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半乳糖对小鼠睾丸TM4支持细胞连接功能损伤及淫羊藿素的改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对小鼠睾丸TM4支持细胞连接功能损伤以及淫羊藿素(icaritin,ICT)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将TM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D-gal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TM4细胞连接功能相关蛋白(ZO-1、Occludin、β-catenin 和 Cx43)以及 ERα/FA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α、FAK和pY397-FAK)表达水平的变化;随后MTT筛选ICT药物浓度,并将TM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gal处理组、D-gal处理+不同浓度ICT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分子对接研究ERα与ICT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两者之间的亲和力;最后将TM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gal处理组、ERα抑制剂组、D-gal+ICT组、ERα抑制剂+ICT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D-gal可浓度依赖性下调连接功能相关蛋白(ZO-1、Occludin、β-catenin 和 Cx43)以及 ERα/FA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α、FAK和pY397-FAK)表达水平;给予ICT药物后,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ERα和ICT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Rα的Asp351氨基酸残基与ICT之间形成2个距离为3.4 ?和2.4 ?的氢键,且两者之间的对接结合能小于-7 kcal·mol-1;ERα抑制剂处理TM4细胞后,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给予ICT后,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未有明显变化.结论 D-gal可导致TM4细胞连接功能损伤,而ICT可改善其损伤,机制可能与上调ERα/FAK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氧化镉对青春前期雄性大鼠睾丸自噬水平和血睾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氯化镉(CdCl 2)染毒青春前期雄性SD大鼠和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研究镉暴露对睾丸自噬水平和血睾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7月,将9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 mg/kg体重CdCl 2溶液)、高剂量组(2 mg/kg体重CdCl 2溶液),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染毒。24 h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生物示踪法观察血睾屏障的完整性,并检测睾丸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LC3-Ⅱ的表达水平。0、2.5、5.0和10.0 μmol/L CdCl 2溶液处理TM4细胞24 h检测镉的毒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未染毒)、染毒组(10 μmol/L CdCl 2)、实验组[10 μmol/L CdCl 2+60 μmol/L 3-甲基腺嘌呤(3-MA)]和抑制剂组(60 μmol/L 3-MA),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分析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黏附连接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曲细精管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生精上皮变薄,结构疏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深染,支持细胞出现空泡;生物示踪法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睾屏障完整性受到破坏;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LC3-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与0 μmol/L比较,5.0、10.0 μmol/L CdCl 2染毒后,TM4细胞中ZO-1和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62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染毒组比较,实验组TM4细胞p62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下降,ZO-1和N-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镉对雄性SD大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睾丸组织细胞自噬水平和破坏血睾屏障完整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软组织肉瘤和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软组织肉瘤(STS)与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和15例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TS组男59例,女14例;中位年龄41(18~78)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5~19.0 cm;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23例,肾23例,前列腺15例,膀胱8例,输尿管3例,其他部位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远处转移8例;73例中6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例行新辅助化疗,22例行辅助化疗,5例行辅助放疗;7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行单独化疗,3例行对症支持治疗。肉瘤样癌组男11例,女4例;中位年龄65(23~84)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4~16.9 cm;肿瘤原发于肾6例,膀胱5例,输尿管2例,前列腺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4例;15例中12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2例肿瘤原发于肾的患者术前即存在转移,术后行辅助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身化疗,2例行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治疗方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分类变量资料采用 χ2检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后行多因素Cox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8.3(0.3~90.4)个月。STS组病理示滑膜肉瘤14例,脂肪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15例,平滑肌肉瘤16例,其他类型10例,未具体分类的梭形细胞肉瘤7例。STS组66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肿瘤复发8例,转移14例,复发并转移4例;7例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发生进展。肉瘤样癌组10例术前未发生远处转移者中,术后复发3例,转移3例;2例术前已有远处转移者行肾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其中1例总生存时间(OS)达2年,1例术后2个月复发;3例未行手术治疗者,病情均发生进展。STS组中位OS为59.3(95% CI 24.1~94.5)个月,肉瘤样癌组中位OS为8.7(95% CI 6.1~11.2)个月。STS组总生存预后优于肉瘤样癌组( HR=2.874,95% CI 1.118~7.386, P=0.022)。 结论: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发病年龄低于肉瘤样癌。STS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肾最多,肉瘤样癌肿瘤原发于肾最多。STS以平滑肌肉瘤最多。STS与肉瘤样癌应尽早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全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44例无精子症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与临床精子检出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睾丸活检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与临床精子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944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研究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和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结果:944例无精子症患者,组织病理正常、基本正常75例(7.9%),湿片镜检及病理精子检出率均为100%;精子生成低下327例(34.6%),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92%,病理精子检出率100%;唯支持细胞综合征370例(39.2%),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13.8%,病理精子检出率0%;生精阻滞(完全+不完全)52例(5.5%),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46.2%,病理精子检出率0%;混合性萎缩87例(9.2%),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88.5%,病理精子检出率100%;生精小管玻璃样变合并纤维化33例(3.5%),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30.3%,病理精子检出率0%。