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麻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促进木麻黄生长并解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异常问题,本研究从木麻黄根瘤中筛选出具备固氮(N)、产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产生长素(IAA)、产铁载体、产氨气(NH3)、溶解磷酸盐等多种功能的8株菌株,其中LB08、LB 18、LB 19、LB42、LB46、LB63和LB69为类芽孢杆菌,LQ10为布鲁氏菌.菌液浸种试验显示:8株菌株均对木麻黄幼苗生长具有促进效果,其中菌株LB69显著提高了木麻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增幅分别达19.7%和28.3%;菌株LQ10显著提升了根长和根系活力,增幅分别为48.2%和334.4%;菌株LB18和LB42分别对初期芽长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最显著的促进效果,增长率分别为22.4%和32.8%.此外,浸种后幼苗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同工酶谱条带数增多,个别条带增强,酶亚型多样性增加,抗逆能力增强.综上,本文所述8株菌株的添加对植物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促进效果,有成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蔗茎秆细胞壁结构特征对维管束力学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物的茎秆由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尺度结构构成,维管束是茎秆的主要机械支持组织,细胞是最基本的力学承载单元,细胞的力学性能取决于细胞壁的力学性能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微纤丝角、晶体尺寸等)逐级影响到细胞、维管束和茎秆的力学性能,对细胞壁结构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培育抗倒伏性状良好的品种提供参考.本文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品种'桂糖49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检测甘蔗茎秆维管束厚壁细胞壁微纤丝角,分析微纤丝角和晶体尺寸对甘蔗茎秆维管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揭示甘蔗超微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茎秆横断面上,从蔗皮到蔗芯厚壁细胞的细胞壁微纤丝角呈增大的趋势;沿茎秆纵向从基部、中部到梢部的厚壁细胞的细胞壁微纤丝角的变化不明显.茎秆单根维管束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微纤丝角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55;与纤维素晶体尺寸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04.单根维管束的拉伸强度差异的43%是由微纤丝角引起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几丁质和flg22诱导的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明确几丁质和鞭毛蛋白衍生肽flg22诱导的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特征,探讨辣椒先天免疫生理响应与辣椒抗多种病害的关系.[方法]以5个四川本地辣椒品种幼苗为试材,鉴定它们对青枯病和疫病病情指数和抗性水平,采用水培法培育幼苗并进行外源几丁质和flg22处理,检测各品种不同诱导时间下幼苗根系生长、气孔孔径、胼胝质沉积、活性氧(ROS)积累和SOD、CAT活性,以及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综合评价其生理响应及其与抗病性关系.[结果](1)各品种幼苗青枯病和疫病病情指数以'川腾10号'最低,抗病性最强,以'本地条椒'最高,抗病性最弱.(2)外源几丁质和flg22抑制了各品种幼苗根系生长速率,诱导离体叶片气孔闭合,促进叶片细胞壁胼胝质沉积加厚,ROS含量持续增加,SOD和CAT活性不断提高.各品种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以'川腾10号'最高,'本地条椒'最低,并且平均隶属函数值与疫病、青枯病病情指数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3)外源flg22和几丁质诱导'川腾10号'幼苗先天免疫相关基因CaWRKY22、CaMAPK7和ChiIV3显著上调表达.[结论]外源flg22和几丁质可诱导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且响应程度强弱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依据生理响应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可综合评价辣椒品种的抗病水平;'川腾10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多抗性水平最好,这与其先天免疫相关基因CaWRKY22、CaMAPK7和ChiIV3的显著上调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d:YAG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联合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Nd:YAG钬激光下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合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注射液(N-CWS)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Nd:YAG钬激光ERBT联合N-CWS膀胱灌注治疗的4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0±9.5)min,留置导尿管时间为(6.7±1.7)d,病理报告显示肌层检出率为81.3%(39/48),随访时间为9~58个月,失访3例,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术后行N-CWS膀胱灌注治疗,灌注次数为(16±5)次。7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Nd:YAG钬激光ERBT联合N-CWS膀胱灌注治疗NMIBC具有切割精确、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不高于常规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中 blaTEM耐药基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达到杀菌的效果。然而,由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菌株间的广泛传播,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 blaTEM耐药基因是β-内酰胺酶的主要编码基因之一,迄今已鉴定出243个 blaTEM亚型,其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 blaTEM基因的发现、结构及启动子, blaTEM基因的分布和传播, blaTEM基因的耐药机制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细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亚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炎支原体是无细胞壁、可自我复制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可以诱发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也与循环、神经、消化、皮肤、血液等多个肺外脏器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主要认为与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及血管栓塞等有关。