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本质发育异常分类方法进展及相应临床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位于第4常染色体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是迄今发现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主要致病基因。根据de La Dure-Molla等提出的新分类,将由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疾病统称为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I),包括Shields分类法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Ⅱ,DD-Ⅱ)、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DGI-Ⅱ)和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Ⅲ,DGI-Ⅲ)3种疾病。将Shields分类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Ⅰ,DD-Ⅰ)称为根部牙本质发育不良(radicular dentin displasia)。本文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方法、临床特征、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认识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是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一个亚型,致病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其突变导致牙齿正常发育过程受到影响。病变可累及乳牙列和恒牙列,主要表现为牙齿变色、磨耗,甚至继发咬合关系异常,如未及时治疗将显著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低,表型隐匿,临床诊断困难。本文主要对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Ⅱ型牙本质发育不良的全面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小鼠磨牙牙髓细胞的发育图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在单细胞水平分析小鼠磨牙细胞间异质性,构建牙髓细胞发育的时空图谱,进一步揭示牙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出生后0、3 d的C57BL/6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各10颗,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进行测序。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提取出生后7 d小鼠磨牙scRNA-seq数据,与0、3 d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使用Seurat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标准化、降维和聚类分析;Monocle程序进行拟时序分析,预测发育轨迹;Scillus程序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对细胞功能进行注释。使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标记基因进行体内定位,明确不同亚群细胞的体内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Seurat分析显示小鼠磨牙细胞具有26个细胞亚群,可分为牙髓细胞、牙囊细胞、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管周细胞、胶质细胞和红细胞等八大类细胞,其中牙髓细胞包含5个亚群:成熟牙髓细胞,标记基因为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xadr);牙乳头细胞,标记基因为SPARC相关模块化钙结合蛋白2(SPARC related modular calcium binding 2,Smoc2);周期细胞,标记基因为Ⅱ型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前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棕榈酰蛋白羧酸酯酶(notum palmitoleoyl-protein carboxylesterase,Notum);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随着牙胚发育,成熟牙髓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周期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原位杂交染色和基因本体分析结果显示,Cxadr+成熟牙髓细胞定位于牙冠上部,主要功能为成骨和“细胞外结构组织”;Smoc2+牙乳头细胞位于根尖,主要功能与“细胞外结构组织”和器官发育相关;Top2a+周期细胞位于牙冠下部,进行有丝分裂;Notum+前成牙本质细胞邻近上皮根鞘,和Dspp+成牙本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同为生物矿化。Monocle分析显示牙髓细胞有2条发育轨迹,从Smoc2+牙乳头细胞起始,经过Top2a+周期细胞,再分化为Cxadr+成熟牙髓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结论:scRNA-seq技术能在转录组水平充分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研究器官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Ⅱ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患病成员表现为患牙呈琥珀色半透明状、球状牙冠、牙颈短缩、牙齿磨耗、髓腔及根管闭锁,与DGI-Ⅱ型相符,其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基因第5外显子均存在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未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 结论:DSPP基因第5外显子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DSPP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腺苷三磷酸诱导人牙髓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筛选能成功诱导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HDPC)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有效浓度,探讨体内诱导HDPC进行牙本质再生的ATP适宜浓度。方法:用0(对照组)、10、400、600、800 μmol/L ATP处理HDPC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HDPC增殖以及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的表达;用茜素红染色评估诱导21 d后矿化结节情况(各组样本量均为5),并溶解矿化结节后定量分析各组溶液吸光度值( A值)。筛选既能有效诱导HDPC成牙本质向分化,又能降低ATP对HDPC增殖抑制作用的浓度作为ATP的适宜浓度,并选用此浓度进行动物体内实验。HDPC经此浓度ATP预处理7 d后接种于明胶海绵上,并置入6~7 mm长、管径1.0~2.5 mm的人牙根管片段内(ATP处理组,样本量为8);非ATP处理组的明胶海绵接种未经ATP预处理的HDPC(样本量为8),空白对照组的明胶海绵未接种细胞(样本量为2)。各组根管片段移植于免疫缺陷鼠(9只)背部双侧皮下,3个月后取材进行HE染色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培养5 d时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 ATP组HDPC增殖显著增加( P<0.05),而600和800 μmol/L ATP组HDPC增殖显著减小( P<0.05),且800 μmol/L ATP组HDPC增殖显著小于600 μmol/L ATP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600和800 μmol/L ATP组DMP1、DSP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其他各组DMP1、DSP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上调( P>0.05)。诱导21 d后600和800 μmol/L ATP组均可见明显的矿化结节,其他组均未见矿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0、10、400、600、800 μmol/L ATP组 A值分别为1.05±0.15、1.11±0.23、1.15±0.17、3.65±0.30、3.40±0.43,600与800 μmol/L ATP组 A值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P<0.05),且600与800 μmol/L AT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结果显示,600 μmol/L ATP可诱导HDPC在根管牙段内分化形成牙本质样结构。 