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及周边区域脆蛇蜥种群状况及其生境选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脆蛇蜥(Dopasia harti)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受胁爬行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到目前为止,脆蛇蜥野生种群资源和生境偏好尚缺乏系统研究.作者在2020年对峨眉山及周边区域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2023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脆蛇蜥出现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设置样方以探究脆蛇蜥的生境选择.对调查问卷结果及实地调查的各生境因子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在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脆蛇蜥野生种群数量因人为捕捉和栖息地变化等原因普遍下降,其分布已退缩至峨眉山市高桥镇、绥山镇、龙池镇、黄湾镇,夹江县华头镇和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峨眉山地区脆蛇蜥偏向选择位于中低海拔地区(主要为800~1 200 m)、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大于50m、草本高度大于6cm且植被覆盖率为10%~75%土壤疏松的阔叶林中.根据此次调查,脆蛇蜥受到的干扰因子主要为道路建设和种植业.在脆蛇蜥保护方面,建议优化道路建设,避免破坏脆蛇蜥栖息地;推广生态友好产品种植,推广自然生态旅游,减少对脆蛇蜥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加强对周边民众的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运动锻炼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网站、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相关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汇总及分级。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1篇。最终从运动禁忌证、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注意事项、减重目标、家庭参与7个方面总结出22条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与家庭意愿及偏好、实际临床情境、运动资源支持等条件开展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运动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hh/Gli1信号通路在睡眠剥夺致幼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音猬因子(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信号通路在睡眠剥夺致幼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4周龄,体重14~1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6):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和睡眠剥夺+Shh激动剂SAG组(SD+SAG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小鼠睡眠剥夺模型,每天睡眠剥夺20 h,连续10 d。SD+SAG组于每次造模前5 min腹腔注射SAG 10 mg/kg,C组和S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随机取10只小鼠行新物体识别和Y迷宫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高尔基染色法测定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li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Gli1和BDNF的mRNA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D组新物体识别、Y迷宫偏好指数及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降低,海马Gli1和BDNF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与SD组比较,SD+SAG组新物体识别、Y迷宫偏好指数及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升高,海马Gli1和BDNF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 结论:Shh/Gli1信号通路抑制,降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参与了睡眠剥夺致幼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ICU护理环境中皮肤温度测量精确度、舒适度和护理人员偏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NICU护理环境中非侵入式皮肤温度测量的准确度、舒适度和护理人员偏好。方法:在一个60张床位的NICU单元进行3个月的前瞻性实验,将纳入研究的175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准确度研究组和舒适度研究组,准确度研究组同时使用肛表、皮肤温度探头进行体温测量,分别读取体温,将最终体温数据做相关性分析;舒适度研究组患儿奇数日期采用肛表测量,偶数日采用肤温测量读取体温,并进行NIAPA评估量表评分。实验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对温度测量方法进行评分。结果:暖箱皮肤温度探头与肛表测量的温度存在相关性,两组NIAPA量表评分比较肛温组显著高于肤温组,护理人员评分结果中肤温组显著高于肛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NICU护理环境中,采用暖箱温度探头测量皮肤温度精确度高,且舒适度优于肛表,被护理人员认可,值得应用于NICU生命体征平稳的新生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农村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及孤独感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农村独居老年人及非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及居家照顾服务选择现状,分析其在孤独感影响下的养老领域选择偏好,为制订有效、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2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使用孤独感量表及老年人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内容问卷调研800名贵州省遵义市农村老年人群,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与孤独感的现状及相关性。 结果:最终纳入样本746名,其中独居老年人127名(男61名,女66名),非独居老年人619名(男290名,女329名),年龄60~95(71.15 ± 7.81)岁。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得分分别为(12.50 ± 3.89)、(8.75 ± 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3, P<0.001)。在选择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中,独居老年人在社会心理领域得分(28.57 ± 6.58)分、环境领域得分(22.05 ± 5.90)分及总分(158.24 ± 12.33)分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的(23.64 ± 4.13)、(18.82 ± 8.20)、(153.19 ± 11.