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本质发育异常分类方法进展及相应临床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位于第4常染色体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是迄今发现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主要致病基因。根据de La Dure-Molla等提出的新分类,将由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疾病统称为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I),包括Shields分类法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Ⅱ,DD-Ⅱ)、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DGI-Ⅱ)和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Ⅲ,DGI-Ⅲ)3种疾病。将Shields分类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Ⅰ,DD-Ⅰ)称为根部牙本质发育不良(radicular dentin displasia)。本文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方法、临床特征、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罕见的局部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典型症状为牙齿萌出异常,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鬼影牙”。ROD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应根据病例情况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口腔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序列治疗。本文详述了ROD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牙齿微观结构和治疗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基因突变与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是非龋性疾病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异常。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往往会造成牙体组织敏感、缺损,甚至牙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目前很多口腔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亟需全面关注和重视此类疾病和患病人群。本文在总结目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此类疾病的临床分类、疾病表型及突变基因和致病机制等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广大口腔医师和患病人群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成骨不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成骨不全(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是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的遗传性骨病,严重程度从围产期死亡到轻微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蓝色巩膜、低骨量、反复骨折、侏儒症、牙本质发育不全及听力障碍等。目前 OI有18个亚型,3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 X-连锁染色体遗传。 OI有多种致病基因,部分致病基因尚未分型,致病机制在逐步明确。目前尚未发现有彻底治愈 OI的报道,临床上多采用双磷酸盐治疗,转化生长因子- β单克隆抗体、特立帕肽等也有报道可能增加骨密度,间充质干细胞及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针对性治疗 OI的新手段。本文对成骨不全症的部分致病分子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 OI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认识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是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一个亚型,致病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其突变导致牙齿正常发育过程受到影响。病变可累及乳牙列和恒牙列,主要表现为牙齿变色、磨耗,甚至继发咬合关系异常,如未及时治疗将显著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低,表型隐匿,临床诊断困难。本文主要对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的全面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Ⅱ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患病成员表现为患牙呈琥珀色半透明状、球状牙冠、牙颈短缩、牙齿磨耗、髓腔及根管闭锁,与DGI-Ⅱ型相符,其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基因第5外显子均存在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未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 结论:DSPP基因第5外显子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DSPP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成骨不全症中骨骼肌肉病变及能量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约85%的患者是由Ⅰ型胶原蛋白的编码基因COL1A1 和 COL1A2杂合突变导致。最常见临床症状为骨密度降低、反复骨折和骨骼畸形,其他症状包括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关节韧带松弛、身材矮小以及听力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肌无力、肥胖等症状,而肥胖导致的全身低度炎症和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对OI骨骼产生更多负面影响。OI患者肥胖的发生可能与活动量减少、肌肉脂肪代谢异常、基因型多样等多因素导致的能量代谢异常相关。OI患者肥胖发生率目前缺少大样本数据,探讨骨骼肌肉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能量代谢调节对于OI相关肥胖防治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牙本质涎磷蛋白变异与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已被广泛关注和解读,对其遗传学基础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是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和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的致病基因。本文对DSPP的突变分类及其突变后导致的蛋白转运和功能障碍进行阐述,初步分析DSPP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硬组织发育是生物机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促进干细胞的成牙本质分化或成骨分化,调控成牙本质细胞或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等.编码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硬组织矿化异常,导致如低血磷性佝偻病、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学者们对该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该蛋白家族的主要分子调控机制,加深了对其作用及机制的认知.因此,本文对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生物硬组织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再生性牙髓治疗在成人根尖发育不全恒牙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再生性牙髓治疗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旨在实现牙根继续发育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功能性再生,已成为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首选治疗方案.成人根尖发育不全的感染恒牙的治疗难点在于形成根尖三维封闭和增强牙根抗折性.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的发展,再生性牙髓治疗在成人恒牙中的运用值得关注和探索.本文对再生性牙髓治疗应用于成人根尖发育不全恒牙的生物学基础、临床进展、治疗难点与策略进行了梳理、分析和阐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