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肺炎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住院期间睡眠障碍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定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的100例SP患者研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组,≥60分的40例睡眠障碍患者设为观察组,<60分的非睡眠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对40例睡眠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及常规健康指导,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SQI评分.结果 家庭经济收入、家属关心、付款方式、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ICU环境是SP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70.00%),P<0.05.联合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SP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艾司唑仑联合正念减压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
学龄期近视儿童用眼卫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分析学龄期近视儿童用眼卫生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6月至9月在我院检查的146例学龄期儿童,根据医学验光检测结果分为近视组(26例)与无近视组(120例),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儿及其家长展开调查.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学龄期儿童发生近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我院参与检验的146名学龄期儿童,其中近视儿童26例,儿童近视率为17.8%(26/1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挑食、看电子产品时间、走路/躺着看书、近距离/昏暗环境下看书写字,无做眼保健操习惯等均属于影响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挑食、电子产品观看时长、走路/躺着看书、近距离看书写字及昏暗环境看书写字均是导致儿童眼睛近视的高危因素,父母及老师均需对以上因素给予重视,并纠正儿童不良用眼习惯,指导并监督其养成每天做眼保健操的习惯,提高儿童视力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定量磁共振评估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症是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骨矿化成分之外,骨微结构及微环境的变化对骨的完整性同样重要.常规MRI测得的信号强度比可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骨质疏松筛查,使用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评估骨孔隙度、胶原基质、骨的矿化成分等,利用水脂分离技术能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组成以及T2*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技术反映骨髓灌注情况,人工智能技术如纹理分析及深度学习进一步发展了MRI技术,本文总结了近期使用磁共振方法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宫内单活胎孕妇2 000例,依孕期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孕28周开始行胎心监护,每天一次直至分娩,观察其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结果 孕28~40+6周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中位数:低危组为5.45~12.40 s/次、高危组为5.95~12.00 s/次;频率中位数:低危组为2.00~3.00次/20 min、高危组为2.00~3.00次/20 min.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间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前12 h内: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M(P25,P75)]低危组为12.40(11.80,13.50)s/次,高危组为12.70(11.80,13.50)s/次;低危组与高危组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频率[M(P25,P75)]均为4.00(3.00,5.00)次/20 min;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间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是胎儿心率生理不成熟的表现,也受监测临床环境影响,胎儿越危险,其变异消失持续时间越长,当变异消失时长≥10 s/次,频率≥3次/20 min提示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需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L7A1的上调与肺腺癌的预后不良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Ⅶ型胶原蛋白α1(COL7A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预后价值以及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使用TCGA和GEO数据库的RNA-Seq数据和临床信息,分析COL7A1 mRNA表达.蛋白质组分析评估COL7A1蛋白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COL7A1在肺腺癌的诊断价值.通过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COL7A1的预后价值,并建立了临床预测模型.TIME2.0数据库用于评估COL7A1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RT-qPCR验证了 COL7A1的表达情况.结果 COL7A1在肺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特别是在远处转移和晚期的组织中更为明显.COL7A1具有肺腺癌诊断和预后价值,COL7A1高表达是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较TNM分期更准确.此外,COL7A1与肿瘤成纤维细胞浸润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负相关.结论 COL7A1在肺腺癌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COPD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三大死因之一,且全球COPD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各省份间COPD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OPD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均存在差异,并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个体方面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BMI、腹部肥胖和身体活动会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吸烟、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中的暴露均会导致COP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及防控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95例,观察和记录纳入对象资料、目标性监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制定早期防控对策。结果:295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29例、感染率9.83%。术后肺部感染单因素构成比中年龄(≥85岁)、体重指数(BMI)(≤19 kg/m 2)、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糖尿病史、术前肺功能低下、麻醉方法(全麻)、手术时间(≥2 h)、病房环境差、术中输血、留置胃管、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CD4 +/CD8 +<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住院时间(≥20 d)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高于年龄(<85岁)、BMI(>19 kg/m 2)、未吸烟、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无糖尿病史、术前肺功能正常、麻醉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2 h)、病房环境良好、术中未输血、未留置胃管、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CD4 +/CD8 +≥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住院时间(<20 d)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术前肺功能、麻醉方法、手术时间、病房环境、术中输血、留置胃管、血红蛋白、白蛋白、CD4 +/CD8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是否合理、住院时间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独立高危风险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病房环境良好、血红蛋白、白蛋白、CD4 +/CD8 +水平、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呈负相关。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多样,应加强高危因素早期识别与防控,利于减少危险因素,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合并干眼症分为合并干眼症组( n=26)及对照组(不合并干眼症)( n=72),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影响因素。 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干眼症组患者视功能评价、环境触发因素、眼部不适症状及OS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 P<0.05),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高水平、用药依从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因素较多,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将有助于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共同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共同影响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机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中留取肿瘤组织标本的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共119例,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备本院患者的卵巢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TAT3、CAF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AF分泌的Ⅰ型胶原蛋白(COL1A1)的表达水平,分析STAT3、FAP、COL1A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合国际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26712数据集收录的人卵巢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及患者预后信息,对本院卵巢癌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本院资料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化疗耐药是影响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1)。(2)本院化疗耐药患者的卵巢癌组织中STAT3、FAP、COL1A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敏感者( P均<0.05)。本院的卵巢癌组织芯片中STAT3、FAP、COL1A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OS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 P均<0.05);对GEO数据库中GSE26712数据集收录的卵巢癌资料的分析显示,高表达STAT3、FAP、COL1A1基因的卵巢癌患者的OS也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 P均<0.05),其验证结果与本院卵巢癌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一致。(3)相关性分析表明,本院的卵巢癌组织芯片中,STAT3蛋白与FAP、COL1A1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r=0.47, P<0.001; r=0.30, P=0.006);对GEO数据库中GSE26712数据集收录的卵巢癌资料的分析显示,STAT3基因与FAP、COL1A1基因的表达也均呈显著正相关( r=0.31, P<0.001; r=0.52, P<0.001)。 结论:STAT3与CAF共同作用,可能促进卵巢癌的化疗耐药,进而导致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卒中的主要亚型,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因此了解IS的遗传危险因素是阐明IS发病机制、优化预防策略、确定新的治疗靶点的重要步骤。2012年和2015年2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显示在染色体6p21.1区存在与IS发病相关的风险位点,但后续的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却存在争议,而且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影响IS易感性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探索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与IS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在IS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I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