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草甸土理化性质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评价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及其腐殖化程度的改良效果,以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处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NPK)、单施生物炭(B1)和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1),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腐殖物质含量,提高稳定性,并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大豆产量.其中与CK相比,B1和NPK+B1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电导率(EC)提高3.50%-98.99%、有机碳(OC)含量提高18.01%-23.18%、碱解氮(AN)含量提高23.48%-37.15%、全氮(TN)含量提高14.93%-25.37%、有效磷(AP)含量提高8.33%-110.16%、全磷(TP)含量提高10.00%-45.00%、速效钾(AK)含量提高6.61%-20.76%、全钾(TK)含量提高13.24%-30.74%、大豆产量提高了54.34%-90.36%.与NPK处理相比,NPK+B1处理土壤HA、FA和HM含量分别提高了 38.62%、26.76%和16.45%.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pH、EC、AK、TK、TP、AN、TN、OC和大豆产量与腐殖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化肥配施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提高大豆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恩诺沙星对鼠疫耶尔森菌L型的诱导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恩诺沙星对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L型的诱导作用,以期了解更多鼠疫菌L型的形成条件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鼠疫菌EV株分别接种于含0、0.5、5、10、50、100、500、1 000ng/mL恩诺沙星的赫氏培养基中培养.将含50ng/mL恩诺沙星的培养物接种于不含恩诺沙星的赫氏培养基中进行返祖培养.观察各样品菌落形态,通过革兰染色和细胞壁染色观察细菌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壁状态.对鼠疫菌EV株和鼠疫菌L型进行16S rDNA鉴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赫氏培养基中含0.5ng/mL恩诺沙星可引起鼠疫菌形态改变,由典型短杆菌变为长杆菌.恩诺沙星浓度为50 ng/mL时鼠疫菌细胞壁缺失,细菌无法正常分裂增殖而呈长杆状,盘绕成团,菌落呈油煎蛋样.恩诺沙星诱导鼠疫菌L型在正常赫氏培养基中可返祖,并表现为短小杆状的典型鼠疫菌形态.16S rDNA鉴定诱导菌与诱导前亲本EV株同源性为100%.结论 恩诺沙星可诱导鼠疫菌形成L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保留性功能的蓝激光前列腺汽化手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0 W蓝激光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激光治疗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泌尿微创手术治疗领域,目前主要应用在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临床手术方法层出不穷,以等离子电切、激光剜除、激光汽化、尿道悬扩等为主。随着经尿道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及患者逐渐关注手术的效果及临床获益。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手术在保证患者排尿通畅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上保留男性的勃起及射精功能是本人目前最为关注及研究的方向。本视频介绍了一种保留男性勃起及射精功能的蓝激光汽化手术方式。蓝激光作为一种高功率临床治疗用激光具有汽化效率高、指向性好、组织凝固层浅、止血效果好等特点,这些独特的组织生物学特性对于手术中的组织结构保护有着关键作用。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保留性功能的蓝激光汽化术在术中保留了男性射精相关的组织结构,包括精阜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组织,精阜至膀胱颈口组织的平坦度及尿道前列腺部11点~1点范围内的黏膜组织。保证排尿通道的同时保持排精时精阜近端的闭合性。这种术式对于前列腺体积在30~80 ml的患者尤其获益。术后随访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及射精情况效果明确,相关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发表。对于性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是男科学医师的第一要务,明确男性射精结构及相关保护功能的手术方式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前列腺增生甚至前列腺炎患者在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对低温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早萌发生长的红松幼苗极易遭受春季低温的危害,进而影响其更新.为探究春季极端低温对红松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探讨了 一年生红松幼苗对不同低温(T1:10 ℃、T2:6 ℃、T3:2℃、T4:-2 ℃、T5:-6℃)和不同光照(L1:150 μmol·m-2·s-1、L2:750 μmol·m-2·s-1、L3:1500 μmol·m-2·s-1)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温度降低,各光合指标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6℃和10℃时,红松幼苗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中等光强(750 μmol·m-2·s-1)处理下显著高于低光强处理(150 μmol·m-2·s-1)和高光强处理(1500 μmol·m-2·s-1);(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逐渐升高.在光照750 μmol·m-2·s-1下的PSⅡ光合系统受损最小,在温度低于2 ℃时以L3(1500 μmol·m-2·s-1)光强对PSⅡ光合系统的伤害最大;(3)低温胁迫下,低光和高光环境均加剧了红松幼苗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由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造成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且以高光下的损害降低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遮荫保温、营造针阔混交林、抚育间伐等早期预防低温灾害的经营管理措施,旨在为红松幼苗的早期生长更新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梳帽卷瓣兰花部特征对蝇类传粉者的适应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揭示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 andersonii)的繁殖特性和传粉机制,在2023年对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梳帽卷瓣兰野生居群开展了传粉生物学研究,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传粉昆虫、花部微观形态特征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如下:梳帽卷瓣兰的盛花期在7月中旬,单花花期为5 d;繁育系统属于异交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为26.06%;套袋试验表明自交不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现象;唇瓣的铰链结构、传粉通道及宽大的侧萼片等花部特征在传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曲角杆蝇(Gampsocera sp.)