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培)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的进阶部分,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专培基地为例,阐述其设计和实施过程,并通过过程性考核(完成病例数)和终结性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参与培训的学员每人完成病例数为(1 265±137)例,19名(100.0%)学员均达到合格标准;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临床思维站评分为(78.39±3.53)分、高级生命支持站评分为(82.91±5.59)分、纤维支气管镜站评分为(93.17±3.68)分、亚专业技能站评分为(92.73±5.05)分,均超过70分,19名学员(100.0%)均达到通过标准。可见,麻醉科专培有利于学员掌握麻醉科的培训内容,提高麻醉科专培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终结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优先干预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半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儿童生命早期的健康状况,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实现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终结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许多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疾病的原因都是可以通过操作简单的适宜技术进行预防和避免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的核心技术包括出生后母婴持续皮肤接触、延迟断脐、母乳喂养、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新生儿复苏、感染的识别与处理等。这些具有循证依据的优先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新生儿保健服务的内涵和服务质量,势必将在全国推广实施。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应用性研究,探索解决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技术具身中的生命终结与可能的伦理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通过分析现代医疗技术对生命终结问题产生的变化与可能影响,指出生命终结需要决断,临终者不能安然离去,根本源于技术的本质,身体在技术具身中成为被摆置的对象,现代医疗偏离了初衷.应伦理先行,基于对生命的伦理关切,主动地思考技术时代生命终结的可能方式,提高生命质量与死亡质量;探索中国孝道文化与临终关怀理念的内在契合性,为避免两者的现代偏离,构建传统孝道与技术的良性交互,以安宁疗护予以伦理关怀,帮助临终者有尊严地与世界告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哲学视域下当代医疗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医学是一个社会和文化嵌入的实践,医疗行为与社会、文化、意义和身份等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当代医疗涉及到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如医学伦理、生命伦理,以及医疗决策的伦理考量等.哲学通过探讨伦理理论和道德原则,帮助人们思考医学实践中的权衡和决策,如终身医疗保健、生命延续等.医疗实践中涉及到生命的诸多问题,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的终结和死亡等.哲学可以通过生命哲学的视角来思考这些问题,包括生命的伦理和哲学意义,病症与身份的关系等.当代医疗涉及到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包括医疗保险、优先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哲学可以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来研究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改进医疗系统,以解决医疗不平等和公平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进化视角下的人类衰老与长寿科学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人类的衰老是在成熟期后随增龄而发生的机体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从进化和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衰老并非进化的必然产物,而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在完成进化使命的繁殖期后自然选择的作用惯性,提示衰老并非生命终结的前提,因此抗衰老是可行的.抗衰老并不是抗增龄、抗死亡,而是推动健康老龄化.未来抗衰老研究和老年医学的目标应聚焦于如何减缓身体功能的衰退、减少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延长健康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即为伏邪致病的过程.恶性肿瘤早期也就是伏邪发病初期,具有隐匿性,常常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即为伏邪的病因(寒邪所客,邪气闭郁;阳虚阴结).伏邪的六大特性(虚处受邪,伏邪伤正;伏邪日久化热;易致痰浊、血瘀;挟湿、化饮;其性善行、易于流散;伤阳耗阴、噬气血,致体枯极)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机体生命终结的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尊重并重视ICU患者的临终决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人类社会与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临终决定(EOLDs)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生命即将终结的患者有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提供以延长患者生命为目的的生命支持治疗(LSTs),尊重患者的意愿就是尊重患者在医疗决定上的自主权.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EOLDs研究较少,希望通过本文对EOLDs的历史渊源及概念、EOLDs的原则及分歧的处理方法等的介绍,结合我院目前EOLDs的现状及处理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经》形神一体观辨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形神一体观作为祖国医学的基石而存在,有之精神、形体,则生命始生、发展、变化,直至精神消亡,形体陨落,生命终结,人由此所得一生.抑郁症之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虽属于单独脏器,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仍属“形神一体”系统.历代医家论著表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形神变化密切相关,文章在汲取先辈相关理论基础上,以中医藏象学说为突破点探究抑郁症的发病、诊疗,着重针对中医形神观对抑郁症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以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终末期癌症患者签署Do-Not-Resuscitate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中,拒绝心肺复苏(Do-Not-Resuscitate,DNR)签署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探讨了DNR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签署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建议在加强DNR的宣传教育及推广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患者对疾病的知情同意权,鼓励患者更多参与到癌症的诊断、治疗及终末期生命终结方式的讨论中来,尽早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DNR的沟通,使得患者在癌症终末期能得到最佳的、及时的姑息性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改良的使用micro-CT扫描的肿瘤终末期小鼠血管造影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血管的分布和密度,试图改进造影剂注射方法来提高肿瘤部位造影剂灌注效率.方法:每只鼠麻醉后,于右侧皮下注射HCT-116细胞悬液,成瘤后定期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待裸鼠肿瘤负荷达到生命终结标准,肿瘤重量超过体重的10%或者出现恶液质时,使用不同方法注射造影剂,应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进行造影,探究肿瘤的血管分布,比较不同注射方法的造影效率.结果:经比较,麻醉后,经下腔静脉注射造影剂的裸鼠造影效率显著高于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并且与尾静脉注射相比,对操作者的要求明显降低.结论:经下腔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micro-CT造影可成为研究肿瘤终末期小鼠血供的有效方法,为观察肿瘤细胞对血管的调控提供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