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心房黏液瘤合并主动脉瓣兰伯氏赘生物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66岁.因"发现左心房肿块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心尖搏动等未见异常,心率75次/min,律齐.术前心电图:窦性心率不齐,正常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显示左心房内见一异常稍弱回声团,大小约41 mm×42 mm,附着于房间隔中份,游离端随心脏运动可见一定活动度,团块下部分与二尖瓣前叶根部稍粘连,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69%.临床拟行左心房肿块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总结急诊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 8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的 76 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享急诊手术治疗IE的经验.结果 76 例IE患者中男性 55 例(72.4%),女性 21 例(27.6%),男性和女性比例为 2.6∶1;年龄 17~76 岁,平均(52.1±15.6)岁;血培养阳性率 25.0%(19 例);治愈 57 例(75.0%),自动出院 8 例(10.5%),好转 9 例(11.8%),术前死亡 2 例(2.6%).患者行二尖瓣手术 30 例(39.5%),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24 例(31.6%),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 12 例(15.7%);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5 例(19.7%),风湿性心脏病 69 例(90.8%);左心系统赘生物 66 例(93.0%),右心系统 4 例(5.6%);行急诊手术 13 例(17.1%),且无死亡病例.结论 IE病死率较高,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但手术时机仍有争议.本研究经过多例急诊手术总结经验,认为只要患者情况允许,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SLE伴Libman-Sacks心内膜炎(LS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LE伴LSE的患者(20例),按照1∶3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后抽取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的SLE无LSE患者作为对照(6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以 ± s表示,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 M( Q1, Q3)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LE伴LSE患者共20例,其中女性18例,年龄13~49岁,平均(32±9)岁。发现LSE时SLE病程为16.04(0~185.1)个月,19(95.0%)例赘生物位于二尖瓣。SLE伴LSE的患者合并脑梗死(45.0%和10.0%, χ2=9.87, P=0.001)和APS(50.0%和5.0%, χ2=22.32, P<0.001)更常见。实验室检查方面,SLE伴LSE的患者血小板数目[(140±67)×10 9/L和(189±115)×10 9/L, t=-2.29, P=0.026]更低、狼疮抗凝物(LA)阳性(80.0%和23.6%, χ2=19.65, P<0.001)更常见,而抗SSA抗体阳性(21.1%和60.0%, χ2=6.38, P=0.012)少见。SLE伴LSE患者中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前后径>40 mm)更常见(35.0%和5.4%, χ2=9.37, P=0.002),左心房前后径[(37±7)mm和(33±4)mm, t=2.15, P=0.043]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63.10)%和(68±6)%, t=-2.41, P=0.019]更低。SLE伴LSE患者合并APS的危险是无LSE患者的19倍[ OR值(95% CI)=19.00(4.43,81.38), P<0.001]。 结论:SLE伴LSE患者合并APS、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对于LA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出现LSE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性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环状RNA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网络。方法:C57BL/6小鼠,雄性,8周龄,体重21~27 g。选取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15只进行建模。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注射1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经检测12只小鼠建模成功。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小鼠1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筛选出左心室射血分数≤60%,且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1.6的糖尿病小鼠作为DCM组( n=3)。于DCM组确立当天麻醉后处死正常组和DCM组小鼠,取出心脏,从心肌组织中提取RNA备用。采用高通量测序对DCM组和正常组小鼠心肌组织中的RNA进行测序和鉴定分析,并利用DeSeq2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组织水平上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对鉴定的差异circRNA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微小RNA(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进行差异表达circRNA-miRNA相互作用预测。 结果:DCM小鼠心肌组织中共鉴定出63种差异表达circRNA。RT-qPCR验证结果示同源性分析筛选出的16种差异表达circRNA中8种组织水平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7种表达上调、1种表达下调。KEGG通路分析结果示,上调的circRNA主要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通路有关,下调的circRNA主要与心肌病有关。GO功能分析显示,上调表达的circRNA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与离子、蛋白质、激酶等因子的结合过程有关,并且在细胞组分方面参与调节细胞内结构尤其是细胞器的构成。分子功能与细胞组分方面的功能分析显示,上调的circRNA与细胞组分起源、募集、组织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并由此参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下调的circRNA在分子功能方面与催化活性相关,也与蛋白激酶的结合过程、转移酶及钙调蛋白的活性有关,在细胞组分方面与收缩性纤维的组分、肌原纤维的构成密切相关,而在富集的生物学过程GO分析术语中,包括赖氨酸肽基修饰、肌节的构成、肌原纤维的装配、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发育、心肌肥厚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鉴定的差异表达circRNA均存在miRNA的结合位点,且部分miRNA与保护心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抗心肌肥厚有关。结论:DCM小鼠心肌组织中circRNA存在差异表达,且其与DC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586例 发热—反复卒中—左心占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反复卒中和左心室多发占位为临床特点的患者。患者因“间断发热3周,左侧肢体偏瘫1周”于2023年2月21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病程中反复发热、卒中,既往有痛性口腔溃疡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和二尖瓣存在两种性质、活动度不同的赘生物。多次血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行左心室占位切除+二尖瓣置换术,左心室占位病理为炎性肉芽组织,二尖瓣赘生物病理可见纤维素性坏死和脓肿形成。诊断为白塞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不除外。术后予抗炎、抗凝和抗感染治疗,体温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白塞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右心系统为主,左心血栓极为罕见,易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青年男性发热伴心脏占位的患者中应高度警惕此病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P<0.001)。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早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在生物瓣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瓣生物瓣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瓣中瓣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瓣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瓣,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是在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后,由粘连增厚的脏、壁层心包包裹破出的血流而形成。该文报道了1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1年余,因左心室前侧壁破裂形成的LVPA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增强CT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及胸部增强CT对LVP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供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婴幼儿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1例婴幼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应用心脏移植术的治疗经验,讨论心脏移植治疗婴幼儿NVM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了1例终末期NVM的患儿,采用双腔静脉法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于2020年8月12日对其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术。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Google Scolar、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总结对婴幼儿NVM行心脏移植术的诊疗经验。结果:患儿既往有心脏手术史,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NVM、左心室壁运动减弱、二尖瓣中-大量反流。既往多次内科保守治疗后效果较差。心脏供体和受体ABO血型均为A型,供体与受体的体重比值为1.21。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32 min。受体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4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41 min,后并行辅助时间为130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41 h。术后1年内无严重并发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索文献,仅发现3篇单中心英文病例报道,共3例NVM婴幼儿接受心脏移植术,均预后良好,其中最长的随访时间为3年。结论:运用双腔静脉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可以作为婴幼儿NVM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