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设定下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以及胶原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为NTAPP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NTAPP发生装置的氦气气体流量分别设定为3、4、5 L/min,放电输入功率分别设定为8、9、10、11 W,分别处理12组人牙本质试件(西安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提供,每组样本量为6),采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测量NTAPP射流处理60 s内试件表面温度,绘制温度曲线。测量上述气体流量、输入功率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后牙本质和未经NTAPP处理的牙本质(阴性对照组)接触角(每组样本量均为6)。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观察氦气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分别为8、9、10、11 W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的各NTAPP组及阴性对照组(未行NTAPP处理)(每组样本量均为4)牙本质试件胶原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牙本质表面温度及润湿性均有显著影响( P<0.01)。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表面温度呈上升趋势;输入功率越大,牙本质表面温度越高;气体流量越大,升温越迅速。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1 W处理60 s时,牙本质试件表面温度最高,为(35.10±0.24)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1.45°)相比,各NTAPP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 P<0.05);随着气体流量及输入功率增加,接触角呈减小趋势,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0 W处理20 s后牙本质表面接触角最低,为13.19°±2.01°。FE-SEM显示,随着输入功率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胶原纤维出现断裂、融合等不同程度的破坏。 结论:NTAPP处理可显著改变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及微观形貌,效果与设备的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钻针牙体预备对牙本质表面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类型钻针牙体预备对预备体牙本质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42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人第三磨牙,去除颌面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试件.将试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形态、直径相同的三种钻针:磨光用金刚砂钻针、初预备用金刚砂钻针和磨光用钨钢钻针进行牙本质表面预备.观察预备后牙本质表面形态,测量牙本质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接触角,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钻针预备对牙本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预备金刚砂钻针组的粗糙度最大(Ra=5.97±1.65μm,Rz=41.23±4.55μm),其次为磨光用金刚砂钻针组(Ra=2.82±0.55μm,Rz=21.49±2.52μm),磨光用钨钢钻针组粗糙度最小(Ra=1.44±0.34μm,Rz=1 0.54±1.80μmh不同钻针预备对牙本质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磨光用钨钢钻针组接触角最小(First=48.67±3.62°,Second=47.52±2.56°),初预备金刚砂钻针组(First=59.77±6.70°,Second=59.32±4.05°)与磨光用金刚砂钻针组接触角(First=62.33±7.01°,Sec-ond=61.33±6.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的条件下,相比金刚砂钻针,钨钢钻针预备的牙本质表面更光滑、表面润湿性更高、玷污层更均匀、玷污层碎片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终末冲洗方案对根管封闭剂与根管壁牙本质润湿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终末冲洗方案对3种根管封闭剂在根管壁牙本质上润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1个前牙,制成根管壁牙本质样本162个,根据冲洗剂的不同将样本随机分为6组(n=27):A组为170 g/L EDTA;B组为Qmix;C组为20 mL/L CHX;D组为50 g/L NaClO+170 g/L EDTA;E组为10 g/L NaClO+170 g/L EDTA;F组为生理盐水.各组样本经相应的冲洗剂处理后,组内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n=9),分别滴加AH-Plus、Gutta-Flow、iRoot SP根管封闭剂.测量样本在滴加根管封闭剂后1、60 min的接触角.结果:1 min时,AH-Plus的接触角为A、F组>D、E组>B、C组(P<0.05);Gutta-Flow接触角为A组>B、C、D、E、F组(P<0.05);iRoot SP为A组>D组>B、E组>C组>F组(P<0.05).Gutta-Flow在6组冲洗方案中的接触角均大于AH-Plus、iRoot SP(P<0.05),AH-Plus和iRoot SP在1 min的接触角大于60 min(P<0.05).结论:在6种冲洗方案中,AH-Plus和iRoot SP的润湿性优于Gutta-Flow;其中EDTA冲洗后,3种根管封闭剂的润湿性均最差.Qmix和CHX冲洗后AH-Plus的润湿性最好,生理盐水冲洗后iRoot SP的润湿性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根管冲洗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管冲洗是根管预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根管冲洗剂不仅具有机械、化学及生物学功能,还可作用于根管机械预备所不能涉及的不规则区域.理想的根管冲洗剂应具有良好的抑菌性、润湿性,以及去除根管内无机、有机物碎屑的能力,并对牙本质、根尖周组织及根充糊剂无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根管冲洗剂多为单一成分,且存在某些缺陷,无法达到理想的冲洗效果.因此,由抗生素、钙螯合剂或有机酸、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复合根管冲洗剂应运而生,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复合根管冲洗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新型根管冲洗剂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管冲洗剂对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管充填时,使用具有粘接性的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形成的牢固粘接不仅能减少根尖微渗漏,增强牙齿的抗折性,还能抵抗桩道预备的机械破坏,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但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冲洗剂的使用可能会改变牙本质的组织结构、牙本质的润湿性,进而影响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根管冲洗剂及几种新型冲洗剂对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作一综述,结果表明:传统根管冲洗剂NaClO作为最终冲洗剂降低了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EDTA会影响根部牙本质的生物力学特性,清除效率低,会影响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EDTA与NaClO联合使用并作为最终冲洗剂可提高粘接强度;氯己定亦可增加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可作为最终冲洗剂;新型冲洗剂MTAD对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产生负面影响;QMix和马来酸去除玷污层效率和牙本质粘接强度与EDTA相同或更高,可代替EDTA作为最终冲洗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次氯酸钠根管冲洗液中的作用效果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次氯酸钠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及组织溶解能力.