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撑鞘与圈套导丝平行锚定技术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创伤小,恢复快,围术期死亡率远低于外科手术,是三尖瓣外科置换术后生物瓣膜衰败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当输送系统体积较大时,由于外科换瓣后瓣口面积减小,瓣架限制操作,可能会出现输送系统推进困难,并且由于右心路径曲折,导丝提供的支撑力有限,操作难度也会有所增加.本病例报道中的患者即为外科三尖瓣置换后生物瓣衰败,在进行TTVR时出现输送系统跨瓣困难,笔者团队及时运用本中心提出的支撑鞘与圈套导丝平行锚定(PASS)技术,使用大尺寸支撑鞘联合圈套器套住主路加硬导丝头端,将曲折路径拉直,为加硬导丝提供额外支撑力,最终成功推进输送系统跨过三尖瓣,为破解TTVR术中跨瓣困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生物瓣膜结构性衰败后再次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的使用期限为8~10年。该文报道1例85岁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10年因生物瓣衰败行瓣中瓣TAVR手术,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生物瓣膜退化衰败的机制及预防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工生物瓣膜的结构性退化和衰败是限制生物瓣膜使用寿命的重要原因。探讨生物瓣膜结构性退化和衰败的分子机制和病理过程是改善瓣膜耐久性和提高生物瓣膜置换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本文系统总结了生物瓣膜结构性退化和衰败的定义、发病机制、相关分子通路以及预防策略,希望为生物瓣膜退化和衰败机制研究和临床干预靶点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早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在生物瓣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瓣生物瓣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瓣中瓣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瓣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瓣,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导管植入SAPIEN3瓣膜治疗三尖瓣外科生物瓣衰败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对于外科手术评分高危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替代手术策略。该文报道了一例27岁的男性患者,出生时发现“法洛四联症”,先后接受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外科三尖瓣置换术。此次因三尖瓣生物瓣膜衰败入院,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逐渐危重,尝试经导管三尖瓣瓣中瓣植入术,最终成功利用瓣中瓣技术将SAPIEN3球扩瓣膜经股静脉入路植入衰败的外科瓣膜位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证实SAPIEN3瓣膜的位置和功能正常,无反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中瓣技术治疗Bentall生物瓣膜衰败的护理配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1例Bentall术后人工生物瓣膜衰败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中瓣技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对1例应用瓣中瓣技术治疗主动脉生物瓣衰败手术护理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特点和监测要点、瓣膜准备以及预防并发症。结果:多学科团队合作下,瓣膜支架顺利释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围手术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7 d顺利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成熟复合型手术理念、术中密切观察及对相关并发症特点掌握是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置换术手术护理顺利实施的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瓣中瓣技术在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被公认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国产J-Valve瓣膜,应用瓣中瓣技术成功救治2例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二尖瓣反流消失,未见瓣周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缩小,三尖瓣反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在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中,采用国产J-Valve瓣膜行瓣中瓣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其长期效果尚需要大宗的病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物瓣膜材料抗钙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开展,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因其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较低的抗凝要求被广泛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瓣膜置换上。其最大的缺陷是瓣膜钙化的发生,从而导致瓣膜短期内的衰败,增加了反复手术的概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周期,严重限制了生物心脏瓣膜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发展的抗钙化交联方式与具有抗钙化特性的新型生物瓣膜材料运用,通过优化抗钙化交联方式,调控瓣膜钙化形成的机制或者寻找具有更优质抗钙化特性的新型生物瓣膜材料,寻找解决人工生物心脏瓣膜钙化的出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二天出院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术中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通过股动脉入路开展的简化流程的TAVR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出院。该文报道1例因外科生物瓣衰败,行极简式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4 h即可下地行走,第2天出院。术后随访30 d,患者无明显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探讨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重症瓣膜团队同一术者收治的20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42例瓣膜术后同瓣位功能障碍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者,不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及三尖瓣成形术未置入成形环患者。共纳入142例患者,男60例(42.25%),女82例(57.75%),年龄6~83岁,平均59.4岁。结果: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原因包括:人工瓣膜瓣周漏、人工生物瓣衰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功能障碍;其中常规手术110例,微创全胸腔镜下及胸腔镜辅助手术32例;术后出现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其余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IABP 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1.41%,2/142)。结论: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较多且难度较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微创术式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及相关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