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榄香烯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恶性肿瘤发病不易被发现,且进展较快,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些从本草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功效的天然产物,近年来被国内外研究者重点关注.榄香烯作为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是中草药姜科植物温莪术提取和分离出来的.现综合大量文献发现,β-榄香烯在肿瘤细胞诱导凋亡方面、侵袭和转移的抑制方面、免疫调节方面、逆转肿瘤耐药等多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递送系统有助于β-榄香烯,使β-榄香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NA甲基化在HPV相关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DNA甲基化作为最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对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具有重要调节功能,异常DNA甲基化水平和分布模式与癌症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DNA甲基化及宿主DNA甲基化的研究越来越多,结果显示两者在宫颈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DNA甲基化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中致癌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3年国际癌症报告联盟软组织肿瘤规范化报告数据集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分子特征复杂多样,病理诊断极具挑战性[1-3].目前已有临床指南强调准确报告的重要性,病理要素在个体和群体层面肿瘤治疗中的核心作用日趋显著.标准化和结构化病理报告对于患者管理、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肾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据202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肾癌发病率为3.99/10万,死亡率为1.39/10万。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普及,目前超过50%的肾癌是在其他疾病的检查中意外发现,晚期阶段患者比例明显下降。尽管我国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69.8%,但不同地区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为进一步推动肾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肾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等国家级肾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肾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免疫相关肝损伤(IML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ICI导致IMLI患者,对其基本情况、肿瘤治疗情况、IMLI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29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7例(58.6%),女性12例(41.4%),中位年龄65岁;从使用ICI至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治疗周期为3个,中位时间为78 d。48.3%(14/29)的IMLI患者无明显症状,51.7%(15/29)的有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乏力、发热和黄疸等症状,13例(44.8%)同时伴有其他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29例IMLI的临床分型为肝细胞型18例(62.1%),胆汁淤积型4例(13.8%),混合型7例(24.1%)。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TCAE)分级,严重(≥3级)病例占86.2%(25/29);按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DILI指南)分级,严重(≥2级)病例占34.5%(10/29)。29例患者在发生IMLI后均暂停ICI治疗,28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中7例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或人免疫球蛋白、人工肝治疗;22例(75.9%)好转,7例(24.1%)未愈(包括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无法判断1例)。3例患者肝功能好转后重新启用ICI治疗,IMLI均未复发。结论:IMLI多发生于ICI治疗后2~3个月,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最常见,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停用ICI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经权衡利弊在严密监测下可以重启ICI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铁死亡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列腺癌是一种影响全球男性健康的高发疾病,是男性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铁死亡是以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积累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和自噬等调节死亡模式。铁死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它与癌症的起始、进展和抑制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突破点。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的相关机制,并详细介绍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SEER数据库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是头颈部的罕见肿瘤,异质性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治疗结局与组织病理学、临床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受临床研究病例数量的限制,目前学界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治的部分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如何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仍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开展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可信度更高的结论。本综述旨在总结基于SEER数据库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研究进展,为读者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食管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食管癌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食管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爱思唯尔胃、胃食管结合部与食管癌临床诊疗路径2022中国版》更新与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一直是各大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方向。近年来,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与食管癌的基础研究、预防筛查和诊疗水平均有了很大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同地区间的诊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与食管癌在病因学、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等方面与欧美国家差异较大,因此,欧美国家的相关指南无法完全满足我国肿瘤规范化治疗的临床实践。2021年,爱思唯尔科研信息分析公司推出了胃、胃食管结合部与食管癌临床诊疗路径中国版,并于2022年完成第1次更新,旨在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022中国版临床路径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诊疗指南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经验,遵循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推广应用,并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