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黄芪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膜性肾病以脾肾亏虚、湿瘀阻络为核心病机,其中脾肾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膜性肾病早期多出现脾肾亏虚,伴随着病情进展加之虚气留滞,导致痰饮、血瘀、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肾络,日久形成肾络瘀阻.黄芪为补脾益肾的要药,在膜性肾病的治疗中黄芪不仅可以发挥健脾固肾生精、益气逐血通脉的作用,配伍用药可以达到祛风搜剔、敛藏固精、通滞去实、增效补虚、升阳举陷的效果.此外,强调黄芪在膜性肾病治疗应用中谨防甘满滞胃、甘温助热之弊,掌握好补脾益肾的力度,并注意用药禁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复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并认为当属本虚标实,且"阳微阴弦"是冠心病的经典阐释.研究表明,痰浊与血瘀为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也是病理产物,痰瘀互结作为冠心病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是冠心病主要证型,临床研究也证实中药复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具有确切疗效.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经典方剂、经验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复方与西药合用、中药复方联合其他中医疗法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选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虚-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正气亏虚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基础,主要涉及心、脾、肾亏虚;痰瘀互结、痹阻脉道是AS斑块形成的病机关键。临床从“虚-痰瘀”论治AS,可以“痰瘀并重,补虚为要”为治疗原则,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法,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补肾化痰活血法等治疗方法,多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斑块生长。另外,还可尝试从补虚角度对本病进行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赵冠英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介绍赵冠英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病的经验。赵老依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总结出心血管疾病分心脉不畅或心脉痹阻、气阴两虚、肾虚血瘀和心肾不交4种证型,且制定了相应的化瘀通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交通心肾4种常用治法,并举验案三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挖掘,分析探讨冠脉血运重建术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利用冠脉病中西医诊疗随访协作平台系统,采集2018年9月-2019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577例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医证型及证素、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情况、相关疾病史、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等数据,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以电话与门诊访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年。结果:入组577例患者,最终完成随访561例。①年龄分布:男性患者年龄为(61.80±11.00)岁、女性为(68.37±10.13)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男性发病年龄有早于女性的趋势。②中医证素分布:虚性证素中占比最高的为气虚(61.75%,176/285),其次为阴虚(28.77%,82/285);实性证素中占比最高的为血瘀(39.13%,108/276),其余依次有痰浊(36.23%,100/276)、气郁(20.29%,56/276)等。③中医证型分布: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中,频率高于10%的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互结伴忧郁气结证、气虚血瘀证、心胆气虚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不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中,频率高于10%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中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痰瘀互结伴忧郁气结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与不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7, P<0.01)。④相关性分析:支架植入数、LDL-C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 r分别为0.107、0.118, P<0.05),尿酸呈负相关( r=-0.127, P=0.01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治疗第6个月时,年龄[ RR(95% CI)为1.052(1.012~1.094), P=0.010]、糖尿病[ RR(95% CI)为4.561(1.028~20.238), P=0.046]是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行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70岁,男性患者发病有早于女性趋势,罹患冠心病风险较高;中医虚性证素中气虚证占比最高,实性证素中血瘀证占比最高;伴焦虑抑郁状态频率高的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伴忧郁气结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支架植入数、LDL-C与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年龄、糖尿病是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中医实证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海拔环境下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中医实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肺病科COPD合并CPHD急性加重期253例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特征及所收集的所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痰饮阻肺证与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 OR=0.419,95% CI(0.219~0.802), P=0.009]、血清降钙素原(PCT)[ OR=8.132×10 -11,95% CI(1.632×10 -16~4.1×10 -5), P<0.001]、血红蛋白(Hb)[ OR=0.971,95% CI(0.952~0.989), P=0.002]、PaCO 