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霉酚酸酯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2例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无效的活动性中重度TAO患者,给予MMF 0.5 g,口服,bid治疗。评估TAO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3项包括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score, CAS)、软组织受累、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受限、视力等改善称为总体有效。结果:治疗12周后,TAO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5.0%;24周后显著增高至88.5%。第12周末,患者的CAS从(5.06±1.21)下降到(2.52±1.13),而后在第24周末时继续下降至(2.02±0.9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第12周和24周有效率分别为82.7%、90.4%。另外,经过12周的治疗,58.1%患者的复视症状明显改善,24周后有效率达到了74.2%。同时,患者的突眼度在第12周末和第24周末均明显下降,有效率分别为53.8%、69.2%。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霉酚酸酯用于治疗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TAO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可导致眼球突出、复视、眼睑退缩、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尽管临床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疗体系,但仍存在治疗困难、易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眶成纤维细胞异常脂肪分化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也称为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累及眼眶组织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突眼是该病最常见、也是最难缓解的症状,目前认为其主要与透明质酸沉积、眼外肌增粗、脂肪组织重塑等致眼眶内容物增加有关。其中,眼眶内脂肪组织的增多似乎与突眼关系更为紧密。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中的Thy1 -亚型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OF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潜能,影响该分化过程的因素可能涉及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综述GO发病过程中OF的脂肪分化异常,深入了解影响OF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机制,早期干预该分化过程,为GO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gG4相关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IgG4相关肥厚性硬脑膜炎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迁延8年余,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视力及听力下降、双眼球突出,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几经周折,最终经过PET-CT及硬脑膜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为IgG4相关性疾病、IgG4相关肥厚性硬脑膜炎,经过激素、免疫调节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Gly83Arg突变致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一家系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观察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长期观察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基因Gly83Arg突变致一家系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探索其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TTR基因Gly83Arg突变致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一家系13例2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2只眼,女性6例11只眼;平均年龄(43.0±4.8)岁。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手术中是否形成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分为完全PVD组和非完全PVD组;根据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及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时间分为1~ 12个月组、13~ 36个月组,>37个月组。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7±6.0)个月。组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及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手术后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和继发性青光眼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23只眼中,完全PVD组、非完全PVD组分别为8、15只眼。手术后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15只眼(65.22%,15/23)。非完全PVD组、完全PVD组分别为14 (93.30%,14/15)、1 (6.70%,1/15)只眼;两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76, P<0.01)。1~ 12个月组、13~ 36个月组、>37个月组分别为1 (4.35%,1/23)、12 (52.17%,12/23)、2 (8.70%,2/23)只眼。13~ 36个月组复发率显著高于1~ 12个月组、>37个月组。手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1只眼(47.80%,11/23)。1 ~12个月组、13~ 36个月组、>37个月组分别为1 (4.35%,1/23)、8 (34.78%,8/23)、2 (8.70%,2/23)只眼。13~ 36个月组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高于1~ 12个月组、>37个月组。继发性青光眼11只眼中,手术后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眼10只,非复发眼1只。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之间呈正相关( rs= 0.516, P=0.012)。 结论:TTR基因Gly83Arg突变所致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一家系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呈明显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替妥木单抗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可引起多种眼部表现甚至威胁视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将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有部分患者对其产生了耐药。目前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TAO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替妥木单抗是IGF-1R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IGF-1R并阻断其与IGF-1的α亚基结合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对于活动期中重度TAO,已有临床试验证实其在减少眼球突出(减少≥2 mm)、降低炎症活动度(临床活动性评分减少≥2分)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替妥木单抗起效快,安全性高,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高血糖是目前可确定与替妥木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可通过药物来控制。鉴于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性且可使炎症性肠病病情严重恶化,妊娠和炎症性肠病为替妥木单抗治疗的禁忌证。美国FDA已于2020年1月正式批准替妥木单抗用于活动期中重度TAO的治疗。本文就替妥木单抗治疗TAO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及安全性等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负向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眼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身免疫性眼病是一种炎症性眼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自身免疫反应,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症等多种类型。近些年来,免疫检查点分子已经在诱导移植耐受、肿瘤免疫逃避以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负向免疫检查点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最终调节自身免疫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未来有望将负向免疫检查点分子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并且通过联合靶向负向免疫检查点药物的联合治疗有望成为提高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的重要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产生ICI相关肺炎、心肌炎、皮疹、结肠炎、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甲状腺功能减退、眼部irAE、肝脏irAE等,有些irAE甚至是致命性的。全身性炎症生物标志物以及化疗、较高的体质量指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常见irAE及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ICI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ixon定量分析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的水脂分离技术(Dixon技术)在辅助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AO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下行Dixon轴位及T 2 WI轴位扫描,随后在水相及脂相图中测量双侧各条眼外肌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出水分数,在T 2 WI图像中测量双侧眼球突出度。分析各条眼外肌水分数及双侧眼球突出度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的左上直肌水分数及右上直肌水分数与实验室指标TRAb值均具有相关性(均 P<0.05);双侧眼球突出度与TRAb值均具有相关性(均 P<0.05);左侧眼球突出度与左上直肌水分数及左下直肌水分数具有相关性( P<0.05),而右侧眼球突出度与右上直肌水分数具有相关性( P<0.05)。 结论:应用Dixon定量指标,可为TAO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奎瑜"一针二刺三耳穴"治疗Graves眼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眼病是伴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异常的眼部病变.其临床特征是以眼球突出、眼睑退缩、上睑迟落为特征性表现,常伴有眼睑水肿、眶周组织浸润、结膜红斑以及视神经病变等症状.在临床上,Graves眼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复发率高、治疗方式单一等特点,因此,Graves眼病成为了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奎瑜教授认为,Graves眼病归属于中医学"鹘眼凝睛"范畴,认为本病的病位在目,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气滞、血瘀、痰凝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对于Graves眼病的治疗,奎瑜教授重视整体及局部相结合的思维,通过灵活运用多种中医外治法,将Graves眼病的治疗路径总结为"一针二刺三耳穴",应用腹针、刺络放血、耳穴压豆等多种中医特色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总结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