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的15例IE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包括起病方式、头颅影像学特征、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CT、脑脊液特点以及患者的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IE患者合并脑出血时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颅CT检查示脑出血容易出现在脑叶。IE患者可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心腔内赘生物的发生部位、瓣叶毁损情况及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学检查可见血象升高、血沉增快,病原学检查常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胸部CT可见肺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见炎性改变。IE的治疗主要是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合并瓣膜损坏时可行瓣膜置换术,本组病例病死率为3/15。结论:当年轻患者出现脑叶出血,合并头痛、发热、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时应想到IE并发脑出血的可能。IE合并脑出血时预后不好,病死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瓣中瓣治疗三尖瓣人工生物瓣毁损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3例三尖瓣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 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瓣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瓣生物瓣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心动图在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导管瓣中瓣(Viv)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瓣中瓣技术治疗的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 18 例.术前利用 TTE对心脏和生物瓣毁损情况进行详细评价,术中利用TEE对输送装置进行引导及监测,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 17 例患者接收 Viv手术,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生物瓣狭窄及反流情况获得改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中发挥着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监测、术后评价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不同人工瓣膜类型(人工生物瓣和人工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人工生物瓣置换的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的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18)岁,平均随访时间(6.2±3.8)年,按年龄±5岁、体质量指数±20%、病变瓣膜位置、男女比例、手术时间±1年等配对条件以1:3频数匹配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的同类患者156例.比较分析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接受生物瓣置换及机械瓣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7.3%±2.2%和19.9%±1.8%(P=0.27).两类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1%±5.2%和61.2%±8.1%(P=0.58),术后10年无并发症生存率分别为75.0%±3.2%和82.3%±4.4%(P=0.29).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41.4%±7.2%和30.5%±5.4%(P=0.02),而对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的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4.1%±8.5%和14.7%±5.7%(P=0.36).结论 人工瓣膜类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人工机械瓣膜在年龄≤6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术后远期再手术率相比人工生物瓣膜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尿病足慢性创面治疗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而引起足部改变,形成的创面可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导致骨髓感染、骨质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对于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均是在内科控制血糖、抗感染、降血脂、改善微循坏、营养神经基础上,采取外科方法治疗,包括对于严重感染的慢性创面采取短时间内坏死组织清创,防止感染扩散致使下肢感染平面上移;蛆虫生物清创技术及臭氧化学清创技术将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针对感染控制后的难愈合创面采取植皮、皮瓣移植、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软组织缺损,或者应用脂肪移植、富血小板血浆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进行组织修复.针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重建下肢血供有利于慢性缺血创面恢复,可行介入治疗改善患者下肢血供,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改善血供,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改善下肢周围血管微循环灌注,下肢血管体外循环加压灌注疗法进行血管网扩增,胫骨横向搬移技术行下肢微循环重建;对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形成的溃疡创面,如夏克足,则应用外固定架技术、全接触石膏技术行患足减负治疗以促进愈合;矫形鞋具的制备对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后复发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导管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瓣中瓣治疗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创新性使用经导管J Valve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经过评估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较高风险者,知情同意后于全麻杂交手术室心尖区穿刺,透视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支撑导丝引导反向安装改良的J Valve支架瓣膜系统,心脏搏动下置入二尖瓣生物瓣内.结果 2019年1月至3月完成9例二尖瓣毁损瓣中瓣的经导管J Valve瓣膜置入术,STS评分在6~8分以上.既往手术二尖瓣Hancock瓣膜3例,Perimount瓣膜3例,Epic瓣膜2例,Baxiter瓣膜1例;瓣膜大小27号6例,25号3例.成功率100%,病死率0,随访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8±2)mmHg(1mmHg=0.133kPa).结论 创新性使用经导管J Valve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技术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尖瓣位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毁损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二尖瓣位生物瓣膜置换术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二尖瓣生物瓣膜毁损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需再次手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改变,总结患者心脏生物瓣膜毁损一般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结果 24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6岁,男8例,女16例.24例中初次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出现生物瓣毁损再次手术原因:12例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4例瓣膜狭窄并关闭不全,3例瓣膜关闭不全合并瓣周漏,2例单纯性瓣膜狭窄,1例瓣膜关闭不全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瓣膜狭窄伴附壁血栓,1例瓣膜关闭不全伴赘生物形成.结论 二尖瓣位生物瓣置换术后行再次换瓣术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本研究大部分病例生物瓣置换术后第8~9年之间出现瓣膜毁损需再次手术,时间短者大部与感染有关,时间长者大多与瓣膜老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主动脉瓣生物瓣毁损后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主动脉瓣生物瓣毁损后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总结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因主动脉瓣生物瓣毁损在阜外医院接受TAVR治疗患者,共1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并随访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行TAVR治疗成功.l例因Ⅲ°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余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瓣膜反流、急性肾损伤、大出血、血管夹层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的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较术前显著下降[(18.1±8.4)mmHg vs (39.7±22.9) mmHg,(2.3±0.8) m/s vs (4.0±1.0) m/s,P均<0.05].术后6个月的平均跨瓣压差为(14.8±7.7) 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5).术后NT-proBNP较术前明显下降[(808.6±358.5)pg/L vs(11050.3±13557.5)pg/L,P<0.05].出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人院显著增加[(94±8.4)分 vs(71±23.1)分,P<0.05].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者为60%,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主动脉瓣生物瓣毁损后行TAVR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替代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短期随访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短期随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单中心2019年1月-2020年5月因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接受经心尖途径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手术及短期随访情况.手术方法:在患者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后,左侧肋间小切口心尖区缝荷包,透视和三维食道超声检测下穿刺,导丝通过二尖瓣生物瓣进入左心房,导管交换加硬支撑导丝;引导反向安装反向释放的J-Valve介入瓣膜系统,心脏跳动下植入二尖瓣生物瓣内;调整合适植入深度,快速起搏下进行支架瓣释放;必要时进行瓣膜的球囊后扩张.结果 该时段共20例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完成经导管J-Valve瓣膜瓣中瓣植入,术前评估均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较高风险(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在6分以上);既往二尖瓣手术瓣膜类型:Hancock瓣膜6例,Perimount瓣膜7例,Epic瓣膜6例,Baxiter瓣膜1例;既往二尖瓣手术瓣膜大小:29号2例,27号11例,25号7例.早期有1例发生瓣膜脱落入左心室;1例术中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植入第2枚瓣膜;瓣中瓣植入成功率95%.监护室观察时间<6h者5例,6~24h者13例,24~48h者1例,>48h者1例.术后无二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5.2±2.3)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瓣中瓣术后恢复顺利,围手术期1个月无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合并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心尖途径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临床效果良好,心脏跳动下完成植入,避免体外循环和常规开胸心脏停跳切开等创伤,值得继续观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