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与肺部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脓毒血症(sepsis)是由于机体特别是肺感染的不协调反应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脏器功能障碍,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危重症,其因高发生率及病死率备受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目前关于脓毒血症在临床上主要面临着早期诊断缺乏快速准确生物标志物、治疗时抗生素使用与停止时机难把控、预后指标指示性较差等主要问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的困难。生理情况下PCT主要由甲状腺的C-细胞合成,在肝、脾、肺、肾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并在PCT进入全身循环之前转化为降钙素。PCT作为传统的炎症标记物,应用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中准确有效,经济简便,同时在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评估预后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脓毒血症的指南共识中PCT是唯一推荐在脓毒血症中大量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引起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由于不能准确识别感染源,无法准确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类型[2]。Le Moullec等1984年首次提出PCT是降钙素116个氨基酸残基,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合成并释放进入血液,在正常人群血清及病毒感染层面处于较低水平(<0.05 ng/ml),脓毒血症患者由于感染较为严重,PCT水平较高;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抗菌治疗后,PCT的水平会明显下降,提示PC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PCT在细菌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腔积液miRNA检测用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及综合性诊断策略来实现,且与恶性胸膜疾病及其他感染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困难。胸腔积液中存在着丰富的蛋白质、非编码RNA及代谢产物,能够反映宿主疾病病理进程和免疫状态,在胸腔积液中寻找能够指示结核性胸膜炎疾病进程和免疫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微小RNA由于在各种临床样本中稳定性极高,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使其有望成为一种非侵袭性的生物标志物来追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目前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将综述胸腔积液miRNA检测用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现状及问题,为开发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发性肺纤维化血清生物指示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Human Napsin-A(N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外泌体hsa-miR-21-5p、血清中hsa-miR-29b-3和hsa-miR-30c-5p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5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特发性肺纤维化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同期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在NASPA、SP-A、SP-D、hsa-miR-21-5p、hsa-miR-29b-3和hsa-miR-30c-5p表达水平等项目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发性肺纤维化组NASPA、SP-D、hsa-miR-21-5p的表达均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SP-A、hsa-miR-29b-3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血浆中SP-D检测能够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潜在诊断指标;血浆中NASPA、外泌体hsa-miR-21-5p、血清中hsa-miR-29b-3检测可以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部疾病诊断的候选标志物,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iCCO指导不同晶体液复苏对脓毒性休克兔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晶体液复苏对脓毒性休克兔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晶体液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乳酸钠林格液(LR)组、醋酸钠林格液(AR)组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PMCG)组,每组6只。经兔耳缘静脉20 min内匀速泵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500 μg/kg,然后以每10 min增加300 μg/kg持续泵入,最大剂量为2 mg/kg,直到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60%即认为脓毒性休克模型制备成功;对照组不注射LPS,其他操作同模型组。不同晶体液组于制模后即刻给予相应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预定液体量60 mL/kg、3 h内输完),每小时行容量负荷试验指导补液量,以每搏量指数增加率(ΔSVI)<15%为复苏终点;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NS 4 mL·kg -1·h -1维持生理需要量。各组均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即刻及复苏3、6、12 h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和肾功能生物学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制模后模型组及液体复苏各组MAP均明显下降,心排血指数(CI)均上升,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均下降;给予不同晶体液复苏后各时间点MAP、SVRI、GEDVI均回升。②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制模后模型组及液体复苏各组血乳酸(Lac)均上升;液体复苏后,不同晶体液各组Lac持续下降,12 h降至最低。液体复苏6 h和12 h NS组pH值较LR组、AR组和SPMCG组明显下降(6 h:7.29±0.00比7.40±0.02、7.35±0.02、7.37±0.02,12 h:7.27±0.02比7.38±0.02、7.39±0.02、7.35±0.01,均 P<0.05);液体复苏3、6、12 h NS组血Cl -水平均明显高于LR组、AR组和SPMCG组(mmol/L:3 h为113.4±0.6比101.4±3.6、108.0±1.1、106.0±0.8,6 h为115.1±2.0比101.1±2.7、109.0±2.2、105.3±0.6,12 h为116.9±0.1比104.2±4.4、107.6±1.7、108.7±0.6,均 P<0.05)。不同液体复苏组间各时间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肾功能生物学标志物:制模后模型组及液体复苏各组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胱抑素C(Cys C)均明显上升;给予液体复苏后,血、尿NGAL和Cys C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液体复苏组各时间点血、尿NGAL和Cys 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大肠杆菌LPS诱导的脓毒性休克兔模型中,仅在给予NS复苏时出现了高氯血症及酸中毒,而LR、AR、SPMCG复苏时则未出现上述情况;不同晶体液复苏对脓毒性休克兔肾功能的影响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干预性研究中的替代终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干预性研究是儿科领域临床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干预性研究中研究终点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术界更为推荐的结局指标是有明确临床意义,能指示患者临床结局,反映患者感受、功能或生存情况的特征和变量的指标,如死亡、发病、再入院等,通常称之为硬终点。