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的影响.首先,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CD166+CD44+肿瘤干细胞(C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CSC-exo)和结直肠癌SW480细胞源性的外泌体(S-exo),并进行NTA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成功分离得到的CSC和CSCexo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通过CCK-8、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经过CSC或CSCexo共培养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从20%下降至13%(P<0.01),并且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1).此外,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发现,S-exo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比CSCexo治疗组的缓慢,CSCexo抑制了 5-FU对结直肠癌肿瘤的药物疗效.PET/CT显像、免疫组化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SCexo增强了结直肠癌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FDG的摄取和糖酵解酶HK2、PFKFB2、PKM2和LDHA的表达.此外,用siRNA干扰糖酵解酶的表达会阻断CSCexo引起的耐药现象.综上,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干细胞传递外泌体影响肿瘤葡萄糖代谢途径,并促进化疗耐药和侵袭能力,揭示了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FLAIR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纯音听阈测试、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等],依据3D-FLAIR检查结果分为内耳正常组和内耳异常组,其中内耳异常组包括内耳异常A组(血迷路屏障渗出)和内耳异常B组(血迷路屏障破坏),探究3D-FLAIR在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SD患者不同3D-FLAIR检查结果的听力损失情况、前庭功能损伤情况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 耳蜗电图、VEMP及3D-FLAIR检查对SD患者内耳异常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D-FLAI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耳蜗电图、VEMP检查(P<0.05).84例SD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44例,占比52.38%),听力曲线类型中以全聋型为主(43例,占比51.19%);3D-FLAIR显示异常有78例,其中A组有12例(内耳异常A组),B组有66例(内耳异常B组);3组间听力损失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VEMP显示异常有62例(73.81%),HIT显示异常有29例(34.52%),VAT显示异常60例(71.43%),冷热试验显示异常有54例(64.29%);3组间VEMP、VAT及冷热试验异常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痊愈12例(14.29%),显效19例(22.62%),有效20例(23.81%),无效33例(39.28%);3组间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FLAIR有助于了解SD患者内耳病理状态,对内耳异常有更高检出率,可用于SD的辅助诊断以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8F-FDG PET/CT征象及Ki-67表达与肺腺癌EGFR突变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征象及Ki-67表达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95例经病理证实肺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征象、EGFR突变检测结果、Ki-67表达及一般临床资料.分析PET/CT征象(包括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SUVmax)、Ki-67表达、性别、年龄、吸烟史与EGFR突变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截断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的预测因素.结果 EGFR突变患者的SUVmax值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t=2.813,P=0.006),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SUVmax低于野生型患者(t=3.274,P=0.002),野生型患者与1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3,P=0.193),两种不同类型突变型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9,P=0.124).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预测EGFR突变的截断值为6.36.EGFR突变患者的Ki-67与野生型相比更易发生低表达(x2=4.867,P=0.027),21号外显子突变型患者Ki-67表达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6,P=0.018),19号外显子突变型与野生型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8,P=0.567),两种不同类型突变型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1,P=0.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SUVmax与EGFR突变有关(P<0.05),而年龄、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截断征与EGFR突变无关(P>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性别、血管集束征和SUVmax是预测EGFR突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UVmax是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独立因素,在预测EGFR突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正五聚蛋白3(PTX3)、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22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228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81)、中度组(n=102)、重度组(n=45),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86)及预后不良组(n=4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Visfatin、PTX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胆囊厚度、胆囊长径、胆囊短径及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Visfa-tin 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4.577,P<0.001)和PTX3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3.132,P=0.002)及CA19-9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2.766,P=0.006).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升高,且与患者病情有关,三者联合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69例宫颈癌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宫颈良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良性组,同时以出院后3年内复发情况为终点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0)及未复发组(n=229).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动态增强成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取定量参数;均测定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低于良性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复发组的ADC值低于未复发组,Ktrans、Kep、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灵敏度为94.1%%,特异性为93.2%;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38,灵敏度为93.0%,特异性为80.6%,联合评估的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学指标可显著提升其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磁共振成像联合BI-RADS分类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结节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BI-RADS检查,分析良恶性结节的一般资料和不同影像学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效能.