2[ OR=0.914,95% CI(0.853~0.980), P=0.011]呈负相关;痰浊阻肺证与性别[ OR=0.427,95% CI(0.204~0.892), P=0.024]、Hb[ OR=0.960,95% CI(0.945~0.975), P<0.001]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OR=1.061,95% CI(1.006~1.118), P=0.028]呈正相关;痰热阻肺证与Hb[ OR=0.950,95% CI(0.927~0.974), P<0.001]、心功能分级[ OR=0.468,95% CI(0.248~0.881), P=0.019]呈负相关,与PCT[ OR=1.118×10 8,95% CI(1.466×10 4~8.523×10 11), P<0.001]、血浆D-2聚体(D-D)[ OR=2.283,95% CI(1.300~4.010), P=0.004]呈正相关;痰瘀阻肺证与心功能等级[ OR=0.309,95% CI(0.167~0.570), P<0.001]呈负相关,与Hb[ OR=1.060,95% CI(1.042~1.078), P<0.001]呈正相关;痰湿瘀热证与PCT[ OR=1.266×10 -13,95% CI(1.658×10 -21~0.100×10 -4), P<0.001]、SaO 2[ OR=0.934,95% CI(0.892~0.979), P=0.004]、LVEF[ OR=0.896,95% CI(0.826~0.971), P=0.008]、D-D[ OR=0.030,95% CI(0.002~0.508), P=0.015]呈负相关,与CRP[ OR=1.042,95% CI(1.018~1.067), P<0.001]、RBC[ OR=3.411,95% CI(1.684~6.910), P<0.001]、心功能分级[ OR=8.573,95% CI(2.410~30.504), P<0.001]、肺动脉压差[ OR=2.091,95% CI(1.243~3.516), P=0.005]呈正相关。 结论: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痰浊阻肺证候;PCT和D-D为痰热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Hb升高为痰瘀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为痰湿瘀热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动脉活检诊断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86岁。因右眼视力骤降10 h伴幻觉,于2021年5月24日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发病3 d前有阵发性黑矇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病史、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手动、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0、19.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瞳孔4 mm,相对性瞳孔传导阻滞(RAPD)(+),晶状体混浊N2C3P1;左眼瞳孔3 mm,晶状体混浊N2C3P2。眼底检查:右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白垩样"外观,颞下视盘黄斑束水肿苍白,动脉变细;左眼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平复,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 图1A)。怀疑巨细胞动脉炎(GCA)可能当天转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完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盘水肿增厚,信号增强,视盘黄斑束之间内核层信号增强( 图1B)。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右眼视盘上方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视盘颞侧呈无灌注区( 图1C)。左眼OCT、OCTA检查均未见异常。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右侧视神经稍粗,未见明显强化( 图1D)。眼部血管B型超声检查,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左眼睫状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双侧颞浅动脉管壁明显增厚( 图1E)。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68×10 12个/L ↓,白细胞2.33×10 9个/L↓,血红蛋白(Hb)116 g/L ↓,C-反应蛋白(CRP)17.1 mg/L ↑,红细胞沉降率(ESR)33 mm/h ↑;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及血清快速反应、γ体外释放试验(IGRAs)、抗心磷脂抗体以及Torch系列阴性;病毒性肝炎指标阴性。诊断:GCA。予以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5 g冲击治疗,并于2 d后行右侧经颞动脉活检(TAB)。手术中可见患者右眼颞动脉管壁明显增厚( 图1F)。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厚壁血管,管壁外层疏松,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及多核巨细胞( 图1G)。修正诊断:GCA、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AION)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LAO)。更改治疗方案: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0.25 g/d,连续服用3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维持联合活血化瘀治疗。出院3个月后复查,患者右眼BCVA恢复至0.05,左眼BCVA 0.6。实验室检查:ESR 6 mm/h,CRP 3.61 mg/L,均下降至正常水平。眼部血管B型超声检查,双眼睫状后动脉血流参数基本正常。继续随访半年,患者双眼视力无进一步提高,未出现全身其他系统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了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8个中药注射剂主要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其中喜炎平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适用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痰热清注射液适用于痰热阻肺证患者,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热入营血,内陷心包证患者,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内闭外脱证和阳气暴脱之厥脱证患者,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参麦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注意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虫类药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缺血性心肌病(ICM)关键病机为心脉痹阻,具有久病入络的特点,临床组方配药常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经活络功效的药物.而虫类药性善攻逐走窜,兼具破血祛瘀与搜风剔络之功效,对于ICM尤为适宜.在临床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虫类药,可扬肝之性、疏肝之郁、逐络之瘀、畅行气血,收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