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激光球囊消融是一种针对心房颤动(房颤)的新型消融技术。本文报道1例经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例,手术过程中运用激光作为消融能量,在可视化内镜下明确球囊贴靠及消融部位,通过自动消融模式完成所有肺静脉隔离。望该病例对激光球囊治疗房颤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TAE)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4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5岁[(45.7±6.2)岁]。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Ⅴ级8例。患者经扩容、止血等一般救治后,26例行TAE治疗(TAE组),22例行剖腹手术(剖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17.1±9.1)个月]。TAE组手术时间为(65.7±9.2)min,住院时间为(21.6±6.6)d,显著短于剖腹组的(162.5±28.1)min、(31.5±7.4)d( P<0.05或0.01)。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术前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3,7 d TAE组血清ALT分别为1 154(884,1 698)U/L、(975.3±400.9)U/L、(403.4±232.9)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2 053(1 965,2 132)U/L、(1 604.1±188.2)U/L、(915.3±160.5)U/L;AST分别为(1 313.2±542.0)U/L、525(302,971)U/L、174(84,324)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1 962.9±245.4)U/L、1 478(1 089,1 677)U/L、837(674,1 006)U/L( P<0.05或0.01)。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7/26),显著低于剖腹组的59.1%(13/22)( P<0.05)。 结论:对于严重肝外伤,TAE较剖腹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二尖瓣反流(MR)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严重的MR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除了优化药物外,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MR的主要手段,近年来,MR的介入治疗技术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将对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兔VX2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肠道通透性、脂多糖和Toll样受体4改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抽签法随机抽出7只为对照组,其余21只建立VX2肝癌模型并进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于TACE术前1d和术后1、5、10 d分别经耳缘静脉取外周血后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Toll样受体4 (TLR4)和血清脂多糖(LP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ALT、DAO与LPS两两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X2肝癌模型兔血清ALT、DAO、D-LA、LPS、TLR4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术后1 d高于术前,术后5 d和术后10 d降低,DAO、D-LA、LPS、TLR4术后10 d均低于术前( P<0.05)。ALT与DAO、DAO与LPS、ALT与LPS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43、0.83、0.64( 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VX2肝癌模型兔在行TACE治疗后,随着肿瘤的控制和肝肠循环的改善,能提高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LPS含量,下调TLR4,协同影响肿瘤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CTEPH患者,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确定无法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具有BPA手术指征。BPA术前评估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和肺血管阻力(PVR),将BPA治疗前与最后一次BPA时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25例,共行67例次BPA治疗,其中男10例(40.0%),女15例(60.0%),年龄(57.8±7.1)岁,诊断CTEPH到BPA治疗间隔时间20.0(9.0,48.5)个月,共治疗肺动脉302支,18例患者BPA≥2次,术后随访时间5.0(3.5,8.3)个月,术后6MWD、心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改善[(425±74)比(345±109)m、(1.99±0.45)比(1.62±0.35)L·min -1·m -2、(68.1±6.5)%比(61.2±6.3)%](均 P<0.05),术后血浆NT-proBNP、mPAP、PVR均显著低于术前[259(93,739)比806(148,2 159)ng/L、(40.6±8.3)比(47.3±10.7)mmHg(1 mmHg=0.133 kPa)、(11.9±4.9)比(17.2±6.5)WU(1 WU=80 dyn·s·cm -5)](均 P<0.05)。咯血5例次(7.5%),再灌注肺水肿(RPE)2例次(1.5%);1例因RPE需无创呼吸机治疗,1例围手术期因咯血加重右心衰竭导致死亡。 结论:BPA能显著改善不能行PEA的CTEPH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应用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Carto 3版本7,简称V7系统)回顾分析2019年8月20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传统高密度标测技术(Carto 3版本6,简称V6系统)指导下的房速病例。