结论:600 μmol/L为ATP诱导HDPC成牙本质向分化的适宜浓度,该浓度ATP可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诱导HDPC形成牙本质样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本质涎磷蛋白变异与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已被广泛关注和解读,对其遗传学基础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是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和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的致病基因。本文对DSPP的突变分类及其突变后导致的蛋白转运和功能障碍进行阐述,初步分析DSPP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615-3p通过负调控FBLN1的表达抑制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miR-615-3p及其靶基因纤维蛋白 1(FBLN1)在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调控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ADSCs分别敲低miR-615-3p及过表达FBLN1,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615-3p敲低效率和FBLN1 过表达效率以及敲低miR-615-3p后FBLN1 的表达,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敲低miR-615-3p和过表达FBLN1 对AD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低miR-615-3p和过表达FBLN1 ADSCs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Osterix(OSX)、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基因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敲低miR-615-3p和过表达FBLN1 后ADSCs DMP1 和DSPP蛋白表达.结果:敲低ADSCs中miR-615-3p后,miR-615-3p基因表达降低,ALP活性升高(P<0.05),矿化结节增多,OSX、DMP1、DSPP 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5),DMP1、DSPP蛋白表达升高.低表达miR-615-3p的ADSCs中FBLN1 表达升高.过表达FBLN1 后,ADSCs中FBLN1 蛋白和基因表达升高,ALP活性升高(P<0.05),矿化结节增多,OSX、DMP1、DSPP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5),DMP1、DSPP 蛋白表达升高.结论:miR-615-3p通过下调FBLN1 抑制ADSCs的成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光交联复合水凝胶支架中人牙髓干细胞的成骨/成牙分化能力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背景: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gelatin-methacryloyl,Gel-MA)与经处理牙本质基质(treated dentin matrix,TDM)在一定比例下经过紫外线交联后形成的复合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机械性能、溶胀性能及生物降解率,这为临床上年轻恒牙的牙髓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探究1∶2质量比Gel-MA/TDM复合光交联水凝胶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能力及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牙髓干细胞接种至1∶2质量比Gel-MA/TDM复合水凝胶支架中,采用CCK-8实验检测人牙髓干细胞在复合水凝胶支架中的增殖能力.将第3代牙髓干细胞接种至1∶2质量比Gel-MA/TDM复合水凝胶支架中并进行成骨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采用RT-PCR检测成牙相关因子(牙本质基质蛋白1、牙本质涎磷蛋白)和成骨相关因子(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CCK-8检测结果显示,前7 d的牙髓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第10天时速度减缓;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Gel-MA/TDM复合水凝胶组牙髓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结节生成强于单纯Gel-MA水凝胶组(P<0.05);③RT-PCR结果显示,Gel-MA/TDM复合水凝胶组牙髓干细胞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牙本质涎磷蛋白、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Gel-MA水凝胶组(P<0.05),且14 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7 d(P<0.05).结果表明,培养在1∶2 Gel-MA/TDM复合水凝胶支架上的牙髓干细胞表现出较好的增殖能力,能够强化牙髓干细胞的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促进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牙/骨向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联合钙离子(calcium ion,Ca2+)对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牙/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DPSC,流式细胞术对DPSC进行表面标志物表达鉴定.CCK-8检测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和Ca2+对DPSC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染色筛选PNU-282987促进DPSC表达ALP活性的最佳浓度.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拟炎性微环境刺激DPSC.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茜素红染色等方法检测牙/骨向分化的相关蛋白: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I)、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P)、骨钙素(osteopontin,OPN)、ALP、核心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相关基因(COL-I、DSPP、OPN、ALP、RUNX2、OSX)和矿化基质表达情况.Fura-2AM用于检测细胞内Ca2+流动情况.结果:CCK-8实验显示,PNU-282987浓度低于10 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且此浓度处理LPS刺激的DPSC后ALP活性增加最明显;Ca2+浓度低于2 mmol/L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显示,PNU-282987及Ca2+处理后的LPS刺激的DPSC牙/骨向分化相关蛋白(COL-I、DSPP、OPN、ALP、RUNX2、OSX)和相关基因(COL-I、DSPP、OPN、ALP、RUNX2、OSX)的表达及矿化基质形成均明显上调,二者联合后上调最显著(P<0.001).Fura-2 AM钙离子探针结果显示DP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结论:10 μmol/L PNU-282987联合2 mmol/L Ca2+可以促进LPS刺激的DPSC的牙/骨向分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Chir9902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大鼠牙髓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Chir99021 对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大鼠DPSCs,利用荧光免疫法进行验证.设置不同浓度的Chir99021,通过CCK-8 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挑选最适浓度.利用茜素红染色验证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诱导分化相关基因与蛋白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 1(Wnt1)、无翅型 MMTV 整合位点家族成员 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轴抑制蛋白2 抗体(Axin2)、骨钙素(OCN)、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干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说明大鼠 DPSCs 分离成功.大鼠DPSCs成骨诱导后钙沉积物显著上升,加入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小分子抑制剂Chir99021 后钙沉积物明显减少.大鼠 DPSCs 成骨诱导分化后 Wnt1、Wnt3a、β-catenin、Axin2、OCN 和 DMP1 表达明显上升,而加入Chir99021 后Wnt1、Wnt3a、β-catenin、Axin2、OCN和DMP1 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 Chir99021 对诱导 7d后的大鼠DPSCs成骨诱导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