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水平血嗜酸粒细胞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的984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依据入院时外周血EOS计数分为2组,EOS组(EOS≥150 cell/μl,329例)及非EOS组(EOS<150 cell/μl,65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感染指标、血气分析、并发症、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1)基线资料:2组间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感染指标:EOS组中性粒细胞计数[4.44×10 9/L(2.52×10 9/L)]、C-反应蛋白[10.7(32.79) mg/L]及D-二聚体[191(179) μg/L]均低于非EOS组[5.12×10 9/L(3.71×10 9/L),16.2(48.09) mg/L,286(482) μg/L],淋巴细胞计数[1.46×10 9/L(0.76×10 9/L)]显著高于非EOS组[1.09×10 9/L(0.78×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4.193、2.311、4.354、9.979, P值均<0.05)。(3)动脉血气分析:EOS组Ⅱ型呼吸衰竭发生率(31.3%)显著低于非EOS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588, P<0.01)。(4)并发症:EOS组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9.8%)低于非EOS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60, P<0.05)。(5)静脉用抗菌药物比例:EOS组(68.9%)显著低于非EOS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095, P<0.01)。(6)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EOS组静脉使用人数比例、静脉用总剂量、及吸入型总剂量[7.3%,140(135)mg,21(25)mg]显著低于非EOS组[12.8%,160(175)mg,24(3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53, U=2.672、2.325, P值均<0.05)。(7)住院天数:EOS组[9(5)d]明显低于非EOS组[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986, P<0.05)。 结论:以血EOS增多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其急性加重可能多因非感染因素引起,对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更加敏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较少且住院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在10家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以AECOPD合并IPA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住院时间段及医院1∶2匹配,并在Excel 2003软件使用随机函数选出不合并曲霉感染的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COPD 患者合并IPA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14 007例,其中合并IPA的患者300例,患病率为2.14%。按上述匹配原则纳入600例不合并曲霉感染的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年龄分别为(72.5±9.7)、(73.5±10.3)岁,男性分别占78.0%(234例)和76.8%(461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例组的预后明显较对照组差,表现为住院时间[ M( Q1, Q3)]更长[14(10~20)d 比11(8~15)d, P<0.00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比例更高[16.3%(49例)比10.0%(60例), P=0.006],死亡率更高[4.0%(12例)比1.3%(8例), P=0.011],同时住院费用更高(2.80万元比1.37万元, P<0.001)。病例组的吸烟指数,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临床特征方面,病例组咳嗽、咳痰、脓痰、咯血、发热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影像上合并有支气管扩张、肺大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糖尿病( OR=1.559,95% CI:1.084~2.24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OR=1.476,95% CI:1.075~2.028)、支气管扩张( OR=1.506,95% CI:1.092~2.078)、肺大泡( OR=1.988,95% CI:1.475~2.678)、血清白蛋白<35 g/L( OR=1.786,95% CI:1.325~2.406)是AECOPD合并IPA的相关因素。 结论:AECOPD患者合并IPA的发病率较高,预后差。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肺大泡、低蛋白血症是AECOPD合并IPA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中医实证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海拔环境下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中医实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肺病科COPD合并CPHD急性加重期253例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特征及所收集的所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痰饮阻肺证与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 OR=0.419,95% CI(0.219~0.802), P=0.009]、血清降钙素原(PCT)[ OR=8.132×10 -11,95% CI(1.632×10 -16~4.1×10 -5), P<0.001]、血红蛋白(Hb)[ OR=0.971,95% CI(0.952~0.989), P=0.002]、PaCO 2[ OR=0.914,95% CI(0.853~0.980), P=0.011]呈负相关;痰浊阻肺证与性别[ OR=0.427,95% CI(0.204~0.892), P=0.024]、Hb[ OR=0.960,95% CI(0.945~0.975), P<0.001]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OR=1.061,95% CI(1.006~1.118), P=0.028]呈正相关;痰热阻肺证与Hb[ OR=0.950,95% CI(0.927~0.974), P<0.001]、心功能分级[ OR=0.468,95% CI(0.248~0.881), P=0.019]呈负相关,与PCT[ OR=1.118×10 8,95% CI(1.466×10 4~8.523×10 11), P<0.001]、血浆D-2聚体(D-D)[ OR=2.283,95% CI(1.300~4.010), P=0.004]呈正相关;痰瘀阻肺证与心功能等级[ OR=0.309,95% CI(0.167~0.570), P<0.001]呈负相关,与Hb[ OR=1.060,95% CI(1.042~1.078), P<0.001]呈正相关;痰湿瘀热证与PCT[ OR=1.266×10 -13,95% CI(1.658×10 -21~0.100×10 -4), P<0.001]、SaO 2[ OR=0.934,95% CI(0.892~0.979), P=0.004]、LVEF[ OR=0.896,95% CI(0.826~0.971), P=0.008]、D-D[ OR=0.030,95% CI(0.002~0.508), P=0.015]呈负相关,与CRP[ OR=1.042,95% CI(1.018~1.067), P<0.001]、RBC[ OR=3.411,95% CI(1.684~6.910), P<0.001]、心功能分级[ OR=8.573,95% CI(2.410~30.504), P<0.001]、肺动脉压差[ OR=2.091,95% CI(1.243~3.516), P=0.005]呈正相关。 