病例入选标准:心房解剖建模完整;房速标测每个心腔≥1 000个激活点,填充阈值≤15 mm,单个心腔内标测区域完整。分别由2名电生理专业人士独立通过V7系统回顾激动图,记录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解读与传统高密度标测的房速机制是否一致,并对差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连续纳入传统高密度标测指导下导管消融的房速患者101例,共131份房速激动标测图,符合入选标准的118份。V7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现,112份(94.9%,112/118)对于房速机制的解读与V6系统一致,6份(5.1%,6/118)不一致。无心脏手术史的房速机制两者解读的一致性高(100.0%,19/19)。心脏外科术后和/或导管消融术后瘢痕相关房速激动标测图共99份,93份(93.9%,93/99)解读一致,6份(6.1%,6/99)不一致,其中3份为V6系统指导下经历多次标测与消融,2份为既往术者对折返环误读致消融失败,1份为V6系统提示为阻滞区,V7系统提示可能有缓慢传导,V7系统可解释既往导管消融失败或过程曲折的可能原因。这6份不一致的房速中,4份为心脏外科术后,1份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1份为心脏外科术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结论: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可能更直观地判断折返环及激动传导方向,尤其针对瘢痕相关的房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右位动脉导管未闭的筛查诊断方法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右位动脉导管未闭中的筛查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4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超声诊断为右位动脉导管开放且经产前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和(或)手术确诊的3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右位动脉导管与主动脉弓异常及合并心脏复杂畸形的关联性及超声筛查诊断方法与价值。结果:在31例患儿中,超声诊断正确30例,误诊1例(实际为主动脉左弓右降,左右肺动脉交叉变异,动脉导管向右偏移)。诊断正确的患儿中27例(包括24例右位主动脉弓和3例左位主动脉弓)胸骨旁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合可显示动脉导管开放,其肺动脉端开口位于右肺动脉近端;其余3例右位主动脉弓病例均为单心室伴大动脉转位,因大动脉呈平行关系,无法取得标准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右位导管在胸骨旁高位切面被发现。27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右位动脉导管病例主动脉弓胸骨旁高位切面均可显示:动脉导管一端连于右位主动脉弓峡部,一端连于右肺动脉;3例左位主动脉弓胸骨旁高位切面均显示:动脉导管一端连于右锁骨下动脉,一端连于右肺动脉。27例右位主动脉弓中,伴镜像分支16例,其中9例伴心脏复杂畸形;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10例,其中1例伴心脏复杂畸形;伴孤立左锁骨下动脉1例,不伴心脏复杂畸形。左位主动脉弓3例均为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且均不伴心脏复杂畸形。30例右位动脉导管临床结局:因动脉导管粗大或伴心脏其他畸形临床行动脉导管结扎术14例;其余16例半年以上随访自愈4例,小型动脉导管持续存在9例,失访3例。结论:右位动脉导管多与右位主动脉弓相关,伴镜像分支者易伴心脏复杂畸形;左位主动脉弓者右位动脉导管则易伴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超声在右位动脉导管的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是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AF-MR的发病机制与二尖瓣瓣环扩张、房源性瓣叶牵拉、二尖瓣后叶运动障碍、二尖瓣瓣环收缩障碍、二尖瓣瓣叶适应性增生不足或过度增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房压升高有关。AF-MR患者临床上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长程持续性房颤、非二尖瓣心脏手术病史、起搏器置入病史等。AF-MR在超声心动图上多表现为中心性二尖瓣反流,常伴有心房扩大、舒张功能不全等继发改变。药物、导管消融、外科修补及经皮介入治疗是AF-MR潜在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的二尖瓣反流认识不足,本文对这类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预后、潜在的治疗策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食管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监测及评价规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三尖瓣介入治疗已成为全球热点。LuX-Valve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非径向支撑力依赖的原位三尖瓣置换装置,而LuX-Valve Plus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TVR)在其基础上将手术入路由经右心房改为经右颈内静脉,与第一代LuX-Valve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创伤和肺部并发症。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完成首次人体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全国多中心临床探索性研究。超声心动图在TTVR术前筛查、术中影像支持和术后即刻评估及随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2D-TEE)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术中监测和评估规范。本研究简述术中2D-TEE、3D-TEE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以确保TTVR的成功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