐渐升高,以43 ℃热打击4 h时升高最为显著,与常温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P3蛋白表达(NLRP3/GAPDH):1.54±0.08比0.97±0.17, P<0.05〕;而在EP干预后,HUVEC中NLRP3的表达水平及caspase-1的活化水平均较热打击组明显下降〔NLRP3蛋白表达(NLRP3/GAPDH):1.15±0.07比1.57±0.09,caspase-1活性:40.87±6.54比59.75±9.92,均 P<0.05〕,且细胞上清液中IL-18及IL-1β的释放也较热打击组明显下降〔IL-18(ng/L):1.09±0.08比1.41±0.13,IL-1β(ng/L):1.38±0.10比2.02±0.10,均 P<0.05〕。 结论:热打击所致血管内皮细胞中NLRP3信号通路激活可以明显被EP抑制;EP的干预有助于减少热打击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炎性因子的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风险评估工具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麻醉手术技术的提高,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依然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和并存疾病的增多,加之麻醉和手术的打击,其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综合患者基础状况、并存病、手术麻醉方式等多源因素,构建准确易行的评估工具或预测模型,评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方向。文章对国内外已有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的优势、不足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热打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激活中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热打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PAR1 在热打击后HUVECs炎症激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的HUVECs分为37℃对照组(37℃培养)和42℃热打击组(42℃培养2h后再于37℃继续培养至观察时间点).42℃热打击细胞再分别预先采用PAR1 抑制剂SCH79797(42℃+SCH组)、激活剂TFLLR-NH2(42℃+TFL组)、PAR1 siRNA转染(42℃+PAR1siRNA组)、腺病毒转染(42℃+AdPAR1)等预处理,再行热打击.各组细胞 PAR1、TNF-α、IL-6、ICAM-1 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AR1 蛋白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6、ICAM-1 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将人单核细胞THP1 与各组HUVECs共同培养,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单核细胞对 HUVECs 的黏附情况.结果:与 37℃对照组比较,42℃热打击组PAR1、TNF-α、IL-6、ICAM-1 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热打击结束后显著增高(P<0.05 或P<0.01);siRNA转染能有效降低而腺病毒转染能有效升高常温培养及热打击后HUVECs的PAR1 蛋白表达(P<0.01).与单纯热打击HUVECs比较,SCH预处理及PAR1siRNA转染能有效降低HUVECs热打击后TNF-α、IL-6、ICAM-1 的mRNA及蛋白水平,并能有效减轻单核细胞对HUVECs热打击后的黏附作用;TFL、AdPAR1 能有效增加HUVECs热打击后TNF-α、IL-6、ICAM-1 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有效增强单核细胞对HUVECs热打击后的黏附(P<0.05,P<0.01).结论:热打击可导致HUVECs的PAR1 活化,PAR1 参与了热打击HUVECs炎症激活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目标温度干预对热射病大鼠炎症反应及器官损伤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通过不同目标温度降温干预经典热射病大鼠,比较热打击大鼠炎症反应及器官损伤指标变化,探讨经典热射病适宜降温目标的选择.方法 雄性SD大鼠 48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NC)组和经典热射病(CHS)组、CHS0 组(Tc℃)、CHS1 组(Tc-1℃)、CHS2 组(Tc+1℃),每组各 12 只.CSH组大鼠麻醉后俯卧置于热环境模拟仓,当核心体温达到 42.0℃建立热射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立即使用室温水浴降温,降至设定分组的目标温度后,使用动物体温维持仪维持体温 3h.空白对照组始终置于室温环境.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标本,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酶标仪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OD值,按照公式或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酶的活性.结果 采用不同目标温度降温干预SD大鼠,实验结果表明:CHS0 组IL-1β、IL-10、TNF-α、IL-6 水平,CSH1 组TNF-α、IL-6 水平,CHS2 组IL-10 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HS1、CHS2 组TNF-α、IL-6 水平低于CHS0 组,CHS2 组IL-10 水平高于CHS0组,IL-6 水平低于CHS1 组(P<0.05).器官损伤指标CK、AST、AL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HS1、CHS2 组CK、AST、ALT水平低于CHS0 组,CHS2 组低于CHS0 组(P<0.05).LDH、Tbil水平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P>0.05).结论 采用不同目标温度降温干预可减轻热打击所致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及器官损伤,Tc+ 1℃组组炎症反应及器官损伤较轻.因此推测,Tc+1℃组降温干预可能对热打击大鼠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早期表达分泌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早期表达分泌的规律.方法 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 h组(n=6).热打击组小鼠暴露于动物孵箱热环境,核心温度达42.5℃时即为发生重症中暑.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肺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检测小鼠组织TF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TF浓度.体外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 h组.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UVECs中T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HUVECs培养上清中TF水平.结果 对照组小鼠各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损伤,热打击复温小鼠存在不同程度组织细胞结构性损伤及出血性、炎症性损伤.与对照组小鼠比较,热打击复温0、3 h组肾脏(1.719±0.018、1.241±0.178 vs.1.000±0.063)、复温3 h组肺脏(2.444±0.511 vs.1.000±0.106)及复温6 h组肝脏(7.312±0.618 vs.1.000±0.147)中TF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热打击小鼠复温0、3、6、9 h组血浆TF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升高[(132.426±17.920)pg/ml、(119.400±10.267)pg/ml、(107.374±13.495)pg/ml、(163.767±22.810)pg/ml vs.(75.479±13.831)p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复温6、9 h组HUVECs的T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905±0.354、2.564±0.297 vs.1.000±0.097,P<0.01);热打击复温 0、3、6、9 h组HUVECs培养上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309±4.101)pg/ml、(38.425±5.484)pg/ml、(41.655±4.380)pg/ml、(43.586±4.718)pg/ml vs.(14.996±0.254)pg/ml,P<0.01].结论 热打击血管内皮细胞中TF的早期表达分泌增加,可能是重症中暑循环TF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