而由于干预性研究的前瞻性以及研究资源投入要求,尤其儿科研究如果希望收集到硬终点的信息,可能需要随访的时间较长,所以为了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多数研究者会选择那些可以间接反映临床结局的终点指标用于替代硬终点,又被称为替代终点。替代终点多为基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或其他科学依据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脂滴靶向光敏剂用于骨肿瘤细胞成像和光动力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聚集诱导发光材料LD-Orange对骨肿瘤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肿瘤细胞内吞能力,细胞器定位和对骨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果。方法:采用骨肿瘤细胞系143B作为模型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探究LD-Orange与143B细胞孵育后的荧光成像以评估其内吞性能,用商业脂滴染料尼罗红(Nile Red)和LD-Orange共染,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确定其亚细胞定位并评估其细胞器靶向性能,用DCFH-DA作为活性氧指示剂,探究LD-Orange的细胞内、外活性氧产生能力,用Calcein-AM/碘化丙锭(PI)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和噻唑蓝(MTT)实验评估研究细胞杀伤和生物相容性,采用 t检验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 结果:LD-Orange能够被骨肉瘤细胞系143B内吞,定位于细胞脂滴中,且其与商业脂滴染料具有95%的共染率,是一种靶向脂滴的染料。在30 mW/cm 2的低功率普通LED白光的照射下,LD-Orange表现出优异的活性氧产生能力。MTT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与对照组143B细胞存活率比较LD-Orange为15 μmol/L时,143B细胞存活率不受影响( t=0.474,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经过白光(30 mW/cm 2)照射后,143B细胞的杀伤率为98.27%( t=39.610, P<0.01)。 结论:LD-Orange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能够被骨肉瘤细胞143B内吞,具有高的脂滴靶向性,具备较为优异的活性氧产生能力。LD-Orange对骨肿瘤细胞的脂滴良好的靶向成像能力和荧光成像引导下对骨肉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确认其为一种有效的脂滴细胞器靶向性光敏剂,为协助下的骨肉瘤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的效果提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早期食管癌筛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食管癌精准筛查和早期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改善食管癌预后的有效措施。高危群体的重点筛查与机会性个体筛查相结合的模式,内镜辅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的方法,是现阶段筛查早期食管癌较为可行的策略和适用有效的方法。人工智能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方向具有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鼠骨关节炎尿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不同实验周期的大鼠骨关节炎(OA)模型,分析其尿中小分子代谢物,探讨具有疾病判别和/或病情指示作用的OA生物标志物和/或生物标志物簇。方法:选用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为300 ~ 350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周期分别为4、8、12周。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实验期满采集大鼠膝关节组织和尿液。膝关节组织常规制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造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Q-TRAP)-MS/MS]定量检测大鼠尿液中候选物质。采用SPSS 20.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rank-sum检验;采用Python 3.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软骨变薄、破损或大面积剥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缺失,随实验周期延长,病变加重。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4周时尿液中筛选出7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富马酸、琥珀酸、草酰乙酸、苹果酸、顺乌头酸、α-酮戊二酸、磺基丙氨酸,其中模型组磺基丙氨酸低于对照组,其余6种有机酸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8周时尿液中筛选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组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肌酸酐、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丙二酰肉碱,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12周时尿液中筛选出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模型组磺基丙氨酸、半胱氨酸和肌氨酸均低于对照组,琥珀酸高于对照组( P均< 0.05)。 结论: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OA病理及病程改变,模型建立成功。不同病程大鼠尿液小分子差异代谢物谱不同,主要为有机酸和氨基酸,尿液三羧酸循环相关代谢物和必需氨基酸可作为OA生物标志物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细胞癌与异常调节氨基酸代谢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肾细胞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肾细胞癌的遗传学特征是出现了参与代谢过程的靶基因的突变。肿瘤重组其代谢,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从而使恶性细胞增殖。代谢重组涵盖了包括有氧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不同的生物过程。而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应用更全面地揭示了肿瘤代谢过程,并筛选出指示早期诊断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而针对肾细胞癌中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研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决策辅助工具在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决策辅助工具在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决策辅助工具应用于癌症患者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23日。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等级、整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 151例癌症患者,其中试验组1 057例,对照组1 094例。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预立医疗指示文件的签署( OR=1.81,95% CI 1.22~2.69, Z=2.95, P<0.01)、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得分( MD=0.58,95% CI 0.35~0.81, Z=4.90, P<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终前接受心肺复苏治疗( MD=0.33,95% CI 0.21~0.53, Z=4.64, P<0.01)、决策冲突水平( MD=-3.69,95% CI-6.43~-0.95, Z=2.64, 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决策辅助工具能够提高癌症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促使其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讨论并签署预立医疗指示文件,降低患者临终前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意愿,减少决策冲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