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肿瘤微环境力学应答-免疫调控论"虚郁致癌"病机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虚、郁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因病机,间质高压、基质刚度增加等力学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气郁病机状态相似,而力学应答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积累、低氧、慢性炎症的特点与中医"气郁"所致痰凝、血瘀、化火的病机相似,免疫抑制的生化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正虚"的病机相似.应用扶正、调气治法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医药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宏观诊疗思维,对局部微观环境的阴阳平衡、稳态调节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光栅立体成像观察高尔夫专项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影响的纵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少年儿童高尔夫长期专项训练对脊柱三维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儿童脊柱生物力学适应机制,为预防高尔夫训练可能引发的潜在运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纵向观察设计,选取高尔夫训练中心的15名男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入组时)、3个月和6个月3个时间点,使用光栅成像技术采集参与者的脊柱三维图像数据,并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高尔夫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主要体现在骨盆倾斜距离、椎体平均偏移、椎体旋转角度、骨盆旋转角度和骨盆扭转角度等指标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具有时间效应特点,表明儿童脊柱生物力学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结论:高尔夫训练会引起儿童脊柱三维结构的适应性变化,需要重视脊柱及骨盆生物力学平衡的维护,采取对称性训练等干预措施,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质量、延长运动生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梁网生物力学性能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梁网作为房水外流通路的首个阻力部位,对眼压调控有重要影响。小梁网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可能会影响滤过系统房水的排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有重要意义。眼压与小梁网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可能有相关性,但目前研究表明,小梁网生物力学性能主要由遗传与基因突变、年龄、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成分、溶血磷脂酸、地塞米松、Rho相关蛋白激酶抑制剂等因素影响。此外,其他眼内疾病也可能会对小梁网生物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在机械牵拉下,小梁网产生的应变可能暗示了高眼压状态下房水外流的分子机制、流出通路的调节机制及POAG的发病机制。小梁网生物力学性能研究将为青光眼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就小梁网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传感通路对小梁网细胞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POAG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做进一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阴道松弛综合征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正常阴道组织具有超弹性,可耐受较大应力,阴道周围具有坚韧的盆底支持组织支持,以维持其稳定性。由于妊娠,生产,激素及年龄影响,阴道组织弹性及收缩力下降,盆底支持系统松弛,最终导致阴道松弛综合征发生。阴道松弛综合征伴有盆底结构改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了解阴道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其生物力学相关性,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以便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伤性腰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2岁女性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以"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脱位""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滑脱"和"traumatic complete lumbosacral dislocation""traumatic lumbosacral spondylopt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9年1月前有关L 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相关文献,共纳入10篇10例L 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英文文献报道。结合本例诊治过程,总结该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损伤原因及治疗方法。 结果:本文1例成年女性因交通事故致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伴神经损伤,行单纯后路减压、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完全复位,随访6个月复位无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共11例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男9例、女2例,年龄18~57岁,多由高能量暴力伤导致腰骶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影像学提示L 5椎体相对于骶骨椎体前移超过100%,多合并脊柱后方附属结构破坏;治疗多提倡早期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以重建腰骶段稳定性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 结论:急性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临床较为罕见,生物力学极不稳定,且多合并神经损伤。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早期采取手术减压、复位及融合有助于改善预后。尽管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手术方式,但单纯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骨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骨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重构骨微环境平衡,从而有效改善骨质。笔者从骨微环境变化、骨微环境失衡影响骨折愈合的途径及重构骨微环境方法等方面,阐述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nc-ob1对大鼠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Lnc-ob1对大鼠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30只S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切除卵巢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治疗组大鼠经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Lnc-ob1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空载腺相关病毒。治疗8周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3组大鼠骨折部位Lnc-ob1表达水平,采用X线片评分分析骨折愈合;测定3组大鼠骨密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骨痂组织Osterix蛋白表达水平;采用三点弯曲法检测3组大鼠胫骨生物力学参数。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结果:治疗组大鼠骨折部位Lnc-ob1表达水平(2.1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1.1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370, P<0.05)。治疗组大鼠X线评分[(3.50±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97, P<0.05)。治疗组大鼠骨密度[(0.55±0.11) g/cm 2]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7) g/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8, P<0.05)。治疗组大鼠骨体积分数、骨痂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44.37±2.78)%、(0.23±0.04)/mm、(0.25±0.04) mm]明显高于模型组[(34.92±3.87)%、(0.14±0.03)/mm、(0.15±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8、5.499、6.121, P<0.05)。治疗组大鼠股骨最大荷载和抗弯强度[(175.05±10.79) N、(139.51±8.49) N/mm]明显高于模型组[(126.14±10.29) N、(111.98±12.76)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370、5.681, P<0.05)。治疗组大鼠骨折部位Osterix表达水平(0.94±0.09)明显高于模型组(0.6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28, P<0.05)。 结论:Lnc-ob1可通过转录因子Osterix表达,促进骨质疏松性胫骨骨折的愈合,增加骨折部位的生物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后房压力变化对虹膜变形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房水流动及虹膜变形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因瞳孔阻滞造成前后房压差所引发的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方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正常虹膜形状(虹膜-晶状体间隙为30 μm)和瞳孔几乎后粘连(虹膜-晶状体间隙为5 μm、2 μm)下的房水流动及虹膜变形,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求解房水流动,并基于单向流固耦合技术进行虹膜在流场作用力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30 μm的正常虹膜-晶状体间隙前后房的压力几乎相等;对于5 μm和2 μm的虹膜-晶状体间隙,后房比前房压力分别高31 Pa和815 Pa。利用乘幂函数对前后房压差与虹膜-晶状体间隙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当该间隙小于3 μm后,前后房压差将异速增加形成显著虹膜膨隆,导致虹膜表面与角膜接触,引发房角关闭。结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虹膜膨隆与房水流动的相互作用特征,能进一步定量揭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阻滞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肉失衡参与膝骨关节炎发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引起老年人残疾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可能是骨关节炎形成的始动因素。KOA的发生与人体下肢力线的偏移密切相关,通过改善下肢肌肉失衡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本综述总结了肌肉失衡在KOA中的发病机制,讨论了肥胖、肌肉功能减退、肌肉张力过高及关节损伤等危险因素在KO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汇总了近年来改善轻、中度KOA患者肌肉失衡的一些干预方法,如步态矫正训练、髋膝踝周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全身振动疗法、开链和闭链运动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拉伸训练以及肌肉贴扎技术等,旨在为KOA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认可,是近视治疗的常见临床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主要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其安全性须长期关注。文章回顾了有关角膜塑形镜安全性研究的文献,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微生物角膜炎,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角膜基质浸润、角膜上皮损伤、结膜炎、角膜色素环,此外,泪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性影响。其病因、机制、发生率及长期影响多无一致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鉴于近视的低龄化发生及向高度近视发展的形势,角膜塑形镜作为临床控制近视的有效措施,仍需注重和观察其应用的安全性和评估其长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