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93、4.21、4.42,均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的社会心理领域呈正相关( r=0.189, P<0.001),其中孤独感与健康行为领域( r=0.075, P<0.05)、环境领域( r=0.049, P<0.05)及总分( r=0.055, P<0.05)呈正相关,但与生理领域( r=-0.029, P<0.05)呈负相关。 结论: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由于受孤独感的影响,独居老年人在选择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中对社会心理领域需求较高,同时对生理领域、健康行为领域及环境领域也具有较高需求,总体上独居老年人对于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高于非独居老年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生选择境外交流项目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医学生选择境外交流项目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医学生参与境外交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议。方法:2023年2至3月,对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经参与过或有意愿参与境外交流项目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别医学生选择境外交流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境外交流项目特征的偏好差异。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158份。医学生选择境外交流项目时影响因素重要性占比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访问学校的教育质量[1 073人(92.7%)]、学校声望[1 045人(90.2%)]、治安/人身安全[1 043人(90.1%)]。此外,导师名望[999人(86.3%)]、申请难度[871人(75.2%)]、国际环境[856人(73.9%)]、项目费用[816人(70.5%)]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占比均在70%以上。不同学历层次的医学生在选择境外交流项目的所在地、校园硬件及后勤保障、项目时长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例如,相比本科生[368人(52.5%)]和硕士生[125人(61.9%)],更高比例的博士生[168人(65.9%)认为项目时长的影响重要。不同性别医学生选择境外交流项目时,在国际环境和学业压力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例如:相比男生[345人(70.1%)],更高比例的女生[511人(76.7%)]认为国际环境的影响重要。 结论:医学生选择境外交流项目主要受项目质量、安全因素、申请难度、项目费用等4个方面的影响,不同学历层次和性别医学生对项目特征有不同选择偏好。因此,学校在开展医学生境外交流项目时应当着重考虑项目质量和安全因素,为学生提供申请手续和项目费用上的支持,并针对不同类别医学生开发不同类型的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8—10月抽取浙江省15个社区39名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知情人,针对服务开展项目、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访谈,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记录进行三级编码,根据编码后结果构建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对39份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共获得516个参考点,形成了与主题相关的53个初始概念,并归纳为17个一级范畴。通过主轴编码进一步归纳,提取出“政策环境”“健康素养”“社区定位”“能力建设”“健康偏好”“利益冲突”6个主范畴,通过选择式编码分析6个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联,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故事线为基础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的故事线为:首先,政策环境是服务质量的外部保障;其次,作为服务需求侧,居民的健康素养、健康偏好是服务质量的调节因素;最后,社区作为服务供给侧,服务能力是关键影响因素,社区职能和目标定位是内驱因素,内/外部利益冲突则对服务质量起到反向制约作用。结论:现阶段对基层中医药外部政策环境保障力度有限,服务需求侧重视不足,服务供给侧功能也存在缺位,应进一步完善外部政策环境,深化中医药服务领域的供需对接,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平衡中医药相关部门利益,进而提升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及其医源性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并分析影响医源性的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住院的新生婴儿456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婴儿入院、住院3 d、住院1 w的节点判断转向偏好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的因素。结果:新生婴儿中,住院婴儿存在较高的头部转向偏好出现率,且更倾向于向右转向;早产与否、喂奶方式、日龄、辅助通气与否、入住新生婴儿重症监护室(NICU)与否等都会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结论:环境、喂养方式、日龄、有创管道等都会影响新生婴儿头部转向发生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降低婴儿头部转向偏好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PIPOST模型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根据"6S"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指南网等,获取关于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皮肤毒性预防与护理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最佳实践、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专家共识6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3篇。从高危因素、基线筛查、ICIs治疗期间监测、日常皮肤护理、多学科管理、症状处理、健康教育7个方面共汇总24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偏好,采用最佳证据制订科学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降低ICIs相关皮肤毒性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 NICE医患共同决策指南》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患共同决策对于明确患者意愿和偏好、减少患者决策后悔和决策冲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对于共同决策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2021 NICE医患共同决策指南》。本指南从组织政策、实践准备、决策支持工具、沟通技巧、共同决策领域目前的实施困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文将整合指南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研究者提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