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肺内及各肺外脏器损伤。治疗重点在于病原治疗、免疫支持及抗凝,一些对症支持治疗也很有必要,大部分肺炎支原体相关肺外疾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征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全国13家医院门诊确诊为常见14种高危型HPV亚型持续感染的患者共688例。将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分为3个亚组,(1)第一亚组:单纯性高危型HPV感染持续12个月及以上者;(2)第二亚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伴高危型HPV感染持续12个月及以上者;(3)第三亚组:CINⅡ或CIN Ⅲ(CINⅡ/Ⅲ)手术后高危型HPV阳性亚型与术前相同,且经阴道镜和子宫颈活检确诊为非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 +)者。3个亚组以2∶1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受试者于子宫颈局部使用Nr-CWS冻干粉,对照组使用不含Nr-CWS的安慰剂冻干粉。分别于治疗后的1、4、8、12个月进行治疗后疗效包括消除HPV的有效率及各型高危型HPV(主要为HPV 16、18、52、58型)转阴率的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55例(试验组368例、对照组187例),其年龄为(44.1±10.0)岁。两组受试者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汉族占比、体重、高危型HPV亚型构成、各亚组占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消除HPV的有效率分别为91.0%(335/368)和44.9%(84/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520, P<0.001)。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受试者HPV16、18、52、58型感染的转阴率分别为79.2%(84/106)、73.3%(22/30)、83.1%(54/65)、77.4%(48/62),对照组分别为21.6%(11/51)、1/9、35.1%(13/37)、20.0%(8/40),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3)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个月的生命体征(体重、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实验室常规指标(血、尿常规检查)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受试者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32/368)、8.0%(15/187); χ2=0.073, P=0.787]。 结论:外用Nr-CWS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枝杆菌世界的变形者":谈谈脓肿分枝杆菌形态转换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肿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abscessus,MAB)是世界范围内致病性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也是具有高度耐药性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独特的细胞壁结构使其能以不同形态存在并且可以发生形态转换,被誉为"分枝杆菌世界的变形者"。这不仅有利于其以腐生的方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还有利于其侵入宿主体内并长期存活及致病,本文对MAB形态转换的相关文献进行阐述,介绍表型转变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MAB在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的进化特点,为更好探索其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用于MALDI-TOF MS鉴定的真菌蛋白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日趋兴起,MALDI-TOF MS已成为临床鉴定真菌的重要工具。蛋白质提取方法的适用性及标准化等问题阻碍MALDI-TOF MS技术在真菌领域的发展。本文分析真菌细胞壁复杂结构,介绍MALDI-TOF MS商业质谱系统推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整理MALDI-TOF MS鉴定各种属酵母样真菌和丝状真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如直接涂抹法、甲酸乙腈萃取法、磁珠研磨法等,总结目前MALDI-TOF MS鉴定真菌时蛋白质提取方法应用现状及积弊,以期为后来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鉴定和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无需破坏细胞壁,准确、特异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的新技术。方法:于2021年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进行本研究。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材料,通过SERS检测,使用SIMCA 14.1(瑞典Umetrics公司)软件对采集的SERS指纹谱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对4株耳念珠菌、4株希木龙念珠菌、3株 Candida pseudohaemulonii和4株 Candida duobushaemulonii进行有效检测和鉴别。 结果:在95%可信区间内,样本分析结果呈椭圆形。本研究所测的4种念珠菌可以很好地分开。 R2X(cum)=0.629, R2Y(cum)=0.947, Q2(cum)=0.915, R2X、 R2Y、 Q2均为>0.5,且趋近于1,说明本研究的模型建立良好,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拉曼光谱数据的十折交叉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准确率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和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株。 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无需破坏细胞壁,准确、特异、快速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的新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在临床检验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