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γFM及MP-Ab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MP-Ab)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体检各项正常者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FN-γ、FM水平以及MP-Ab含量;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IFN-γ、FM水平以及MP-Ab含量;以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血清IFN-γ、FM及MP-Ab检测对支原体肺炎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10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其中72例属于急性期,31例属于恢复期;72例急性期患儿中18例为重症支原体肺炎,54例为轻症支原体肺炎.观察组中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IFN-γ、FM水平与MP-Ab含量及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观察组急性期中重症患儿血清IFN-γ、FM水平与与MP-Ab含量及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轻症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γ、FM水平及MP-Ab含量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呈现高表达,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对患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微生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这种病原体具有非细菌、非病毒特性,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临床微生物检验解释报告》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该书详细描述了各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分枝杆菌等,并针对每种微生物,列出了具体的检测样本来源,如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同时也提供了各类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和结果解释,如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痰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液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也缩短了检测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和减少复发.为规范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诊疗,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共同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结合国内外相关疾病诊治的临床经验,编写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严重感染的关系探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SLE患者继发感染和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究淋巴细胞亚群与SLE继发严重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SLE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LE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临床数据的差异;比较SLE患者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使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SLE患者严重感染组、非严重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即ROC曲线),分析其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临界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 382 名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患者有 94 名,感染发生率为 24.6%.其中,严重感染为 4.5%.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占 43.7%;其次是上呼吸道,占 13.6%.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占 64.9%;其次是病毒,占 12.8%.与非感染组相比,SLE患者感染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B细胞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SLE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P=0.012)、白蛋白(P=0.005)以及激素用量(P=0.026).与SLE患者非严重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严重感染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K细胞(P=0.039,P<0.05)和红细胞沉降率(P=0.037,P<0.05)是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NK细胞诊断SLE继发严重感染临界值为 18 个/μL,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3.2%和 77.8%.结论 从SLE病例数据分析,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白蛋白的减少、激素用量增加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外周血NK细胞减少是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致盲眼病.根据是否存在视盘水肿,ION可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其中AION更为常见(90%);根据是否患有血管炎,又可分为非动脉炎性ION和动脉炎性ION.几种类型ION的临床表现相似,但致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却明显不同,动脉炎性ION可快速致盲、致残甚至致死.所以,对于ION,需早期识别是否伴有动脉炎,确定皮质类固醇药物使用的必要性.识别并尽可能控制ION潜在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对于防止患眼复发和对侧眼发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就几种类型ION的病因、危险因素、诊断和管理做一综述,以期降低此类疾病的漏诊误治,改善其总体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某基层医院与三甲儿童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比较分级诊疗下某基层医院和三甲儿童医院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差异.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北京某基层医院及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家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谱差异.结果 基层医院纳入患儿112例,男女比例为1∶1,呼吸道病原总阳性检出率为71.43%(80/112),单种病原感染72例(64.29%,72/112),混合感染8例(7.14%,8/112,均为2种病原);三甲儿童医院纳入患儿115例,男女比例1.02∶1,呼吸道病原总阳性检出率为70.43%(81/115),单种病原感染66例(57.39%,66/115),混合感染15例(包括2种病原感染12例,10.43%,12/115;3种病原感染3例,2.61%,3/115).0~3岁婴幼儿中,基层医院与三甲儿童医院HMPV阳性检出率(52.9%,9/17;5.3%,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0,P<0.05);三甲儿童医院儿童RSV阳性检出率(44.0%,33/75)高于基层医院(23.5%,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5,P>0.05).4~15岁儿童中,基层医院Flu B阳性检出率为31.58%(30/95),三甲儿童医院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P<0.05);三甲儿童医院MP阳性检出率为37.5%(15/40),基层医院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8,P<0.05).结论 2021-2022年冬春季节北京某基层医院与三甲儿童医院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构成存在差异,各年龄段病原谱分布也不同,提示分级诊疗以及基层医院开展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败血症患儿早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TRAF6、STAT3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败血症患儿早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1例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检查均正常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药敏试验检测患儿早期感染病原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RAF6、STAT3水平;血清TRAF6、STAT3水平对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影响败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败血症患儿感染最多的菌株;研究组患儿血清TRAF6、STA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RAF6、STAT3水平随着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TRAF6、STAT3及两者联合诊断败血症的AUC分别为0.895、0.856、0.951,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Z两者联合-TRAF6=2.726,P=0.006;Z两者联合-STAT3=4.077,P<0.001);伤口感染及血清TRAF6、STAT3、IL-6、CRP、PCT表达水平升高是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败血症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清TRAF6、STAT3水平在败血症患儿中显著升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个指标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病原体二代测序辅助诊断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二代测序对少见感染、新型及复杂病原体感染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抗感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报道1例二代测序在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诊治中的辅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肾移植患者需要服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治疗,是各类感染的高危人群。罕见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是诊断及治疗的难点,抗生素覆盖病原微生物不准确和血药浓度不足均会影响疗效,增加病死率,及时且精准的鉴定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1]。现阶段病原微生物检测最常见的方法是体液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能够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找到特定感染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可区分急性和既往感染。但体液培养耗时长、灵敏度差、抗生素治疗后送检标本的阳性率更低。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取感染组织标本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PCR难以发现未知病原微生物。免疫抑制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抗体检测,诊断效率亦欠佳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可直接提取送检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快速且客观的检测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广覆盖、无偏倚、无需假设。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和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鉴别诊断中 [3,4]。本文报道1例肾移植患者,间断发热1个月,右侧鼻翼及鼻腔丘疹样溃疡形成,双侧眼睑粘膜红肿,CT见两肺大片状及结节样实性密度影,通过mNGS鉴定出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调整抗生素后病情好转,现进行分析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的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巨细胞病毒(CMV)是导致角膜内皮炎主要的病原体之一,病情严重致角膜透明性无法恢复时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复发和免疫排斥反应,术后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CMV角膜内皮炎患者接受角膜移植后应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复发,出现不明原因的内皮失代偿时要重视CMV角膜内皮炎的诊断和治疗。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手段。由于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和病毒复发风险增加,对于接受内皮移植的患者,可以考虑减少使用甚至不用免疫抑制剂。本文对CMV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不同的抗病毒及抗排斥用药方案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较为有效且合理的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