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及根管冲洗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及冲洗时间,但其最主要的缺点是过高的表面张力,导致其在根尖部以及侧支根管处的冲洗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近年来,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次氯酸钠溶液,可以降低次氯酸钠的表面张力,提高次氯酸钠溶液在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增加其在牙本质小管中的渗透作用,达到更好的根管冲洗效果,故越来越受到医药制剂行业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医疗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80 nm半导体激光对根管壁牙本质润湿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定波长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对根管壁润湿性的影响.方法:将离体的35个单根管第二双尖牙,制成70个牙本质片,随机分组:对照组(A);实验组激光照射:B1组1 W 10 s;B2组1 W 20 s;C1组2 W 10 s;C2组2 W 20 s;D1组3 W 10 s;D2组3 W 20 s.光学显微镜下测量根管封闭剂在根管壁1 min和60 min的接触角以A组为对照,比较各组样本的接触角.每组取样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根管壁超微结构.结果:组间60 min小于1 min的接触角.1 min接触角对照组和实验组及各实验组间无差异;10 s时60 min接触角A与C、D组有差异;20 s时60 min接触角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有差异.功率相同时,实验组10 s与20 s在1 min和60 min接触角有差异.结论:随着时间延长,功率增加,接触角变小;3 W 20 s时接触角最小,润湿性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通用型粘接剂对牙体组织粘接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通用型粘接剂因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口腔治疗中.在实际临床操作中,酸蚀模式、涂布方法、粘接前预处理等因素可能影响其对牙体组织的粘接性能.本文归纳和分析可能影响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如何进一步改善通用型粘接剂的粘接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阶段研究表明,对于牙釉质粘接,通用型粘接剂的全酸蚀模式可取得更好的粘接效果;而对于牙本质粘接,全酸蚀和自酸蚀的粘接效果相近.延长粘接剂的涂布时间、双层涂布粘接剂、粘接前用水或乙醇润湿可提升粘接强度.0.2%氯己定和金属纳米粒子可有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激活,提高长期粘接效果.通用型粘接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唾液污染能力,但抗血液污染能力不佳.酸蚀模式、涂布方法、粘接前预处理等因素均可影响粘接效果,临床操作中医师应注意以上因素.目前,通用型粘接剂仍存在对牙釉质自酸蚀粘接强度不佳、对龋病周围脱矿的牙体组织粘接能力下降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氩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改善牙本质-自酸蚀粘接界面粘接效果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氩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rgon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不同时间对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界面粘接强度及牙本质润湿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NTAPP发生装置(放电输入功率:9 W,氩气气体流量:5 L/min),分别处理5组(n=6)人牙本质试件(0、5、10、15、20 s)后,使用S3 Bond粘接剂处理牙面,制作微拉伸粘接试件并测量各组即刻粘接强度.同样参数、同样分组条件下处理牙本质面后测量牙本质表面接触角.结果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以处理15 s组粘接强度最高(31.82±2.80)MPa.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 ±1.45°)相比,各实验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以处理15 s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33.56°±2.14°)最低,湿润性最大.结论 NTAPP处理可显著增加牙本质表面湿润性,提高与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界面的粘接强度,这与处理时间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羟磷灰石牙本质脱敏剂对温和型通用型粘接系统粘接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含羟磷灰石(HA)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及其对温和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完整的第三磨牙,制备冠中部牙本质样本,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根据不同的脱敏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下述处理:无脱敏处理(对照组)、Biorepair牙膏处理(含HA脱敏牙膏)、Dontodent牙膏处理(含HA脱敏牙膏)和HA糊剂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并评估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使用All-Bond Universal、Single Bond Universal和Clearfil Universal Bond以自酸蚀模式应用于脱敏处理后的牙本质.通过接触角测量评估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和表面能(SFE).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样,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分析脱敏处理方式对于3种通用型粘接剂的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 SEM显示含HA脱敏牙膏和HA脱敏剂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均明显封闭,封闭率HA组>Biorepair组>Dontodent组(P<0.05).接触角分析表明,含HA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的润湿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脱敏处理后牙本质SFE显著增加(P<0.05).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表明,含HA脱敏牙膏会降低微拉伸粘接强度(P<0.05),而HA组与对照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HA脱敏牙膏能够形成牙本质小管封闭.在使用温和型通用型粘接剂进行后续树脂修复时,含HA脱敏牙膏降低牙本质粘接强度,而HA糊剂的脱敏处理未对粘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