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华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 3 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不足证或下焦虚寒证,首选山药-益智仁-乌药组合.祛邪类:针对肝气郁滞证,首选柴胡-白芍-川楝子组合;针对气血瘀滞证,首选怀牛膝-桃仁-莪术组合;针对下焦湿热证型,首选车前子-萹蓄-瞿麦组合.从角药配伍角度分析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并于文末附医案 1 则加以说明,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 1-42(amyloid β-protein1-42,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1-42 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 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1-42 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 组[Aβ1-42 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 20 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1-42 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 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 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 表达抑制Aβ1-42 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静顺汤临床验案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静顺汤是宋代陈无择依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辰戌年运气方,由茯苓、木瓜、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组成。列举静顺汤治疗不寐、泄泻、痹证验案三则,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病证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异病同治的机理,理解使用辰戌年静顺汤需把握"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的核心病机,不必拘泥于辰戌年。临证应辨天、辨人、辨病证,综合分析,才可找到合适方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七藤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理论探析及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DPN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均与经络密切相关。藤类植物其形蜿蜒屈曲,与人体经络形态存在相似性,临床多应用其入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其善走经络之性,通络止痛之功用。在中医"象思维"思想指导下,取象比类,结合藤类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分析及临床经验,创立七藤通络饮(鸡血藤、首乌藤、大血藤、络石藤、钩藤、海风藤、青风藤、桂枝、牛膝、甘草),在临床中治疗DPN取得一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牛膝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牛膝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中牛膝含有的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进而获取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膝骨关节炎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牛膝含有23个活性成分,对应膝骨关节炎136个靶点;获得1 592条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与19条信号通路,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牛膝主要通过调控膝关节内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炎性损伤,并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保护软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SVT)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建库至2022年11月27日有关中医药治疗SVT的文献,采用WPS表格 12.1.0.15990对中药频次及其性味归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SVT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281篇,包括内服方245首,涉及中药182味;外用方123首,涉及中药188味。其中,内服中药的高频用药有当归、赤芍、牛膝等,外用中药的高频用药有大黄、黄柏、红花等,均以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高频内服中药药性多为微寒、平、寒性,药味以苦、甘味居多,归经以肝、心、脾、肺经为主;高频外用中药药性多为寒、温性,药味以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胃经为主。内服中药关联规则有22条,外用中药关联规则有7条。聚类分析中,内服中药可分为5类,外用药可分为4类。结论:中医药治疗SVT以清热、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随证搭配,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200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25、SPSS Modeler 18对药物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75篇,包括201个处方、186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牛膝、红花;性味归经以性温为主,味甘为首,肝、心经为多;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补血药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黄芪、当归、川芎为最常见的药物组合。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辨证兼施祛风散寒、温阳通络、化痰除湿、养阴清热之法。黄芪、当归、川芎为核心用药,可联用牛膝、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牛膝干预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牛膝及其主要成分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牛膝可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节雌激素水平,达到防治OP的作用,主要调控Wnt/β-catenin、Notch、PI3K/Akt等信号通路。牛膝治疗OP的作用机制表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川芎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作为一味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川芎及其药对在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梳理了近年来围绕基于川芎-黄芪、川芎-益母草、川芎-赤芍、川芎-延胡索、川芎-当归、川芎-丹参、川芎-栀子、川芎-天麻、川芎-牛膝、川芎-青蒿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和最新中国知网(CNKI)资料中常用的川芎-丹参、川芎-当归、川芎-天麻、川芎-黄芪药对配伍的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从川芎-淫羊藿、川芎-天麻、川芎-丹参、川芎-白芷、川芎-葛根、川芎-香附、川芎-当归等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有效物质溶出率等方面的现代研究内容.以上研究内容为揭示含川芎方剂分子机制和川芎药对临床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川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系统对川芎药对的现代研究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及川芎药对配伍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这为揭示川芎配伍的科学性和科学阐释川芎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方面提供新的思想与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