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囊辅助自体动静脉瘘成熟的疗效及其对通畅影响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初步分析球囊辅助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的疗效及其对通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因AVF成熟不良行球囊辅助成熟(balloon-assisted maturation,BAM)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BAM手术前后相关资料,分析BAM术后即刻成功率及术后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采用Cox回归法分析BAM术后AVF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纳入因AVF成熟不良行BAM治疗的患者96例,年龄(56.98±13.20)岁,男性54例(56.25%),女性42例(43.75%),BAM术后临床成功率为96.88%(93/96),技术成功率为100%(96/96),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BAM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VF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33%(80/96)和59.38%(57/96)。BAM术后的吻合静脉内径( t=-19.257, P<0.001)、吻合动脉内径( t=-9.131, P<0.001)、肱动脉内径( t=-5.445, P<0.001)以及肱动脉血流量( t=-22.739, P<0.001)均明显高于BAM术前。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病变狭窄个数、狭窄长度≤2 cm、球囊类型为高压球囊、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与BAM术后AVF再狭窄均相关(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狭窄长度≤2 cm是BAM术后6个月( HR=0.022,95% CI 0.006~0.075, P<0.001)和12个月( HR=0.027,95% CI 0.009~0.082, P<0.001)AVF再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球囊辅助AVF成熟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可靠的通畅性,BAM术前血管病变狭窄长度>2 cm是AVF通畅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药物涂层球囊在不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初步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应用于球囊辅助促成熟(balloon-assisted maturation,BAM)技术治疗不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8例使用DCB进行首次BAM治疗的AVF不成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BAM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94.4%.术后6个月、1年、2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0%、73.7%、39.5%,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8%、93.8%、70.3%.结论 DCB应用于BAM技术治疗不成熟AVF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优异,短中期通畅率均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前列腺素E2辅助球囊应用对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促宫颈成熟、产程及引产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辅助球囊对足月阴道分娩产妇的产程、促宫颈成熟以及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生产的足月产妇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30例足月产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两组产妇均进行胎心监测,对照组产妇给予美国库克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观察组产妇给予地诺前列酮栓辅助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并于放置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后严密观察宫缩、胎心状况.观察阴道分娩产妇的产程、促宫颈成熟以及引产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孕龄、初产妇人数、孕龄<37周人数以及Bishop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Bishop评分和Bishop评分增长量分别为79.13%、(8.57±1.20)分和(5.87±1.41)分,对照组分别为64.35%、(7.03±0.68)分和(4.35±1.10)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分别为(16.92±4.17)h、(203.40±30.78) mL、(6.38±1.77)h、(6.19±1.40)h和(24.37±5.61) min,对照组分别为(20.45±3.75)h、(234.94±42.04) mL、(7.93±1.77)h、(7.08±1.33)h和(34.63±8.18) 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6.52%,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2辅助球囊可以缩短足月阴道分娩产妇的宫颈成熟时间,尽早地促进宫颈成熟,缩短分娩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且对新生儿情况无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小儿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短期循环机械辅助装置之一.该技术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提高心肌的供血供氧并减轻心肌氧耗、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增加心输出量.该技术最早于1967年在成人应用,至1980年Pollock医生首次在小儿应用了IABP并取得成功.之后陆续有儿科患者应用IABP的报道,大部分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患儿,少数为心肌病、心肌炎、等待心脏移植的患儿,生存率25% ~100%.对于处在心脏术后不能撤离体外循环、等待使用心室辅助或体外膜肺氧合、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阶段,发生左心衰竭导致低心排的患儿,IABP可以作为一项心脏辅助技术,提高心排血量,降低病死率,但是随着心室辅助装置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不断成熟,IABP是否是早期心脏辅助的最佳选择有待进一步对比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础与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其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目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上游事件如血管壁的始动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功能障碍等在慢性肾脏病背景下启动一系列下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新生内膜增生导致血管通路成熟障碍或功能不良.外科手术改良和经皮血管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近期血管通路构建领域的临床热点,血管通路血管内治疗技术如球囊辅助促成熟技术、副静脉闭塞及覆膜支架置入技术正逐渐开创血管通路维护与修复的新局面.多种全身性药物干预和局部血管外套技术在血管通路新生内膜增生的临床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新一代生物人工移植物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通畅率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设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规范,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逐渐普及,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对此,包括Impella、TendemHeart和ECMO在内的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设备可通过提供较之IABP更强的血流动力学支持而有望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尽管现有临床证据较少,仍不足以充分证明应用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设备救治的临床获益,同时应用后血管和全身并发症不容忽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应用经验的日益增加,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设备有望成为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5输尿管导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F5输尿管导管辅助下液压扩张技术在小口径头静脉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34例实施AVF成形术的初诊尿毒症患者,术式为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直径,并根据头静脉直径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头静脉直径1.5~2.5 mm),动静脉吻合前在F5输尿管导管协助下液压扩张头静脉;对照组90例(头静脉直径≥2.5 mm)行传统吻合术.术后开始随访3年,通过物理检查(观察血管震颤、血管杂音)和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两种方法评估内瘘成熟及通畅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46±1.2)d,对照组(44±1.3)d;观察组术后2、12、24个月时通畅率分别92.2%、85.7%、71.4%,对照组分别94.2%、89.5%、7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时间延长至30、36个月时,观察组通畅率(54.8%、50.0%)明显低于对照组(73.6%、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口径头静脉(头静脉直径1.5~2.5 mm)的AVF成形术中,应用F5输尿管导管辅助下液压扩张头静脉,有类似PTA球囊扩张术处理血管内狭窄的作用,能够促进内瘘成熟,提高内瘘短中期通畅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