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LKBH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N6-甲基腺苷(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在人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50例肝细胞癌(HCC)样本中ALKBH5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采用GSEA、GO、KEGG和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预测ALKBH5潜在的作用机制;利用TIMER、TISIDB数据库分析ALKBH5 mRNA与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LKBH5在HCC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在肿瘤直径>5 cm、有包膜浸润、ES分级Ⅲ/Ⅳ级的HCC组织中的表达更低,ALKBH5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较差;基因富集分析显示ALKBH5可能参与免疫相关通路,ALKBH5与CD4+T、CD8+T、DC、NK等免疫细胞的浸润相关,与PD-1/L1和CTLA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LKBH5可能通过影响抗肿瘤免疫促进肝癌恶性进展,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对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认识,免疫检查点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伊匹木单抗、LY3321367等,可作为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应用于复发或转移性HNSCC的治疗。进一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为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癌新型免疫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在中晚期及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肾癌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生存获益。但并非所有的肾癌患者都能获益于ICI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对ICI有着原发性或者获得性耐药。耐药机制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缺失、抗原加工和提呈作用受损、其他替代免疫检查点的上调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肾癌新型免疫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解决肾癌免疫治疗耐药的难题提供参考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检查点是肿瘤免疫治疗最为有效的研究靶点之一,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获得良好的响应率,但仍存在部分肿瘤应答率低的问题。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因其能靶向多个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联合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文章就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双特异抗体研究进展和临床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激动剂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检查点由抑制性和刺激性分子组成,抑制性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已经广泛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刺激性检查点GITR、OX40、4-1BB、ICOS、CD40和STING激动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影响刺激性检查点分子的免疫检查点激动剂发展迅速,免疫激动剂抗体将成为治疗实体瘤的重要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可以在包括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Tim-3在建立免疫耐受,维持免疫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减低会导致RA发病。有研究表明,Tim-3在RA发生及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oll样受体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8(TLR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LR8 mRNA在DLBCL肿瘤组织与正常淋巴细胞中的差异化表达情况,并在NCBI-GEO数据库的两个独立子集GSE 25638、GSE 32018中进行验证。采用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工具分析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采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_BP)富集分析。通过TIMER在线工具网站分析TLR8 mRNA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3例接受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8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与GEO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LBCL、活化B细胞型DLCB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均 P<0.001)。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OS( P=0.020)与PFS( P=0.004)均较TLR8 mRNA低表达患者差。TLR8水平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代谢及DNA损伤监测的功能异常有关;TIM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 r=0.78, P<0.001)及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HAVCR2( r=0.85, P<0.001)、LAG3( r=0.63, P<0.001)、CD274( r=0.77, P<0.001)、TIGIT( r=0.32, P=0.037)、C10ORF54( r=0.34, P=0.029)]呈正相关。53例DLBCL患者中,TLR8蛋白低表达29例(54.7%)、高表达24例(45.3%)。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β 2-微球蛋白水平的DLBCL患者TLR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DLBCL患者TLR8高表达,TLR8可能是DLBCL预后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B7-H3是免疫调节蛋白B7家族重要成员之一,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且在肿瘤发生发展、免疫逃逸等多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与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相关。本文就B7-H3的生理功能和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作用与机制以及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仍然非常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