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场地变更对水痘减毒活疫苗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评价生产场地变更对水痘减毒活疫苗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将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Oka株毒种(VW-前、SYVW-后)与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P-前、YZP-后)经DNA抽提、纯化、建库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评价.以GenBank中登录的Dumas株基因序列(NC_001348)作为位置参考基因组,将生产场地变更前后4个样品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从突变位点、碱基组成及突变频率(variant allele frequency,VAF),评价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样品的一致性.结果 4个样品的测序深度均>1 500 ×,毒种及疫苗原液GC含量均约46%,测序质量较高.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毒种及疫苗原液的突变位点和碱基组成一致,且VAF接近,4个样品两两比较,均呈高度相关(R2均≥0.990,P均<0.001).结论 经NGS检测,工艺变更对水痘减毒活疫苗质量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欧盟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要求对我国完善监管体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通过法规比较研究分析,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特别是临床试验期间申办者变更、生产场地变更及其变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欧盟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的法规监管要求和实施情况进行研究整理,与我国当前相关监管法规建设和实施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欧盟允许临床试验申办者和临床试验药物生产场地分属境内、外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及变更申请.欧盟临床试验管理制度相对成熟完善,比如其统一的临床试验申请门户网站及临床试验信息数据库、一体化的科学和伦理双重审查并行的审评程序,对申办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资质和责任要求、对临床研究用药品生产场地及其变更的监管和风险控制等监管措施,对我国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日本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要求对我国完善监管体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研究日本药物临床研究期间变更管理的法规监管要求和实施情况,并与我国当前相关监管法规建设和实施现状进行比较,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研究期间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管理的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日本临床研究期间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的监管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结合我国临床研究期间变更管理情况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日本允许临床试验申办者和临床试验药物生产场地分属境内、外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及变更申请.日本监管体系中"履职承责的境内代理人制度、全面高效的咨询服务、全程全球的监管检查"等监管措施,对我国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美国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要求对我国完善监管体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研究美国药物临床研究期间变更管理的法规监管要求和实施情况,并与我国当前相关监管法规建设和实施现状进行比较,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研究期间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管理的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临床研究期间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的监管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结合我国临床研究期间变更管理情况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药物临床试验监管体系采用审批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强化申办者负责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申办者及生产场地在不同国家(跨境)的情况存在.我国近年来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不断深化,在临床研究期间的变更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未来可分阶段细化我国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的相关要求,以支持产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跨境变更的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通过对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生产场地发生跨境变更时的风险变化进行分析,为申办者和生产场地的跨境变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申办者和生产场地不同组合情形的初始风险评价结果和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后的风险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不同组合情形之间发生变更时变更前后的"风险指数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基于初始风险评价结果,有两种变更情形的风险指数水平在变更后较变更前降低;基于风险再评价结果,有四种变更情形的风险指数水平在变更后较变更前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我国新药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及其变更的管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提出我国新药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及其变更的管理对策,为适应药品研发新形势发展和完善我国药品监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当前国内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监管机构的管理经验,基于风险原则进行综合评估研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管理对策.结果与结论:以确保受试者安全为核心,以鼓励创新、改善公众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为目标,提出关于强化申办者作为主体的责任、加强临床试验药物制备的质量管理、适度放开申请人/申办者与生产场地的跨境及跨境变更的试点情形的管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我国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现状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梳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的法规监管要求并对行业现状进行调研,为完善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的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临床试验及其变更的监管法规进行文献研究,对行业现状进行调研,为后续完善我国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管理提供参考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近年来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不断完善,当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申办者及生产产地"跨境"及变更的需求.综合考虑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现有法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我国已具备一定基础支持临床试验申办者和临床试验药物生产场地的"跨境"及"跨境变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药学变更考虑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我国特有的重要制剂形式,拥有较为丰富的人用经验,是临床经验方和中药新药复方制剂之间的重要桥梁,国家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强调其"孵化器"作用.随着"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建设推进,基于人用经验的医疗机构制剂新药转化的思路日益受到广大药品研发单位的重视.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药学变更的多个方面.该文从制剂处方中的辅料、剂型、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生产场地和注册标准等方面,论述基于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药学变更与对策.强调变更过程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和临床需求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并通过恰当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客观评估药学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提前进行布局,力求制剂关键药学信息保持稳定,从而为基于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已上市中药制剂生产场地变更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药品变更管理是实现药品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方式,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部分.已上市药品变更实行分类管理,是药品监管方式和理念的持续优化,也是药品变更管理的重大突破.基于已上市中药制剂生产场地变更管理,本研究梳理了生产场地变更管理历史,分析了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山东省中药制剂生产场地变更现状以及生产场地变更备案审评过程中常见问题,明确了中药制剂在进行生产场地变更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中药制剂工艺参数不详细、部分品种质量标准较低、生产过程控制风险增加等问题,提出应继续完善变更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宣贯培训,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管理理念等建议,以期为已上市中药制剂生产场地变更的科学监管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质量可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可比性研究证明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后质量的产品一致性.方法 从生产用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可比性分析,比较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特性.结果 确认水痘疫苗生产车间场地变更前后原材料未发生改变;生产工艺未发生变化,部分工艺参数由于设备更新进行了调整但未对工艺控制造成影响;对工艺用水、疫苗质量、疫苗稳定性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新车间生产的原液病毒滴度为5.0 lgPFU/mL、半成品病毒滴度为4.6 lgPFU/mL,成品中水分含量为1.0% ~ 1.4%、病毒滴度为7.8~ 8.0 lgPFU/mL、热稳定性试验为6.8 lgPFU/mL与老车间同步生产的成品结果(原液病毒滴度为4.9~5.0 lgPFU/mL,半成品病毒滴度为4.5~4.6 lgPFU/mL,成品中水分含量为1.1%~1.3%、病毒滴度为7.8~8.0 lgPFU/mL、热稳定性试验为6.8 lgPFU/mL)相似,且均在2014年老车间相对应检测项目均值±3 SD范围内,新老车间成品中的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和乳糖酸红霉素残留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t=1.00,P>0.05);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新老车间同步生产的各3批水痘疫苗成品的数据稳定性一致,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疫苗安全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新老车间同步生产的疫苗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特性高度相似,场地变更未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