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多元"团队照顾下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一核多元"团队照顾下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随机1:1分组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一核多元"团队照顾下的安宁疗护,均持续干预14 d.评估2组患者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埃德蒙顿症状评定量表(ESAS)和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行为、情感、感知、认知等PF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RISC、QLQ-CCC和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SAS和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与18.3%)(P>0.05).结论 "一核多元"团队照顾下的安宁疗护可改善患者癌性因疲乏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韧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临床实践与指南差距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并分析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在我国的临床实践现状与指南的差距,为进一步构建符合我国实情的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的循证实践方案及循证转化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3—5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纳入该医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科病房、儿童保健门诊的50名医护人员及儿童保健门诊的100名照顾者,从组织层面、医护人员层面和照顾者层面展开调查。组织层面调查该医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科病房和儿童保健门诊,审查相关支持制度及支持文件;医护人员层面采用现场观察法;照顾者层面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设问卷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的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5个条目的执行率为0,有6个条目的执行率为1%~50%,有6个条目的执行率为51%~99%,有4个条目执行率为1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实践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其文化程度( P<0.05),二者呈正相关( r=0.238, P<0.05)。 结论: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的临床实践与指南仍存在较大差距,需加强相关培训,努力缩小临床实践与指南间的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文关怀感知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感知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预期性悲伤量表(AGS)、关怀行为量表(CBI)等对患者照顾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AGS与人文关怀感知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AGS量表评分为(82.50±16.43)分,CBI量表评分为(70.48±10.24)分;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有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自理能力较差、照顾者消极应对、心理弹性水平、人文关怀感知( 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CBI量表总分、部分维度呈负相关( r=-0.328~-0.184, P<0.05)。 结论: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人文关怀感知呈负相关,且其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密切关注乳腺癌放疗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水平,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以实现对患者照顾者心理的正向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科临床思维中的社会学解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全科门诊有大量不典型症状和未分化疾病的实际情况,将社会学因素纳入临床思维,从患者的社会生活角度探索疾病的解释方法,丰富全科医疗多学科、全人照顾的医学模式。本文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与临床经验分享,结合社区门诊疾病谱的实际情况,探索从患者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的角度,对临床上难以用生物医学或心理学解释的复杂症状,建立一种新的解释途径。并对于其临床意义和构建方法提出初步设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1 978例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使用自制问卷《居民卫生调查表》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照顾情况。采用 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增城镇人口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的因素。 结果: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总体利用情况为47.22%,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等新增城镇人口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 OR=1.354, 95%CI:1.094~1.676)、>60岁( OR=1.873, 95%CI:1.413~2.483)、月平均收入>3 000元( OR=1.498, 95%CI:1.123~1.997)、轻体力劳动( OR=1.596, 95%CI:1.003~2.53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OR=2.400, 95%CI:2.028~2.841)、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OR=2.633,95% CI:2.042~3.394)的群体健康管理项目利用程度更高;静坐时间>3 h( OR=0.630, 95%CI:0.532~0.745)群体项目利用程度低。 结论: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的健康管理项目利用程度较低,性别、年龄、月均收入、体育锻炼、静坐时间、日常劳动强度、有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后5年复发和死亡的随访结果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后5年复发和死亡结局,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足病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3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后记录患者足溃疡复发和死亡的情况,并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17例患者中完成随访者292例,随访率92.1%。随访患者5年累计复发率为71.2%(208/292)。5年间同一部位复发率29.8%(62/208),多次复发率41.3%(86/208),前足部位的复发率最高为32.7%(68/208),具有骨髓炎的122例患者中溃疡复发率为73.8%(90/122)。5年累计死亡率为39.7%(116/292),复发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未复发患者[分别为44.2%(92/208)和28.6%(2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髓炎、足部护理行为、照顾者反应、糖化血红蛋白、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分期、终末期肾病为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Bathel指数、照顾者反应、糖化血红蛋白、LEAD分期、终末期肾病、心脏事件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骨髓炎、足部护理行为;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Bathel指数、心脏事件;照顾者反应、糖化血红蛋白、LEAD Ⅳ期、肾病5期同时是患者溃疡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围手术期患儿家长参与治疗活动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患儿家长参与治疗活动认知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10月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0名围手术期患儿家长。采用住院患者参与治疗活动认知评估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和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4%。结果:487名围手术期患儿家长参与治疗活动认知总分为(62.25±7.39)分,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参与认知、行为管理认知、治疗活动认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照护经历、照顾者积极感受、健康素养及患儿住院时长是围手术期患儿家长参与治疗活动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既往照护经历、照顾者积极感受、健康素养及患儿住院时长是围手术期患儿家长参与治疗活动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未来可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围手术期患儿家长的参与治疗活动认知水平,促进患儿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持续监控体系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的持续监控体系,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14个病房的老年住院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4个病房的护士纳入研究。随机将7个病房作为对照组,7个病房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7名,护士68名;对照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1名,护士57名。对照组采用护理部质控科—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常规三级监控方法进行跌倒预防质量监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对跌倒的预防质量进行持续自我监控。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分和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采用照顾者跌倒知信行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后防跌倒知信行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护士自我效能情况。采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预防质量评价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跌倒,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2例,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跌倒效能评分(70.77±16.85)分,对照组(62.77±1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79, P<0.01)。干预后试验组照顾者跌倒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干预后预防跌倒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的持续监控体系,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的跌倒预防质量及跌倒效能,提高照顾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遵医、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102例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及其102名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患儿和51名主要照顾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FCC干预。评估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并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评估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Y)和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 TM4.0)评估两组患儿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MUIS-FM各项评分、STAI-Y评分低于对照组,PedsQL TM4.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采用FCC干预可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缓解其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区域医联体网格化护理模式对慢性伤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照顾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区域医联体网格化护理模式对慢性伤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照顾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和下级卫生服务中心自愿接受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次序编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常规组89例和研究组9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区域医联体网格化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治疗护理12 w的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估分值和愈合率、慢性创面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分值及照顾行为的差异。结果:治疗护理12 w后,慢性伤口损伤面积、渗液量、创面组织类型,研究组患者的愈合分值及愈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护理12 w后,研究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日常生活维度、经济负担维度及生活质量整体评估分值与常规组相比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比两组患者照顾行为,研究组患者主要照顾者实施照顾行为的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区域医联体网格化护理模式使慢性伤口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提高了愈合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者行为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