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台玉案》与《症因脉治》消渴因机证治异同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消渴,其症状类似现代医学之糖尿病.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渴诊疗理论体系.明代医家孙文胤与秦昌遇均主张以上、中、下焦定位消渴病位,治疗上均重视清热生津、养阴润燥.孙文胤于《丹台玉案》中独具匠心地认为消渴主要病因为心、脾、肾三经邪火,以肾中真水亏虚作为消渴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治疗上首重清热养阴,辨证、辨病、辨症选方用药.秦昌遇之《症因脉治》开创性地提出燥火三消、湿火三消、积热三消和精虚三消的概念并分部论述三消之脉,治疗首分外感内伤,按脏腑辨证选方用药,极具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检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专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中药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中药复方专利490个,涉及中药791味,平均每个专利约含中药13~14味;得到高频中药30味,以补益药为首,清热药次之;药性以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肺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山药-黄芪、生地黄-黄芪等17个药对;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组,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基础,辅以健脾燥湿、祛痰消瘀、泻火解毒,在临床应用时注意痰浊、血瘀、热毒等病理产物,务必厘清病机,标本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虚、瘀、水、毒”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分期论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虚、瘀、水、毒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和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虚、瘀、水、毒”探讨CHF发展过程中的病机演变及治疗,认为虚是起病之本,瘀、水、毒为疾病发展之标。其中,虚:心气亏虚、心阳不足;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也是加重疾病、造成恶性循环的重要机制;水:痰饮、水湿是根本病理产物;毒:热毒、水毒、瘀毒是病情进展、产物堆积的最终结果。治疗上,CHF可分为早、中、晚、末4期。早期补气调心治本、活血行水治标;中期益气养阴扶正、化瘀泄浊祛邪;晚期化瘀解毒为主、温阳利水为辅;末期救逆固脱敛阳、生津益气补阴。在分期论治的同时要注意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把握时机、灵活用药;采取中西并用、融会贯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仲景养阴理论辨治糖尿病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养阴为生津、养血、滋阴及益精诸法之总称。养阴理论为张仲景重要的学术思想,在《伤寒杂病论》全书中充分体现。护阴调和、生阴助阳、养阴祛邪为仲景养阴思想主旨。DN属消渴病变证范畴,病机以阴虚为本,以热、痰、湿、毒等实邪为标。DN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皆存在阴液损伤。因此,临床中可基于仲景养阴理论辨治DN,予以补虚益肾、祛邪扶正、养慎并重等多种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伏邪理论与卫气营血辨治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患者多由久病迁延或反复失治,使PA出现耐药,继而长期内伏于里,后每遇受凉、劳累、饮食不节而再次发作,与伏邪致病相似,且毒性较强、进展较速、治疗较为复杂。临证可将伏邪理论和卫气营血辨证2种理论运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疗效。耐药PA感染首犯卫分,以银翘散顺表解之;至气营两分,巧用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及桔梗汤化裁解之;后期可用清燥救肺汤合四君子救阴扶正,但本病向愈之根本在于阴津,故治疗全程需谨记养阴生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滋肾健脾生津方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唾液分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滋肾健脾生津方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head and neck cancer, HNC)治疗后唾液分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HNC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放疗第1天起含漱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滋肾健脾生津方。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卡氏(Karnofsky, KP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收集基础唾液总量,计算基础唾液流速,检测唾液pH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比66.7%(20/30), χ2=7.504]高于对照组( P=0.023)。治疗后,观察组基础唾液流速[(0.66±0.06)ml/min比(0.53±0.07)ml/min, t=4.532]、唾液pH值[(6.45±0.25)比(5.51±0.23), t=4.382]高于对照组( P<0.05);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自汗盗汗、口腔黏膜疼痛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873、4.572、4.419、4.754, P值均<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 t=6.552, P<0.01);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3.3%(25/30)比63.3%(19/30), χ2=6.955]高于对照组( P=0.031)。 结论:滋肾健脾生津方可改善HNC放疗患者的唾液分泌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挝草药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采用文献整理分析、样线调查、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老挝药用植物物种资源信息,初步获取老挝境内药用植物资源、民间草药使用方法及传统医药知识档案资料,发现老挝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214科1 014属2 16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40属57种,裸子植物8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177科957属2 076种。目前市场流通的药材有108种。老挝有广泛应用草药资源的基础,农贸市场中的一些鲜药具有止咳生津、祛湿、祛暑、滋阴凉血等功效,市场上驱风、壮腰膝类药材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应重点加强开发和管理。中国与老挝可在传统用药经验方面深入研究、加强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内风"论治莫旺综合征的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莫旺综合征是症状复杂的临床罕见病,多以肢体震颤、肌肉抽搐、痉挛性疼痛或无力、大量出汗、严重便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为主要症状.宋恩峰教授认为莫旺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可诊断为"颤证""不寐""便秘""汗证"等中医病名.该病本虚标实,五脏功能虚损为本,内风见症为标.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临床证型可分为阴虚生风、津亏生风、痰热动风、瘀血络阻生风、心肾不交生风等5 种证型.该病主要病位在肝、肾,与脾、心、肺相关.治疗上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佐以滋阴增液、生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交通心肾等药物.临床四诊合参,标本兼治,收获良效.附验案一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内生"五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内生"五邪"是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异常所致的综合性病机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及病理改变关系密切,从内湿、内火、内风、内寒、内燥的角度阐述UC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对于临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生"五邪"所致UC的病机及相应治法主要有:内湿:脾虚阳微,痰湿内停;治宜健脾益阳,运化痰湿;内火(内热):火热内生,血溢瘀阻,治宜清(虚)热泻火(热),兼清湿热化瘀;内风:肝风内结,风伤肠络,络损血溢,治宜疏肝理气,清肠疏风,凉血止血;内寒: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治宜温肾暖脾,活血止痛;内燥:燥伤津血,肠络失养,治宜生津润燥,滋养肠道.在临床实际中,UC并非单一病机致病,可为"五邪"兼夹为病,并易变生痰浊瘀血,临证应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聚于胃,关于肺"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慢性咳嗽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嗽病机的概括,反映了《黄帝内经》在治疗咳嗽病时对肺胃的高度重视.肺胃两脏解剖位置相近,脉络相互贯通,在生理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为临床从肺胃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根据此理论,临床上对于风热犯肺证以桑菊饮为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胃阳虚弱,脾虚气滞证者以异功散和或苓桂术甘汤为主温脾和胃,理气止咳;脾虚痰伏,肺热气逆证以加味六安煎为主健中化痰,清肺降气;肺胃阴伤证以麦门冬汤为主养阴生津.以求治咳不离肺,也不拘泥于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