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旭高治疗痰饮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王旭高临证医案》治疗痰饮病的组方思路,分析王旭高辨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王旭高临证医案》所载《痰饮》《痰喘》《肝风痰火》篇章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7软件对所有中药进行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对频次≥10的中药则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基于Ochiai算法的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80个,涉及处方114首,包含中药191味,高频用药主要有茯苓、半夏、陈皮、白术、苦杏仁等;王旭高治疗痰饮病用药药性主要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性、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要归肺、脾、胃、肝、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款冬花-苦杏仁、半夏-干姜、钩藤-石决明等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到8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王旭高辨治痰饮病时,注重多脏腑同治以协调脏腑间平衡,重视痰饮病兼夹寒、火、湿邪等复杂性病因,注重顾扶正气以退却邪气,调畅三焦以疏通气机。多以三焦同治、通阳化痰、清肝息风为法,用药治以甘温,佐以苦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三焦—元阳"论脑卒中后偏瘫的针刺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从"三焦-元阳"角度论治脑卒中后偏瘫,认为元阳以三焦为通路输布全身,温煦脏腑组织.脑卒中后偏瘫的关键病机为元阳虚衰、三焦不利,主张以扶助元阳、调理三焦气机为治则,针刺主穴选取百会、神庭、头维、三阳络、鸠尾、气冲穴、阳陵泉、悬钟、申脉;并根据临床弛缓期、痉挛期偏瘫表现,随症取穴结合不同针刺手法分期治疗,以疏通经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肝脏维持血糖稳态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糖尿病作为全球患病率增长最快的慢性病之一,是导致过早死亡、残疾和卫生系统成本增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机制受损且更易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较大的血糖波动,现代研究证明血糖波动造成的血管损伤,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维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态对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期及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肝主疏泄是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维持各脏腑功能正常的基础,肝的疏泄对全身气机疏通和调畅的功能对机体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医典籍肝失疏泄理论与现代医学中肝组织的生理功能,总结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从肝主疏泄与脾胃的运化、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情志角度综合分析肝主疏泄与血糖稳态机制的关系,并结合肝主疏泄与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内在物质表达的关系阐释肝主疏泄调节血糖波动的机制,为从肝助维持血糖稳态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临床问题的确定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确定《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为该共识形成推荐意见提供基础,为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献研究和专家学术观点的梳理,采用德尔菲法开展第一轮问卷调查,确定临床一线医生关注的主要临床问题形成条目池,在此基础上制定第二轮调查问卷,以票选率>70%为标准纳入原始问题清单.梳理共14个临床问题及15个结局指标,开展第三轮问卷调查,得票率>70%的项目纳入指南问题清单及结局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45篇,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期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湿"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普遍认同分消走泄、疏通气机是治疗关键,在病名的命名方面分歧比较明显.第一轮德尔菲法回收82份问卷,第二轮德尔菲法回收92份问卷,形成原始问题清单;第三轮问卷调查最终采纳14项临床问题及12个结局指标.结论 规范地在文献研究及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基础上筛选制定的临床问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临床一线需求、主要学术观点及外感热病经典理论,能够提高指南的可推广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辛味药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的中药处方信息,使用MicrosoftExcel录人数据并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布以及性味归经,运用IBM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系统聚类,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313首,药物142味,药物使用频次共计3210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分别是白术、茯苓、陈皮、浙贝母、鸡内金、黄芪、枸杞子、党参、丹参、猪苓.将药物以功效进行分类后,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用药归经多为脾、肺、肝经.结论 韦企平教授临床治疗黄斑病变,除传统内障治肝肾外,常从脾胃论治,主张健脾益气,扶正祛邪,重视调理气机,疏通玄府,通补兼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核心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痰"和"瘀"是COPD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因此推测"痰瘀互结"可能是COPD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病机.针刺疗法可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扶正补虚、调益气血及宽胸降逆、止咳平喘,具有"化痰祛瘀"之效,可有效改善COPD的炎症反应.从"痰瘀互结"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COPD炎症反应的认识,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阐释,旨在为针刺治疗COPD提供依据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贾新华基于"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针灸药三法并用治疗肺小结节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2
《金匮要略》所载"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意指调转大气,从而斡旋全身气机的正常运行,能够恢复人体健康的生命状态.贾新华认为,肺小结节与大气有关,当大气失运、气机失调会导致身体出现肺小结节等一系列病症.肺小结节的病因可分为气机不升、气机不降、气机不升不降合而为病三方面,治法当调转大气:气机不升则补气,增加气的推动力达到升气的目的;气机不降则散气,疏通气机的运行道路实现降气;气机不升不降合而为病则调气,补气与散气同用,解决气机升降问题恢复大气流转的正常状态.治疗上发挥针刺善调气,艾灸善补气,中药善调理全身气机升降浮沉的各自优势,采取针灸药三法并用"调转大气"治疗肺小结节的治疗手段,其中,针刺选穴以大椎穴与尾闾为主,艾灸以悬灸神阙穴为主,中药以畅气散结汤为基础方加减运用,以恢复"前升后降"圆运动的运动状态促进大气流转,达到治疗肺小结节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阎艳丽教授郁证辨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阎艳丽教授辨治郁证的经验包括认识病机虚实夹杂;四诊合参毋忽于细;诸法联用主次有序;遣方用药严谨灵活,强调识病机、精辨证、灵活用药,可收满意疗效,并举验案三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肛瘘术后中医药镇痛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归纳总结肛瘘术后中医药镇痛治疗进展.方法 搜集近年来各类文献资料,归纳中医药在肛瘘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并从中药外治、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疗法等方面总结综述近年来肛瘘术后中医药镇痛治疗进展.结果 肛瘘术后治疗原则为疏通血脉、调畅气机、疏通腠理,使得局部化瘀生新,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结论 中医药疗法在肛瘘术后镇痛方面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然而,在熟悉疼痛机制、灵活个体化辨证施治的同时,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大样本量疼痛机制及中药镇痛的药理研究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