结论: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痰浊阻肺证候;PCT和D-D为痰热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Hb升高为痰瘀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为痰湿瘀热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国内7家三甲医院因AECOPD住院的6 668例患者,收集病史、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等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经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 668例患者中,128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1.9%。AECOPD院内死亡组患者的年龄为(81±9)岁,明显高于生存组[(72±11)岁, P<0.001]。AECOPD院内死亡组患者合并长时间卧床、高血压、3个月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炎、2型糖尿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生存组(均 P<0.05)。AECOPD院内死亡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8 d,明显长于生存组(9 d, P<0.00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也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均 P<0.05)。AECOPD院内死亡组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而白细胞计数、天冬氨酸转氨酶、血肌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尿钠肽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明显高于生存组(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 OR=3.82,95% CI:2.36~6.18, P<0.001)、长时间卧床( OR=2.95,95% CI:1.79~4.86, 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OR=1.85,95% CI:1.14~3.00, P=0.012)、肺炎( OR=2.75,95% CI:1.65~4.60, P<0.001)、有创机械通气( OR=7.33,95% CI:4.40~12.21, P<0.001)、无创机械通气( OR=3.73,95% CI:2.30~6.04, P<0.001)、贫血( OR=2.03,95% CI:1.21~3.42, P=0.008)、降钙素原>0.5 ng/ml( OR=2.38,95% CI:1.41~4.02, P=0.001)是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80岁)、长时间卧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贫血、降钙素原>0.5 ng/ml是AECOPD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发大量液气胸的无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伴发大量液气胸且无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1例伴发大量液气胸且无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同时以"类风湿关节炎""气胸"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以"rheumatoid arthritis""pneumothorax"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结果: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以咳嗽、咳痰、发热、喘息等类感染样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无明显关节症状,入院时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炎",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在院期间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后伴发严重气胸,分别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及闭式引流术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清学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均阳性,胸部CT动态分析病灶呈游走样改变,修订诊断为"类风湿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应用甲强龙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好转。共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49篇,经筛选整理共有10例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气胸患者。其中6例因靠近胸膜处类风湿结节破溃进入胸腔致自发性气胸;3例因长期服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致自发性气胸;仅有1例患者自发性气胸出现在关节症状前;有2例患者在气胸基础上并发了支气管胸膜瘘。结论:肺脏因其具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系统成为继心血管系统后类风湿关节炎最常侵犯的关节外器官,伴发大量液气胸且无明显关节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罕见。