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IA"3+4"方案与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巩固治疗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于首次完全缓解(CR)、适合标准化疗的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外指南推荐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2~4个疗程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 [ 1, 2, 3] 。有研究显示,细胞遗传学低危AML患者采用多个化疗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和单一大剂量Ara-C比较,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4, 5] 。2019年Ara-C全球供应不足,米托蒽醌断药,结合既往研究,我中心制定改良IA"3+4"方案替代中剂量Ara-C(MD-Ara-C)作为AML缓解后巩固治疗方案。现回顾性分析本中心37例于2019年接受改良IA"3+4"方案巩固治疗2~4个疗程低危AML患者,以81例2017-2018年接受MDAra-C方案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巩固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骨骼肌病理和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骨骼肌病理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治的10例确诊为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对其中3例患儿实施头颅、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肌电图检查,2例实施肌肉活检。结果:患儿分布为东北和华东地区各1例,华南地区8例。10例患儿中,男8例,女2例。患儿之间无血缘关系,出生时均正常。患儿发病年龄为2~12个月。10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腹直肌(8例)、颈部肌(7例)、后背肌(2例)和肋间肌(1例)僵硬,导致呼吸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轻度至中度升高(436~5 804 IU/L)(参考范围:24~229 IU/L)。肌电图示复合重复放电,未见肌强直电位发放。股外侧肌和腹直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坏死和空泡变性,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改良格莫瑞染色部分视野可见红色颗粒状异常沉积物。骨骼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desmin蛋白大量沉积。电镜下可见肌纤维的肌节结构严重紊乱,Z盘破坏及颗粒状沉积物。10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表现为分别来自于父母的 CRYAB基因的c.3G>A,p.Met1?纯合变异,父母均为杂合变异。 结论:腹直肌僵硬等中轴肌受累是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特征。 CRYAB基因c.3G>A,p.Met1?变异是中国患儿的热点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导技术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基因遗传学的发展,病毒载体系统不断地得到改良及优化,并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眼科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之一。目前,多种病毒载体已应用于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腺病毒载体具有瞬时表达的特点,在减轻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慢病毒载体具有稳定高效的特点,在体内可长期缓慢表达,为青光眼治疗提供了新的给药方案;腺相关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精准持久等特点,可感染多种视网膜细胞,其与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联合使用,为眼科遗传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病毒载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基因治疗的应用潜力,具有传统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导技术将会很快进入临床应用,解决更多的眼科疑难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至今已在辅助生殖领域广泛应用,研究者们也不断地在优化该技术以期得到更好的应用。从最初只能检测有限数目的染色体检查逐渐优化为全基因组筛查技术,胚胎检测方法也由侵入性向非侵入性的方法开始转变,生殖中心对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结局均有报道。通过对比不同中心的研究结果,我们了解到不同诊断技术、检测技术还有新近出现的改良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结合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过程,对目前临床应用胚胎移植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肌变异伴腋静脉3支变异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左乳包块2 d”于2021年3月31日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乳腺和甲状腺外科。查体:双乳对称,皮肤表面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内上象限距离乳晕约3.0 cm处可触及1枚约2.0 cm×1.5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无明显压痛,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既往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史。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11~12点钟方向、距乳头约3.0 cm处可见约17 mm×18 mm×11 m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纵横比大于1,包膜不明显,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4A级。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上象限中带11~12点钟方向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高密度,边缘呈毛刺状,局灶性不对称,并段性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BI-RADS 5级。初步诊断:左侧乳腺肿物。2021年4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左乳浸润性癌,前哨淋巴结1/2枚见癌转移。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行左侧乳房切除时发现一处长约12 cm的变异肌肉(图1A),位于左侧胸大肌内侧、胸骨左侧,上下端均为扁平的肌束,覆盖在左侧胸大肌内侧上方,肌纤维走向与左侧胸大肌呈60°左右夹角,从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判断为胸前壁的异常肌,考虑为胸骨肌,临床上较为少见。同时,对该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解剖、分离腋静脉时发现左侧腋静脉呈3支变异,在胸小肌外侧缘距离腋静脉入口约2.0 cm处可见3支静脉共同汇合成腋静脉,目测3支静脉直径相近,约为0.5 cm(图1B)。