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潜叶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入侵害虫,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类型药剂对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毒力活性及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科学防治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计算各药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采用田间防效评价方法,得出药后 1~21 d各药剂对幼虫的防效,综合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最强,其中印楝素对 1 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3.2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 2~4 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分别为 7.1046、7.5663 和 4.375 mg·L-1;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对番茄潜叶蛾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较弱.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相对最高、持效性最好,药后第 7、14 和 21 天防效分别为 74.11%、71.42%和 60.03%;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持效性较好,药后第7~21 天的防效均高于50%;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以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弱.[结论]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可作为生产中防治番茄潜叶蛾的首选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可作为交替使用药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螟成虫在高剂量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中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风洞生物测定仪中模拟性信息素高剂量环境,采用2-D行为记录和分析、行为观测、卵巢解剖、性信息素提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求偶和交配率以及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采用主动释放器试验评价了合成的性信息素的田间交配干扰效果.[结果]大螟雄成虫在暗期第1个小时的移动距离大于其他时间段的,在Z11-16:Ac环境中大螟雄成虫移动距离占整个暗期移动距离的51.8%±9.3%,远高于对照(无性信息素释放)和Z11-16:Ald环境中的,而暗期不同时间雌成虫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差异.Z11-16:Ac和Z11-16:Ald环境中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环境中的.在对照环境中,1日龄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为76.7%±14.6%,显著高于 Z11-16:Ald 环境中的(29.2%±13.1%)和 Z11-16:Ac 环境中的(26.7%±11.7%).而各交配干扰环境中不同日龄大螟雌成虫产卵器开始伸出时间和伸出后的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差异.对照环境中,雌雄成虫的交配率高达72.2%±5.6%,Z11-16:Ac和Z11-16:Ald环境中交配率分别为40.5%±3.4%和45.2%±3.1%,说明对照组交配率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在不同的交配干扰环境中,雌成虫性信息素Z11-16:Ald和16:Ac的滴度无显著差异,Z11-16:Ac处理后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和Z11-16:Ac的滴度显著降低,对照环境中的雌成虫Z11-16:OH和Z11-16:Ac的滴度分别为(3.79±2.56)和(7.29±4.49)ng,但Z11-16:Ac环境中仅分别为(0.80±0.59)和(1.99±0.45)ng.Z11-16:Ald环境中Z11-16:OH和Z11-16:Ac的滴度则与对照环境中的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验证了交配干扰的效果,Z11-16:Ac交配干扰效果比Z11-16:Ald要稳定和高效,Z11-16:Ald的交配干扰效果则与地理种群有关.[结论]大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化合物需要加入Z11-16:Ac才能使交配干扰效果稳定和高效,仅仅只有Z11-16:Ald时干扰效果可能会受地理种群的影响,Z11-16:Ac不仅干扰雄成虫求偶,也同时影响了雌成虫性信息素的滴度以及雌雄成虫的交配,因此,在多个方面提高了防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黄芩斑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明确黄芩斑枯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科学防治黄芩斑枯病.方法: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光照对多主棒孢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 5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多主棒孢最适生长条件为胡萝卜培养基外源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pH为 6、温度为 30℃.菌丝致死条件为 51℃处理 10 min,孢子致死条件为 54℃处理 10 min.98%多菌灵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强,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 0.07 mg·L-1;其次是 98%咯菌腈、98%咪鲜胺和 98%吡唑醚菌酯,EC50 分别为 0.10、0.18、3.06 mg·L-1;98%嘧菌酯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弱,EC50 为 632.39 mg·L-1.结论:黄芩斑枯病病原菌适生范围较广,在多种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条件下均可生长,在中性偏弱酸、较高温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多菌灵和咯菌腈对多主棒孢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考虑将其用于黄芩斑枯病的田间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半田间环境条件下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为科学评估我国优势天敌昆虫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对重要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作用,在笼罩条件下,采用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3龄和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表明,除叉角厉蝽3龄若虫不能独立捕食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外,叉角厉蝽其它虫态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捕食率则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判别为Ⅱ型功能反应.拟合的Rogers'随机捕食者方程参数表明,叉角厉蝽3龄和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0295、0.0453和0.0965,处置单头猎物的时间Th分别为3.98 h、1.36 h和1.21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6.03头、17.65头和19.83头;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0545和0.0876,处置单头猎物的时间Th分别为3.67 h和4.83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6.54头和4.97头.结果表明,在笼罩条件下叉角厉蝽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弱,除不能有效捕食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外,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量也远低于5龄若虫和雌成虫,而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能力较强,能有效捕食草地贪夜蛾的3龄和5龄幼虫,两者的捕食量相近.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叉角厉蝽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生姜杀虫活性成分在植物源杀虫剂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开发和应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害虫是保障农业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相比而言,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天然、低毒、易降解等优点,已成为一类新的绿色杀虫剂,是今后杀虫剂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植物源杀虫剂在田间害虫防治中有着天然优势,但目前仍存在杀虫植物资源不清、植物源杀虫剂的药效评价指标欠缺和植物杀虫活性成分分离纯化较为困难等问题.