结果 94例患者中37例患者乳腺肿瘤为恶性,纳入恶性组,其余57例患者乳腺肿瘤纳入良性组,恶性组最大肿瘤直径大于良性组(P<0.05).通过BI-RADS分类发现,恶性组患者BI-RADS分类为4b、4c和5类的患者占比分别为32.43%、37.84%、16.22%,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患者ADC值小于良性组,其肿瘤形态不规则患者有29例(78.38%),边界模糊患者33例(89.19%),均高于良性组(P<0.05).MRI诊BI-RADS分类的准确率为89.36%(84/94),BI-RADS分类诊断的准确率为87.23%(82/94).经ROC曲线分析发现,MRI检查、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瘤的AUC分别为0.893、0.871,联合诊断的AUC为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和91.2%.结论 MRI检查和BI-RADS 分类能够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将两者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提升其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综合类医学期刊已发表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综合类医学期刊已发表文献中常见统计学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综合医药卫生类2种Medline期刊和6种中文核心期刊,调查其2010年和2020年发表的所有原始研究文献共计480篇.基于SAMPL指南、ICMJE建议、CONSORT、STROBE及相关规范,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综合类医学期刊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的总分值为40.0±8.6,统计设计分值为43.2±6.8,统计描述分值为67.0±24.3,t检验分值为23.6±17.5,方差分析分值为26.8±17.2,x2检验分值为24.2±13.7,秩和检验分值为45.5±18.4,相关分析分值为41.9±13.2,回归分析分值为40.5±14.8,生存分析分值为45.6±14.9.单因素分析显示,2020年发表的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总分值高于2010年(35.8±7.4 vs 44.3±7.5,t=-12.510,P<0.001);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期刊收录体系、研究领域和出版年份是影响总分的主要因素,与Medline收录期刊相比,中文核心期刊总分值较低.与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比,以其他为研究对象的总分值较低.与2010年文献相比,2020年文献的总分值较高.结论 国内综合类医学期刊文献常见统计学方法报告质量在近十年有一定提高,但仍然有较大改进空间,建议加强相关报告规范推广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RI-SWI T1WI T2FLAIR增强序列检查特征比较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MRI-SWI)、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初步诊断怀疑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了 MRI检查,包括 MRI-SWI、T1WI、T2WI、T2FLAIR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MRI检查方式对于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结果:MRI-SWI正确诊断97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77个,T1WI正确诊断7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21个,T2WI正确诊断77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32个,T2FLAIR正确诊断8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43个,MRI-SWI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高于 T1WI、T2WI、T2FLAIR(x2=28.698、P<0.05,x2=22.299、P<0.05,x2=16.257、P<0.05);T2FLAIR 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高于 T1WI(x2=7.211、P<0.05);T1WI、T2WI 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6、P>0.05);T2FLAIR、T2WI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2、P>0.05);T1WI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43.80%)、其次为低信号(30.58%);T2WI海绵 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49.24%),主要特征为病灶中央呈点状或网格状高信号,周围边缘低信号,称之为"铁环征",其次为低信号(35.61%);T2FLAIR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者圆形的混杂信号(58.33%),病灶内部显示为爆米花或者网格状,其次为低信号(34.09%);MRI-SWI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低信号(95.48%),主要显示病灶的周围含铁血黄素区域及瘤体,病灶周边及内部显示片状或点状低信号;T1WI、T2WI、T2FLAIR、MRI-SWI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74.23%、79.38%、84.54%、100%,特异度分别为85.71%、83.93%、78.57%、94.64%.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接受MRI检查的情况下,MRI-SWI序列 较T1WI、T2WI、T2FLAIR序列具有更高 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软组织肿瘤特殊MRI形态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肿瘤特殊MRI形态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43 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瘤MRI资料,分析肿块大小、信号均匀性、深筋膜完整性、肿瘤长轴两端是否具有特殊的征象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结果 良性肿瘤最大径(5.29±2.31)cm,恶性肿瘤最大径(8.78±3.53)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信号均匀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深筋膜破坏明显,而良性肿瘤无明显深筋膜破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长轴方向三角形特殊征象明显,良性肿瘤少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块大小、深筋膜完整性、肿瘤长轴方向类似三角形特殊征象对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二维摄影测量脸型的口罩适合性检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各种品牌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讨快速根据头面尺寸匹配医用防护口罩的方法.方法 选择天津市定点医院的 202 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A、B、C、D、E 5 种品牌口罩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器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采用二维摄影测量获取研究对象形态面长及面宽,对应颜面分栏将研究对象脸型归为#1~#10 类.比较各颜面分区研究对象口罩通过率、不同品牌口罩测试通过率、不同脸型研究对象各种口罩测试通过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 202 名测试人员参加本研究.根据颜面分栏,其中#1 类脸型占比最多[43.6%(88/202)],其次为#3 类脸型[18.2%(37/202)],研究对象多为#1、#2、#3、#4 类脸型,共 176 名,占 87.1%.202 名测试者共进行 914 次测试,通过次数 678 次,整体口罩通过率为 74.18%.A、B、C3 种品牌口罩通过率明显高于D、E口罩[87.03%(161/185)、85.57%(166/194)、82.02%(146/178)比 62.98%(114/181)、51.70%(91/176),均P<0.05],头戴式可调节口罩通过率明显高于不可调节口罩[79.54%(587/738)比 51.70%(91/176),P<0.05],B品牌口罩对<#1~#5 类脸型的适合因数(FF)明显高于#6~#10 类脸型[200(163,200)比 132(86,200),P<0.05].结论 通过二维摄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对象面部信息并匹配相应口罩,医院在配置时可根据医务人员脸型分区占比情况匹配测试通过率较高的口罩.在口罩选择中,尽量选择头戴式可调节口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