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骤停导致严重酸中毒合并低体温状态成功救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61岁,因"突发意识不清1 h"于2021年11月10日入急诊科。患者1 h前与朋友饮酒,饮酒过程中突发气促,全身发绀,随后呼之不应,朋友呼叫120;急救车大约10 min到达现场,院前医师现场发现患者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立即心肺复苏并转运至我院急诊抢救室。急诊立即给予高级心肺复苏: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持续胸外按压,建立骨髓腔通路后送血液检验并给与肾上腺素静推(1 mg,间隔3 min)。约7 min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查体: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1+T+1,双侧瞳孔6 mm,对光反射消失,无创血压108/46 mmHg(1 mmHg=0.133 kPa),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两肺听诊可闻及少量湿啰音,未闻及心脏杂音,腹部查体无法配合,神经系统病理症阴性,四肢肌力无法配合。患者气管插管时声门口可见大量食物残渣,考虑为窒息导致心脏呼吸骤停,床边心电图未见明显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谱正常;进行头部胸部CT检查:两肺可见炎症,考虑吸入性肺炎;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梗塞及脑水肿,检查完成后转入本院急诊ICU继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舌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46岁。因“进固体食物时吞咽困难4年,唾液带血2个月”于2015年5月8日就诊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无声嘶、吞咽痛、呼吸困难、耳痛、体质量减轻或颈部肿块。否认吸烟和接触电离辐射史,无特殊家族史。检查时发现口腔清晰,舌活动正常,触诊显示舌根底部中线有2 cm的肿块,肿块坚硬,触感灵敏。电子喉镜显示舌根部有一个肉质的樱桃状球形肿块,并延伸到声门上区域(见图1)。颈软,无明显气管前甲状腺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正常。99mTc微磷酸钠扫描显示,舌根部摄99mTc增加,颈部无摄取(见图2)。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舌根部2.9 cm×1.7 cm×3.5 cm低密度灶,呈不均匀增强,没有原位甲状腺。未见明显病理性颈部淋巴结(见图3)。肿块活检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据检查结果,舌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明确。该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包括气管切开、双侧选择性颈Ⅰ、Ⅱ、Ⅲ区淋巴结清扫术和经颈舌骨上径路舌异位甲状腺癌切除术,肿块整体切除,舌根部呈楔形切除。最后的病理诊断为(舌异位甲状腺)甲状腺乳头状癌,没有转移颈部淋巴结(见图4)。术后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并更换金属套管,堵管48 h无明显呼吸困难,拔除气管套管,封闭气切口。随访全身放射性碘扫描,舌根摄碘呈阴性。出院时建议终身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和预防黏液水肿。现术后随访至第6年,检查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全身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可视喉罩全身麻醉下行气管狭窄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54岁,身高173 cm,体重65 kg,ASA分级Ⅲ级,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排痰困难,无咳嗽、胸痛等其他症状,自主呼吸时可闻及明显哮鸣音,肺部听诊见双肺呼吸音减弱,上胸部可闻及干啰音。因长期呼吸困难,无法下床活动,双腿呈废用性萎缩,余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气管镜检查见声门开放良好,声门下约2 cm处可见瘢痕挛缩、粘膜肥厚,管腔环形狭窄约70%,镜身(外径6.0 mm)勉强挤过,狭窄长度约2.5 cm,气管下段管腔通畅,粘膜光滑无明显异常。CT检查结果可见气管内呈环形缩窄,最狭窄段直径4 mm。术前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患者曾多次行气管镜球囊扩张治疗,效果欠佳,故拟行气管袖式切除并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帕金森病构音障碍患者电声门图参数和言语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研究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SVT)应用于帕金森病(PD)构音障碍患者的语言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PD构音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LSVT,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和失语商(AQ)评分,并比较两组基频微扰(jitter)、基频(F0)、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谐噪比(HNR)等电声门图参数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WAB各项(听语理解、复述、自发言语、命名)、A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元音"a""i""u"电声门参数jitter、F0、shimmer、NNE、H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电声门参数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元音"a""i""u"的jitter、NNE均低于对照组,H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VT可改善PD构音障碍患者电声门图参数和言语功能,应用于PD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首发症状为声嘶的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2024/5/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声嘶1 d"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活动欠佳,右侧声带活动可,声门闭合不全,双侧声带无明显新生物及水肿(图1A、1B).以"左侧声带麻痹,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双眼糖尿病性增殖性出血性视网膜病病史,余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接受选择性喉神经电刺激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喉神经电刺激在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既往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并经频闪喉镜及喉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42例,病程为15 d~6年,喉肌电图检查时给予喉神经电刺激治疗,检查前后均完善频闪喉镜及主客观嗓音参数检查,并录音频保存,于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评估患者声嘶恢复情况.结果 电刺激治疗后,28例患者声嘶立刻改善,自觉发音费力明显缓解,且声门闭合较前改善,频闪喉镜下可观察到黏膜波.嗓音评分ΔR、ΔB、ΔH的改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较刺激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长发音时间(maximum pronunciation time,MPT)较刺激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频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未见明显改变.电刺激治疗后1年随访,失访6例,随访36例,痊愈为58.3%(21/36),好转13.9%(5/36),未愈27.8%(10/36).电刺激治疗有效28例,失访2例,随访时痊愈19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88.5%(23/26).结论 喉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嘶,对其神经恢复期间的声音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声带肿物活检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 岁,体质量 50 kg,身高 173 cm,体质量指数16. 