结论:睾丸活检是诊断无精子症病因的最直接的方法,同时病理组织学与传统湿片镜检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精子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睾屏障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血-睾屏障由相邻支持细胞间多种蛋白质复合体组成,它通过在生精上皮参与构建生精微环境、提供免疫屏障并赋予细胞极性来维持正常精子发生。血-睾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但血-睾屏障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机制尚未系统阐明。本综述概括血-睾屏障的结构、功能及生理调控机制,总结损伤血-睾屏障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并归纳不良环境因素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信号通路表达、细胞因子与内分泌激素含量损伤血-睾屏障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机制,这对于保障精子质量、避免睾丸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预防男性不育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卵巢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通过激活靶细胞上特定的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而发挥作用。FSHR对女性卵泡的发育和雌二醇生成,以及对男性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和精子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已通过较多的病例鉴定了 FSHR基因失活、激活的突变位点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 FSHR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研究和突变受体体外功能实验研究有助于了解患者不孕的遗传学原因。本综述总结已报道的 FSHR基因不同部位的失活突变及其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稀土颗粒物Nd 2O 3暴露对C57 BL/6J雄性小鼠性激素分泌及CYP11A1/PLZF/STRA8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稀土颗粒物Nd 2O 3暴露对C57 BL/6J雄性小鼠性激素分泌及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减数分裂前精子发生标志物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和视黄酸刺激基因(STRA8)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3月,将48只6~8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Nd 2O 3低、中、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62.5、125.0、250.0 mg/ml Nd 2O 3),每组12只。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对Nd 2O 3组小鼠灌注0.1 ml不同剂量的Nd 2O 3混悬液,对照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28 d称量小鼠体重、睾丸及附睾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取两侧附睾制成精子悬液测定精子数量、存活率、畸形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中Nd的含量;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做量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睾酮(T)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组织中CYP11A1、PLZF和STRA8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睾丸内Nd含量呈现升高趋势,精子存活率和LH呈现降低趋势,精子畸形率呈现升高趋势( 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Nd 2O 3中、高剂量组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内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出现生发上皮解体、上皮内空泡化、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剥落的现象;随着染毒剂量升高,其生发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受损伤的生精小管所占百分比呈现升高趋势( P<0.05);Nd 2O 3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FSH和T水平,睾丸组织中CYP11A1、PLZF和STRA8的蛋白水平随剂量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P<0.05)。 结论:稀土颗粒物Nd 2O 3可能通过干扰CYP11A1、PLZF和STRA8蛋白的表达,导致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精原细胞的维持及减数分裂过程受阻,引起生殖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米勒管激素在儿童睾丸功能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对儿童睾丸功能的评估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支持细胞是青春期前睾丸组织最活跃的细胞,自胚胎第6周开始,睾丸支持细胞分泌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 ),在胚胎第十周米勒管完全退化,并在之后的胚胎期和出生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直至青春期AMH水平开始下降,成年男性体内则检测不到。AMH在男性儿童体内的分泌特点,使其可以用来评估青春期前儿童的睾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睾丸恶性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2岁男性的睾丸恶性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细胞多角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晰,核分裂象易见。间质黏液样变,多量钙化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抑制素、S-100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肿瘤425基因panel二代测序显示:PRKAR1A第8号外显子第648位碱基缺失c.648del(p.A217Qfs*5)突变。该病非常罕见,目前随访18个月,患者出现了广泛转移,提示病理医师在工作中需注意罕见的该肿瘤提示为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并加强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春期启动前后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同周期ICSI-microTESE临床结局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启动前、后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隐睾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行同周期显微睾丸取精(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同周期microTESE结合ICSI治疗的NOA患者,比较隐睾后NOA与非隐睾后NOA的精子获得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同时将隐睾后NOA患者,按既往接受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时间,分为青春期前手术组和青春期启动后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同周期microTESE结合ICSI治疗后的SRR和妊娠结局。结果:34例隐睾后NOA患者和604例非隐睾后NOA患者接受了microTESE手术,其中隐睾后NOA患者的SRR为85.3%(29/34),非隐睾后NOA患者的SRR为40.2%(243/604),两组间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34例隐睾后NOA患者中,青春期前组17例,有17例检见精子;青春期启动后组17例,有12例检见精子,两组间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隐睾后NOA患者接受ICSI治疗的总临床妊娠率为65.4%(17/26);其中青春期前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2.5%(10/16),青春期启动后组临床妊娠率为70.0%(7/10),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孕早期流产率、双原核率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隐睾后NOA患者中,未检见精子者的睾丸病理类型均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SCOS),青春期启动后组的SCOS占比[76.5%(13/17)]要高于青春期前组的SCOS占比[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此外,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睾酮与SRR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隐睾后NOA患者的SRR较高,通过同周期ICSI-microTESE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对ICSI的妊娠结局可能影响不大。尽早实施睾丸下降固定术对于microTESE的精子获取可能更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