术后病理报告: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大小约35 mm×15 mm×15 mm,未见明确神经、脉管侵犯,左侧腋窝前哨淋巴结1/2枚、左侧腋窝淋巴结4/17枚见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KMT2D基因新发双突变致歌舞伎面谱综合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筛查1例歌舞伎面谱综合征(Kabuki syndrome,KS)患者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为KS的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颌与唇腭裂整形外科的1例16岁女性KS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外周肘静脉血样本,通过改良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其致病基因,并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利用Alphafold2、AntheProt及DOG.2.0.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蛋白在三维结构、二级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改变。此外,本研究基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总结了KS患者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D(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2D,KMT2D)基因突变的分布特点。结果:该患者表现为典型的KS特殊面容、先天性腭裂、第五指畸形、先天缺牙、肾发育不良和肾积水。WES结果显示该患者携带KMT2D基因新发双突变,即c.[1166A>C;1167dupC](NM_003482),且二者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顺式);以上结果均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证实。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与野生型KMT2D蛋白相比,突变蛋白p. Y389S、p.V390Rfs*26构象中增加了3个α-螺旋,减少了1个β-转角和1个β-折叠,丢失了C端FYRN、FYRC、SET、PostSET结构域。结论:本研究在KS患者中发现了KMT2D基因的新发双突变,且位于同一等位基因,扩大了KMT2D基因的突变谱,为KS的遗传易感性咨询、产前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了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法医遗传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具有通量高、速度快、灵敏度高、可定量和成本低等显著优势。近年来,随着NGS技术迅猛发展,新的分型检测技术和遗传标记不断运用到法医遗传学领域,为DNA多态性检测提供了更多科学技术手段。NGS技术可联合检测STR、SNP、mtDNA和Indel等多种法医遗传标记,在微量、降解、混合生物学检材和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等案件中,能够获取更丰富有效的遗传信息,不但提高了遗传标记的鉴别效能,也拓宽了DNA鉴定技术的检测范围。本文主要综述了NGS技术在法医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多态性与中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1, 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就诊的LAA患者,对照组选取自盛京医院体检中心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目的基因片段扩增,然后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对rs4950928以及rs1671153和rs1654419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LAA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214例LAA患者和198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分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多态性与辽宁地区汉族人群LAA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各等位基因的存在均无法构成LAA发病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发育源性糖脂代谢病发生风险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已经成为支撑人口发展的重要技术。虽然ART解决了部分不孕不育患者“生不出”的问题,但因其非生理性的体外操作,ART对子代近远期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显示,ART各关键操作可能通过影响配子、胚胎的表观遗传调控程序增加子代出生后糖脂代谢病的发生。本文将系统阐述控制性超促排卵、胚胎体外培养、卵子体外成熟培养、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冷冻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ART关键操作环节对子代发育源性糖脂代谢病发生风险的影响,为改良ART诊疗策略、提升ART子代安全性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治疗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治疗不适合行标准方案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不适合行标准方案化疗的28例初诊AML及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DS患者6例。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缓解后治疗应用原诱导方案,或含阿糖胞苷的标准"3+7"方案及含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结果:28例患者全部完成首次诱导缓解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16例(57.1%),部分缓解(PR)8例(28.6%),未缓解(NR)4例(14.3%),总有效率(ORR)为85.7%。其中22例AML患者CR 14例(63.6%)。WHO诊断分型及遗传学预后分组对CR率有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3~4级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初次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 9/L的中位时间为16(11~51)d,PLT恢复至>20×10 9/L的中位时间为15(12~35)d。中位红细胞悬液输注量10.5(7.5~16)U,中位机采血小板输注量4(2~11)U。随访期内死亡13例,存活15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1~40)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0.5(95% CI:11.36~41.64)个月,3年OS率为42.4%;20例CR患者中位OS时间为34.63(95% CI:15.04~43.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DFS)时间为22(95% CI:11.9~25.5)个月,3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28.2%和45.6%。 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诱导缓解率高,耐受性好,可用于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AML及高危MDS的一线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