临床医师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准确诊断,以免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AE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止咳、平喘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1 s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及血清hs-CRP、BNP等因子的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44/48)和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43.15±6.04)%和(38.96±5.67)%,6MWD分别为(294.86±30.11)m和(261.35±25.88)m,FEV 1分别为(2.36±0.69)L和(1.75±0.52)L,FVC分别为(3.58±0.51)L和(2.96±0.45)L,hs-CRP分别为(4.47±1.25)mg/L和(7.86±2.01)mg/L,BNP分别为(418.25±32.25)ng/ml和(496.52±43.21)ng/ml,血沉(ESR)分别为(16.78±2.11)mm/h和(21.02±1.69)mm/h,内皮素-1(ET-1)分别为(54.26±6.45)ng/ml和(73.21±8.24)ng/ml,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22.63±8.45)ng/L和(31.85±12.2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4/48)和4.17%(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并发肺心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肺功能,调节hs-CRP、BNP等细胞因子,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分期辨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反复发作并呈渐进性加重为特点.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本病病机可责之气虚、血瘀、痰饮水湿交互为患,治疗当气血水并调,可采取分期辨治.缓解期患者辨证多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补虚、活血化瘀.急性加重期属痰瘀交阻证者,当治以化痰平喘、祛瘀通络;属阳虚水泛证者,当治以温肾逐寒、扶脾利水;属气血水失调并重导致的心力衰竭者,则治宜益气温阳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44)和未发生组(n=4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分析NLR对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病程长于未发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二氧化碳总量(TCO2)、NLR高于未发生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未发生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大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14,95%CI(1.426~3.75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AUC为0.877[95%CI(0.790~0.937)],最佳截断值为4.2,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1%.结论 NLR是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时间(LHS)延长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指标.方法 根据LHS将298 例AECOPD患者分为正常LHS组(LHS≤7 天,106 例)和延长LHS组(LHS>7 天,192 例),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ECOPD患者LHS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Nomogram、效验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曲线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可视化.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高血压病、发热患者比例、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EU%、淋巴细胞计数(LYM)%、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动脉血气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合并CPHD均为AECOPD患者LHS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HS延长及LHS天数均与AECOPD患者年龄和合并CPHD呈显著正相关(P<0.05).效应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该Nomogram模型与真实数据具有良好的预测一致性和准确性,DCA曲线显示Nomogram的风险阈值介于0.41~0.72 时,该模型的预测净获益>0,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结论 高龄和合并CPHD的AECOPD患者预后较差,需早期给予更有力的干预措施,并密切检测病情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风险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继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46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和未感染组(4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采样1000次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校准曲线中的平均绝对误差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模型的区分度,并依据列线图评分对纳入的AECOPD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 48例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AECOPD患者共检出30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明显较长,近1年内AECOPD发作≥1次、COPD病情3~4级、肺源性心脏病、低白蛋白血症、辅助通气时间≥14d、气管插管、应用抗生素种类≥3种、住院时间≥21d、抗生素应用时间≥14d、入院时血糖≥11.10mmol/L、近1年内因病情加重住院、确诊真菌感染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0.5ng/ml、入院前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的比例均明显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源性心脏病、抗生素应用时间≥14d、入院前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入院时血糖≥11.10mmol/L、确诊真菌感染时PCT≥0.5ng/ml、低白蛋白血症是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Bootstrap法内部验证,验证前后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95%CI 0.825~0.933)和0.870(95%CI 0.812~0.925),敏感度分别为89.59%和89.67%,特异度分别为91.80%和91.78%.通过列线图评分可将受试者分为低危(<112分)、中危(≥112分且<165分)和高危(≥165分)患者.结论 肺源性心脏病、低白蛋白血症、入院前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时间≥14d、气管插管、入院时血糖≥11.10mmol/L、确诊真菌感染时PCT≥0.5ng/ml是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对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