是其唯一有效传粉者并在访花过程中表现出舔舐唇瓣的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唇瓣上附着大量的特殊颗粒,可能是访花者的食物报酬;花部挥发性气味主要含有单萜类、芳香类等化合物,其中邻苯乙醚和避蚊胺可能与昆虫访花行为有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梳帽卷瓣兰的花形态结构与气味适应于曲角杆蝇进行传粉,属于特化传粉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七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辨状论质"理论指导下,基于偏相关性分析,揭示三七药材的表型性状和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规律.方法:2021年 10-12月,采收新鲜的 3年生三七地下部分共 30批.采用色差仪、电子鼻、电子舌测定三七药材的表型性状(生物量、色、气、味、质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总皂苷)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三七性状与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产地三七的表型性状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整体看来,在一定范围内,三七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主根长度越长、颜色偏灰绿色有光泽、味道越综合、苦味越小、质地较为粉性的三七,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5个皂苷含量之和、三七总皂苷含量较高,人参皂苷Rb1含量较低.此外,对于三七"气"的特性,在 17、53 min处的值越高,22 min处的值越低,三七的皂苷类成分含量越高.结论:三七的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传统认为的体大、灰绿色有光泽者为佳得到了体现,研究结果为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快速判别三七质量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用于放疗增敏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但其仍存在辐射剂量高、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大,以及肿瘤细胞的放疗耐受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放疗增敏剂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一直是放疗研究的热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表观遗传学修饰剂,除了其固有的抗癌特性外,还能调节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敏感性。本文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重点阐述了HDACIs增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不同分子机制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描述其建模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其性能。方法:在充分考虑生物学适应性(激活电位阈值和不应期开关),及其对尖峰放电脉冲产生及其传导的动态调节机制基础上,在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了突出后电位多通道滤波器,实现了输出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强度的动态调节。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的误差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尖峰放电神经网络的调节。结果:在自发噪声下,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的尖峰放电间期信号直方图满足泊松分布。通过2个新型脉冲神经元的简单连接,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尖峰放电模式。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具有自发本征噪声的特征,能够形成复杂的周期尖峰放电模式。对于输入噪声控制,该模型的不应期与门限电位适应性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刺激电流-尖峰放电脉冲频率间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所提出的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在自发噪声条件下能产生多种模式的振荡和相干振荡,这与生物神经元极其相似,能实现复杂的噪声信号处理。所采用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多通道突触后电位滤波器,能使一些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得平稳。所提出的基于于自适应LMS的BP学习算法克服了尖峰放电信号的瞬态变化特性导致的误差驱动学习算法无法应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载阿霉素新型改性壳聚糖纳米微粒控释载体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缓释载体用于骨肉瘤治疗研究。方法:2%乳酸水溶液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乳酸盐,pH 5.0的反应体系中,壳聚糖乳酸盐与TPP以10:1的投料比制备载阿霉素的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ChLa-Dox NPs),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其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学表征,ChLa-Dox NPs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则通过缓释载体体外缓释动力学、MG63骨肉瘤细胞系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迁徙能力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在pH 5.0及壳聚糖乳酸盐:TPP的投料比为10:1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ChLa-DoxNPs平均粒径为142.4±1.21 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0.01,Zeta电位为+29.2 mV。ChLa-DoxNPs在体外10h时阿霉素达到缓释平台期,缓释12 h内阿霉素累积释放率为(69.4±2.6)%;MG63细胞系骨肉瘤细胞模型实验中,空载纳米微粒组细胞存活率为92.36±3.17%,而不同载药量的ChLa-Dox NPs组具备显著的骨肉瘤细胞杀伤作用。相比空载体组,ChLa-Dox NPs对骨肉瘤细胞迁徙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促进骨肉瘤凋亡的发生[(凋亡率为(54.08±2.53%)]。结论:经改良制备的载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符合抗肿瘤纳米载体的理化特性要求,生物相容性好,体外缓释动力学及抗骨肉瘤相关分子-细胞生物学检测表明其具备较好的阿霉素缓释特性,体外能有效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徙并促进其凋亡,具有较明确的临床转化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七种新型冠状病毒候选标准株的筛选和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新型冠状病毒野生株(WT)、Beta变异株、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BA.2、BA.5、BQ.1和XBB.1分支)等7株单克隆病毒株,用于申请国家标准株。方法:利用蚀斑纯化技术感染Vero细胞后筛选单克隆毒株,通过观察细胞病变特性与病毒形态学特征、病毒滴度与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支原体检测等方法,以评价单克隆毒株的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WT株、Beta变异株、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BA.2、BA.5、BQ.1和XBB.1)7株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脱落;蚀斑纯化后的病毒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2代至5代的病毒滴度在10 5~10 8 TCID 50/ml之间;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在60~140 nm之间;全基因组测序与系统进化分析明确了7种毒株的变异株类别,证实了单克隆毒株连续传代5代基因组特征稳定。 结论:制备7种代表性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克隆株,具有典型冠状病毒细胞病变效应、形态结构清晰、病毒活性良好、遗传稳定等特性,可作为候选毒株用于申请国家标准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