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病情披露心理体验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评价与整合医护人员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制订全面且有针对性的癌症病情告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BSCO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John Wiley、PsycINFO数据库中关于医护人员癌症披露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8 月.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 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 15 篇文献,提炼出 20个结果,归纳为 8个类别,3 个整合结果:癌症病情披露的情绪体验;癌症病情披露的障碍因素;癌症病情披露的策略.结论 医护人员在癌症病情披露时存在诸多阻碍,如缺乏癌症披露的条件、患者自主权意识薄弱、语言沟通障碍等,其心理体验复杂多样,既有帮助患者的积极情绪,也存在着职业上的道德困扰及对患者得知真相后的担忧等.需关注医护人员癌症病情披露的真实感受,加强医护合作,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癌症病情披露组织环境以及社会支持,帮助其自我调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沟通模型的晚期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两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沟通模型构建晚期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及实施方法,以减轻临床病情告知难度。方法:于2022年1—10月,以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共情沟通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法、质性访谈和专家论证会构建晚期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条目。结果:文献分析共纳入18篇文献。质性访谈共访谈20名受访者(包括4名医生、11名护士和5例患者),男6名,女14名,年龄(35.94 ± 8.03)岁。专家论证会共有8名专家参与论证,男2名,女6名,年龄(41.88 ± 6.58)岁。最终构建出符合我国临床实践的晚期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的具体条目及话术,共构建包括沟通前准备、常规沟通策略和沟通不畅的处置策略3条一级条目,16条二级条目,53条三级条目。条目重要性评分4.50~5.00分,条目变异系数为0~0.12。结论:基于沟通模型构建的晚期癌症患者病情告知沟通策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以作为告知晚期癌症患者病情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HARE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应用SHARE模式对肿瘤患者坏消息的告知进行调查分析,为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首次入院并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充分采取家属意见,12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告知,避开患者,对患者家庭主要成员进行集体告知,解答疑问,由家庭成员研究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告知。观察组采用SHARE模式告知癌症患者坏消息,通过创造独立的告知环境,运用患者能够听懂并且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坏消息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信息,包括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疾病及术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情绪,尽全力减轻被告知者的担心和疑虑。结果:应用SHARE告知患者坏消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癌痛情况,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安宁疗护过程中,患者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正确的应用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在肺癌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在肺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SPIKES对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erth希望量表(HHI)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HAMA(13.84±3.04)、HAMD(15.87±2.1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079、7.232;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HHI总分(34.53±9.25)分,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7.24±2.6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550、3.641; P<0.05)。 结论:开展SPIKES对肺癌患者护理能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指数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行为动力干预结合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行为动力干预结合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22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61例,参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对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应用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3个维度评分及HHI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均 P<0.05);试验组GSE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 结论:应用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针对干预肺癌介入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希望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阻碍与促进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家属告知老年癌症患者病情的阻碍与促进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6名老年癌症患者的家属,并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质性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结果:共提炼出8个主题。阻碍因素包括综合患者性格及经历,推测患者接受度;结合病情现状,预测告知后将加剧悲伤;缺乏支持;沟通障碍。促进因素包括综合患者性格及意愿做出推测;有知晓病情的需要;维护家庭氛围和家庭文化;参考外部相关信息。结论: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存在诸多阻碍和促进因素,医务人员及家属不能一味隐瞒病情,应重视患者表达、尊重患者的意愿,结合患者既往经历及现状为其提供个性化告知及照护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定期家庭随访对胸腔镜食管癌术后饮食恢复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电话支持和定期家庭随访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随访方式,出院时由责任医师和护士告知饮食添加原则、食物选择和门诊随访时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出院后由医生和护士组成随访小组,定期进行一对一电话指导生活方式和饮食注意事项,并每月进行家庭随访一次;责任医师和护士在微信群里定期进行食管癌术后健康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恢复和饮食注意事项,并定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术后康复问题。6个月后门诊随访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简明膳食自评工具评分(SDSAT)、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癌症疲乏评分(CFS)和对医护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随访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DS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ORCT 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F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电话、互联网和定期家庭随访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饮食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偏好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全面了解老年癌症患者在被告知病情过程中的偏好,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偏好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采用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将文献提取出的27个主题归纳成10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告知方式偏好;告知内容偏好;告知过程的支持偏好.结论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重视老年癌症患者在病情告知过程中的多元化偏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效提升老年癌症患者依从性、治疗效果与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胃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及文献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4/4/6
随着癌症患者预后的逐渐改善,胃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胃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罕见,当患者因肾细胞癌手术病史久远未告知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时,胃镜检查为非特异性表现以及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可能会导致胃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漏诊风险. 本研究回顾1 例胃镜活检标本诊断的胃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特点进行探讨,以提高病理医生对这种罕见病变认识的敏锐性,将其包括在日常胃黏膜活检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管理. 该病例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评估-告知-干预"模式在乳腺癌患者病情告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评估-告知-干预"病情告知模式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及治疗决定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3 月至 6 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 12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58).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情告知:由医生将乳腺癌诊断、病情及治疗方法告知家属或患者,护士不主动参与告知过程,对家属要求保密者予以配合.试验组构建并实施"评估-告知-干预"病情告知模式:护士在评估患者身心状态及家属对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基础上,运用 SHARE模型进行医护合作完成首次病情告知和日常病情告知,同时针对患者获知坏消息后的负性情绪和消极反应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及治疗决定选择情况.结果 两组入组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为(34.05±3.71)分和(41.84±4.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5±4.83)分和(47.82±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希望水平总分(35.91±3.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8±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决定选择(共享式决定 83.93%,主动决定 3.57%,被动决定12.50%),对比对照组(共享式决定 64.91%,主动决定 3.51%,被动决定 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评估-告知-干预"模式进行乳腺癌患者病情告知,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及促进患者参与自我治疗决定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