为挖掘高效杀虫植物资源并了解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杀虫植物资源和杀虫活性物质研究进展、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以及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杀虫特性.分析了植物源杀虫剂研发当前面临的困难,并展望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方向,讨论了生姜杀虫活性成分的杀虫功能,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基因改良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防治赤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为创制适用于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提高半冬性品种抗赤霉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携带赤霉病抗性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高秆抗赤霉病品系L06486为供体,与黄淮麦区丰产、广适但高感品种济麦24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再与矮秆种质206A杂交,于F3至F6连续进行大规模育种田弥雾接种鉴定.通过田间选择,在F7获得106个新品系.采用单花滴注法对106份品系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7个与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亲本济麦24相比,F,品系的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106份新品系中,有98份赤霉病抗性水平达中感以上;有105份携带1~4个抗病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检出频率分别为96.23%、41.51%、18.87%和87.74%.携有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系较不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表现出更强的赤霉病抗性,聚合抗病基因越多,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越强.创制的14份携有Fhb1基因组合、中抗赤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将为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改良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对暗黑鳃金龟幼虫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筛选及其模拟田间防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筛选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具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并评价最高毒力菌株分别与印楝素和辛硫磷联合使用的模拟田间防效.[方法]采用浸虫法,通过试虫校正死亡率和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LT50)值评价10株球孢白僵菌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筛选出的Bb14菌株对暗黑鳃金龟1龄和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值.将Bb14菌株孢子悬浮液(1 × 108孢子/mL)分别与印楝素(3 mg/L)和辛硫磷(200 mg/L)联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评价其对烟草幼苗上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在1×108孢子/mL处理下,供试10株球孢白僵菌以Bb14菌株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毒力最高,其导致的17 d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6.67%,LT50值为11.14 d.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1龄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32 × 107和0.68 × 107孢子/mL.盆栽实验中药后25 d时,单独使用Bb14菌株、印楝素和辛硫磷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42.86%,64.29%和82.14%,而当Bb14分别与印楝素和辛硫磷联用后,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达到78.57%和92.86%.[结论]供试10株球孢白僵菌中Bb14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最高,该菌株与印楝素或辛硫磷联用能够提高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驱避色防治平菇蚊、蝇类害虫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 =169,169,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菇蚊、蝇类害虫的驱避效果和增产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各影响因子处理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菌袋、地膜、棚膜颜色对害虫驱避率及平菇增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组合,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驱避色菌袋+驱避色地膜+透明棚膜的处理组合的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驱避率增加了45.63%,第1、2、3 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了 11.29%,2.55%,8.82%和 7.74%.通过多因素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菌袋颜色是影响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的主因子,与对照相比对害虫驱避率和前 3潮菇增产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平菇生产过程中,使用驱避色菌袋和地膜能有效控制平菇蚊、蝇类害虫的危害并提高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害虫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低温胁迫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及在北方温室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本研究采用室内离体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低温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致死率和卵囊孵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两种土壤低温处理方法对北方地区温室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率的影响.室内研究结果表明:-7℃处理24h后,南方根结线虫J2存活率为0;-9℃处理24h后,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完全不孵化.-1、-2、-3、-4℃分别处理8、5、3、1.5 d后J2存活率均为0;-2、-3、-4、-5℃分别处理9、6、4、1 d后卵囊完全不孵化.拟合分析发现,温度与J2致死时间及温度与卵囊不孵化时间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后0~50 cm 土层和平地0~30 cm 土层南方根结线虫死亡率均可达100%,平地30~40及40~50cm较温室同深度病情指数分别减少84.9%、75.8%.因此,在陕西省榆林市及其以北地区,冬季通过低温防控温室南方根结线虫能达到较好效果,技术可操作性强,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四种常用杀虫剂对不同农田景观烟粉虱MED隐种成虫种群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编辑人员丨2023/8/12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不同农田景观番茄田烟粉虱MED隐种的毒力,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杀虫剂对云南省常见农田景观中烟粉虱MED隐种田间种群的防效.于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4种不同农田景观番茄田烟粉虱MED隐种的毒力;于田间采用喷雾法,评价了不同杀虫剂对不同农田景观番茄田烟粉虱MED隐种的防效.结果表明:夏、冬番茄田中不同农田景观烟粉虱MED隐种均对阿维菌素最敏感,夏番茄田的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景观中LC50依次为2.61、3.65、4.84和2.75 mg·L-1,冬番茄田的花卉、河流和山地景观中LC50分别为2.03、3.11和1.64 mg·L-1;夏、冬番茄田中,4种杀虫剂对烟粉虱MED隐种的田间防效从高到低均为阿维菌素>氟啶虫胺婧>噻虫嗪>联苯菊酯;农田景观类型显著影响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城郊和花卉景观中的烟粉虱MED隐种对杀虫剂较为敏感,河流景观中的烟粉虱MED隐种对杀虫剂最不敏感;供试杀虫剂对种植于城郊和花卉种植区的番茄田中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烟粉虱MED隐种的化学防治过程中可优先选择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