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A3基因变异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GATA3基因变异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H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在1975年至2020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随诊并行靶向基因捕获联合二代测序的198例未成年人(≤18岁)起病的非手术性HP患者中筛查到5例GATA3基因致病/可疑致病性变异,回顾性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例患者HP的起病年龄为0.5(0.1,1.3)岁,发病至诊断为HP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耳聋-肾发育不良(hypoparathyroidism-deafness-renal dysplasia,HDR)综合征的时间分别为(7.0±5.2)年和(15.0±5.4)年。临床表现为手足搐搦伴癫痫样发作、颅内钙化各5例,白内障1例,听力减退4例,肾脏畸形或缺如2例。治疗前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别为(1.65±0.31)mmol/L和(4.64±2.63)ng/L。5例患者GATA3基因的杂合变异,分别引起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接位点突变,经Clin Var数据库预测及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分级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对于儿童期起病的HP,应注意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其中对于合并听力下降或肾脏发育异常的患者要考虑到HDR综合征的可能,有条件时应筛查GATA3基因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LC6A8基因新发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 SLC6A8基因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CDS)一家系的临床特征、遗传学和生化特点进行分析。患儿,男,初诊时13岁,因"间断呕吐1年"就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间隔7个月,再次发病住院确诊。自幼进食少,便秘。12岁始出现呕吐伴严重便秘,间断发作。患儿1岁6个月会走。2岁会叫爸妈,检查时只会说简单句子。很少与父母交流。其兄有严重智力障碍和癫痫。其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反复死产和流产史。初诊患儿查体:体质量22 kg(< P3),身高131 cm(< P3),头围52 cm,重度智力障碍,表情呆滞,交流困难,宽前额,骨骼肌萎缩,弓形足。头颅磁共振成像示患儿双侧侧脑室轻度对称性扩大。脑磁共振波谱检查示患儿双侧海马未见异常。智力障碍相关基因测序发现,患儿 SLC6A8基因c.626(exon3)-c.627(exon3)delCT半合子突变,其母及兄均携带该变异基因,其父及外祖母均无该基因突变。患儿尿肌酸/肌酐比值增高,胍基乙酸正常,进一步证实 SLC6A8基因新发位点移码突变致CDS。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男童,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婴儿期出现喂养困难及生长发育迟缓时,行尿胍基乙酸和肌酸/肌酐比值测定筛查及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C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DBPD)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和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DBPD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遗传学结果。并以“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 HSD17B4变异”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以“ HSD17B4”“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为检索词检索、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的文献,收集2岁内发病的基因检测诊断的DBPD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DBP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本院2例患儿均存在呼吸费力、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反应差、原始反射未引出及颅面部畸形。患儿1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 HSD17B4基因杂合剪接变异c.972+1G>T和错义变异c.727T>A(p.W243R),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患儿2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 HSD17B4基因纯合剪接变异c.1333+4A>G。均为致病性变异。检索文献纳入英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1篇,包括16个家系(19例患儿),加之本院2例共21例患儿(男8例、女13例),其中2个家系4例患儿父母为近亲结婚;21例患儿均有肌张力低下;20例伴癫痫发作,其中生后1~5 d 出现癫痫发作17例;12例伴有高额头、长人中、眼距宽和高腭弓等颅面部畸形。 HSD17B4基因复合杂合变异13例,纯合变异8例;共检测到26种 HSD17B4基因变异,其中错义变异16种、剪接变异7种、无义变异2种、移码变异1种。 结论:新生儿出现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伴有外观畸形时,应考虑到DBPD,并完善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和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情况,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1例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1例患儿的基因变异情况,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Sanger测序和QPCR技术对可疑位点和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11例NICCD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和肝损害症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和贫血( n = 7),心脏畸形( n = 2),心肌酶高( n = 4),高酯血症( n = 1),高钾血症( n = 1),迁延性腹泻( n = 3),发育迟滞( n = 1)。11例患儿共检测到10种不同类型的 SLC25A13基因突变,包括3种移码突变,2种剪切改变,2种错义突变,1种内含子插入,1种无义突变,1种杂合缺失。经查阅迄今文献和数据库,c.1878delG(p.I627Sfs*73),exon11缺失尚未见报道。 结论:NICCD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精准诊断,为临床治疗和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提供重要依据。新变异位点的检出丰富了 SLC25A13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haaf-Yang综合征患儿1例的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Schaaf-Yang综合征(SY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SYS患儿为研究对象。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采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①本例患儿为男性,1岁9个月,具有发育迟滞、阴茎短小、特殊面容等临床表现。②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 MAGEL2基因存在c.3078dupG(p.Leu1027Valfs*28)新发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提示为新发变异。③ MAGEL2基因c.3078dupG(p.Leu1027Valfs*28)变异在ESP、1000 Genomes与ExAC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 结论:MAGEL2基因c.3078dupG(p.Leu1027Valfs*28)变异可能为本例SY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进一步拓展了 MAGEL2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X连锁无脑回畸形伴异常生殖器患儿1例的 ARX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1例X连锁无脑回畸形伴异常生殖器(XLAG)患儿进行 ARX基因变异及临床表征分析,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 方法:将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XLAG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针对测序数据利用Anno变异位点注释解读软件和XYGeneRanger变异位点检测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家系患儿检出 ARX基因c.945_948del半合子变异,为第2外显子的移码变异,可能导致蛋白截短。患儿母亲携带该杂合变异,父亲为野生型,变异既往未见报道。 结论:ARX基因c.945_948del变异与患儿XLAG的发生相关。上述发现丰富了 ARX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 ACADM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4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4例MCADD患儿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已发病,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辛酰肉碱(C8)浓度均显著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反应差3例、间断腹泻伴腹痛1例、呕吐1例、转氨酶升高3例、代谢性酸中毒2例。基因测序共发现5处变异,包括3处错义变异、1处移码变异以及1处剪接变异,其中c.341A>G(p.Y114C)既往未见报道。结论:MCADD临床异质性明显,全外显子组测序可协助诊断。了解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尽早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儿童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 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例 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先证者为女性,5岁首次癫痫发作,呈丛集性发作,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差,起病前智力运动及语言发育正常。行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示: SMC1A基因存在新发杂合无义变异c.55C>T,p.Gln19Ter(p.Gln19 *),该变异未见报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篇,结合本例共32例 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0例为早发性难治性癫痫患者,首次癫痫发作中位年龄5个月(范围4周至40个月),78.1%(25/32)有丛集性发作,93.8%(30/32)合并智力发育障碍,68.8%(22/32)德朗热综合征临床评分≥4分。基因变异类型:31例为新发变异;32例中移码变异16例,无义变异12例[其中c.2923C>T位点变异3例(9.4%,3/32)],剪切变异4例。 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扩展了 SMC1A基因截短变异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女性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表型少见,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性癫痫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胎儿水肿为特征的新生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以宫内胎儿水肿为特征的患儿,新生儿期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重度贫血、肝脾肿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存在SPTB基因移码变异,为c.5165_c.5166delTT,为新发变异,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以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为特征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少见,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常规辅助检查不支持的新生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基因检测可协助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