7kg/m2,因"声嘶伴咽部肿痛"就诊于多家医院,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0 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尚可;吸烟 50 余年,每日 1 包. 术前讨论最佳方案为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活检术. 术前检查胸部CT提示"双肺肺气肿伴肺大疱,左肺上叶尖段小结节" ;肺功能提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通气量百分比重度不足" ,非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 94%;呼吸科会诊意见为"考虑患者肺功能差,恐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如肺功能差与原发病有关,手术后肺功能有改善可能" ;心电图提示:"心率不齐,R波传递不良" ;超声提示:"甲状腺结节" ;电子喉镜提示:"可见左侧声门上有菜花样新生事物,肿物总大小为 0. 8 cm×0. 2 cm×0. 1 cm,堵塞声门面积约 1/3,表面粗糙,累及声门前联合,右声带充血,运动正常,闭合差,喉室及声门下区域未窥及" ;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多发实性结节" . 其余检查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颈-纵隔间隙弥漫性血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61岁,因渐进性颈胸部肿胀及皮下淤血3d于2014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见甲状腺左叶后方食管外侧3.7 cm×1.9 cm低回声边界光滑的肿物,其内回声不均匀,内部见不规则暗区,超声检查2h后出现颈部皮下淤血,随着皮下淤血范围的增大,患者声音嘶哑、吞咽痛、呼吸困难(Ⅰ度)及低热相继出现,且上述症状均缓慢进展.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颈部及胸部对称性肿胀,颈部及胸部可见皮下瘀斑;电子喉镜下见:会厌舌面,左侧梨状窝,左侧声带及室带及声门下黏膜下充血,双侧声带运动良好,闭合尚可(图1).病程第5日颈部超声:左侧甲状旁腺区可见大小约3.3 cm×1.6 cm实质性低回声光团,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甲状腺右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图2).颈部MRI:颈部肌间及上纵隔内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左侧甲状腺背部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图3).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3d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病程第10日颈部及胸部瘀斑最底部达双侧乳头平面,呈蝶状,此后皮下瘀斑颜色逐渐减退.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病程第14日手术探查见左侧甲状腺上极背侧肿物,肿物周围可见凝血块,解剖后甲状旁腺瘤见被膜下可见凝血块.术后病理:甲状旁腺瘤,并伴被膜下出血(图4).术后第4日(病程第18日)电子喉镜检查、局部超声、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电解质均无异常,术后1个月再次复查,颈部肿胀完全消退,颈部及胸部皮下瘀斑完全消退:喉腔及气管内无黏膜下出血,双侧声带活动良好,闭合良好.随访12个月,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各项生化指标一直处于正常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及甲杓肌缓解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患者呼吸困难的初步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及甲杓肌缓解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6例并发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喉肌电图确诊为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并预测神经有自主恢复可能的患者,在环甲肌及甲杓肌上进行小剂量肉毒素注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相关参数,含呼吸困难情况、频闪喉镜下最大吸气相声带前连合夹角、正常发/i/音时的声学参数: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分别嘱患者在正常音调发/i/音、低频及高频发/i/音时喉部CT影像,并测量声带膜部长度、宽度及声门面积等参数.采用配对t值分析肉毒素注射前后的频闪喉镜图像及声学信号参数,采用方差检验分析三种不同发声时声带的CT参数.同时定期随访.结果 患者均顺利进行肉毒素注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其中2例注射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注射后1个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治疗后声带前连合夹角较治疗前增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P<0.05);F0及Jitter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1.42,P>0.05),Shimmer在治疗后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P<0.05);随着发声频率增高,声带长度增加,声带宽度变宽,声门面积增大,肉毒素注射前不同发声状态下3种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P <0.05),肉毒素注射后不同状态下的3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6.84,P>0.05),肉毒素注射前后3个参数在不同的发声状态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1个月的喉肌电图显示喉内收肌的募集密度及动作电位幅度较治疗前下降.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7个月、1年、1年、18个月、22个月、2年,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发呼吸困难.结论 小剂量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和甲杓肌,可缓解双侧声带不全麻痹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注射后声音质量稍变差,该方法可作为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缓解呼吸困难的替代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蛇口”复位钳杓状软骨复位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下“蛇口”复位钳杓状软骨复位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05-2017-11期间26例环杓关节脱位接受静脉全身麻醉下杓状软骨复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导致23例,喉部外伤3例.19例术前行喉部螺旋CT扫描及环杓关节重建,所有患者均行喉内肌肌电图检查.静脉全身麻醉下,以特制“蛇口”复位钳在可视喉镜直视下,根据喉镜及CT提示的脱位方位进行复位,手术结束时双侧杓状软骨仍不对称者1周后重复复位1~2次,术后进行发声训练.术后4周评价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均有声音嘶哑,发声气息声明显.喉镜下均见不同程度的声带运动障碍,其中22例为左侧,4例为右侧;均伴有声门闭合不良;杓状软骨向前内侧移位者25例,向后外侧移位者1例.CT显示15例杓状软骨向前向内移位,伴有环杓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的增宽.4例轴位CT图像未发现杓状软骨脱位的直接征象,但在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及环杓关节重建图像上可见位置异常杓状软骨.喉肌电图提示7例异常,可见失神经电位,募集电位呈混合相.术后第1天嗓音恢复正常者4例,经2次复位成功者19例,3次复位成功3例.术后4周患者自述声音均恢复正常,吞咽疼痛、饮水呛咳均消失;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恢复正常25例(96.2%);1例颈部勒伤后32天复位者声带运动较健侧稍差,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静脉全身麻醉下“蛇口”复位钳杓状软骨复位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