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及精浆IL-38、Ang-1水平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及精浆中白介素-38(IL-38)、血管紧张素-1(Ang-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精液质量分为少弱精子组(n=61)和正常精子组(n=47).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血清及精浆IL-38、Ang-1水平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少弱精子组患者精液质量及精浆果糖、中性α-葡糖苷酶(NAG)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精子组,精浆IL-38及Ang-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精子组(P<0.05);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及精浆IL-38、Ang-1表达水平与精液质量及精浆果糖、NAG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患者血清及精浆IL-38、Ang-1水平高于正常精子患者,且IL-38、Ang-1水平与精液质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矽肺合并肺部感染全身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谱在老年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9年10月,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矽肺患者167例为调查对象,分为矽肺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5例作为感染组,其中Ⅰ期矽肺41例,Ⅱ期矽肺38例,Ⅲ期矽肺36例;矽肺不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2例作为不感染组;选择同期院内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对象进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水平检测并统计分析相关实验数据。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感染组的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不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治疗前后的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感染组的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感染组Ⅰ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Ⅲ期患者治疗前IL-6、IL-10、IL-17A和IFN-γ水平更高;与感染组Ⅱ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Ⅲ期患者治疗前IL-6、IL-17A水平更高;与感染组Ⅰ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Ⅱ期患者IL-10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指标诊断老年矽肺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IL-6的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10),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98.1%。 结论:IL-6、IL-10等细胞因子检测在老年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早期诊疗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及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介素-10、趋化因子受体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外科进行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8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将所得石蜡标本分为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IL-10与CXCR7表达情况,同时将IL-10与CXCR7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中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88.24% & 14.71% & 0.00%,75.00% & 32.35% & 15.63%, P均<0.05)。68例PCT患者中IL-10高表达38例(55.88%),IL-10低表达30例(44.12%);CXCR7高表达32例(47.06%),CXCR7低表达36例(52.94%);IL-10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呈明显正相关( r=0.486、0.509、0.468、0.422、0.629、0.674, P均<0.05);CXCR7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0.425、0.563、0.490、0.287、0.481, P均<0.05)。 结论:PTC患者癌组织中IL-10及CXCR7呈高表达状态,其中IL-1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有关,两者均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表达TRIM27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减轻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过表达三基序蛋白27(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TRIM27)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病毒组(AAV-GFP组)、假手术+过表达TRIM27组(AAV-TRIM27组)、SAP+对照病毒组(SAP+AAV-GFP组)、急性+过表达TRIM27组(SAP+AAV-TRIM27组),每组各6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4 mg/kg)制作小鼠SAP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病毒组通过腹腔注射对照或者TRIM27过表达腺相关病毒(2×10 11 μg/只)。各组小鼠建模后72 h处死收集血清及胰腺组织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介素1b(interleukin-1b, IL-1b)、IL-6、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以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等表达,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损伤,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Ly6g阳性炎症细胞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测定胰腺组织中p-p65、p65、p-ASK1、ASK1、p-JNK、JNK、p-p38、p38等蛋白表达。 结果:小鼠SAP后胰腺组织中TRIM27表达显著下调( P<0.05);通过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RIM27后,小鼠胰腺组织中TRIM27表达显著上调( P<0.05)。AAV-GFP组与AAV-TRIM27组小鼠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P+AAV-GFP组相比,SAP+AAV-TRIM27组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TNF-α、IL-1b、IL-6、MCP-1水平显著降低,胰腺组织中MDA降低、SOD和GSH升高,MPO、Ly6g等炎症细胞表达显著减少,同时p-p65、p-ASK1、p-JNK、p-p38等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5)。 结论:TRIM27过表达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小鼠急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ALAT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2型糖尿病足(D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D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联合APG治疗。观察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经皮氧分压(TcPO 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水平,PBMCs中MALAT1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LAT的表达改变(△MALAT1)与治疗总有效率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 vs 73.33%(22/30), 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尿酸(UA)、白细胞(WBC)、TNF-α和IL-6均较前降低,HIF-1α、VEGF和MALAT1较治疗前升高(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UA、HIF-1α、VEGF和MALA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F患者△MALAT1与TNF-α( r=-0.61, P=0.02)、IL-6( r=-0.52, P=0.04)、WBC( r=-0.53, P=0.03)呈负相关,与VEGF( r=0.58, P=0.03)、HIF-1α( r=0.54, P=0.03)呈正相关。△MALAT高改变组DF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88.37%(38/43) vs 73.68%(14/19),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PG可明显上调MALAT的表达,改善创面组织血液灌注、创面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且MALAT表达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DF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疗法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房水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眼科收治DME 50例(8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5例(42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B组,25例(38眼),接受玻璃体切除及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比较两组房水中VEGF、IL-6、IL-8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房水中VEGF、IL-6及IL-8均低于术前,B组术后房水中VEGF、IL-6及IL-8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天和3个月,两组CMT及视力优于术前,B组CMT及视力优于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降低DME患者房水中VEGF、IL-6及IL-8水平,改善患者CMT及视力,且可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淫羊藿苷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 n=12):假手术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组)、失血性休克复苏+淫羊藿苷组(HI组)和失血性休克复苏+淫羊藿苷+SSK1组[HIS组,其中SSK1为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激动剂]。H、HI和HIS组小鼠通过股静脉放血回输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HI和HIS组在复苏第2天行淫羊藿苷(10 mg/kg)灌胃,连续7 d;C组和H组仅向小鼠灌胃含二甲基亚砜的等量0.9%氯化钠溶液。HIS组小鼠在复苏第2天行SSK1(0.5 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C、H和HI组仅向腹腔注射含二甲亚砜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术后15 d,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恐惧条件实验评价小鼠认知功能。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特异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及焦亡神经胶质细胞特异蛋白并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含量及星形胶质细胞焦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焦亡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 、IL-18、磷酸化p38MAPK和总p38MAPK的表达。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 q检验。 结果: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4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50.75, P<0.05)。H组、HI及HIS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22.7±6.9),(40.1±7.0),(22.5±7.5)]显著低于C组(58.5±11.2),HI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高于H组,HIS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低于HI组(均 P<0.05)。恐惧条件实验显示,4组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54, P<0.05)。H组、HI及HIS组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21.8±5.0)%,(38.4±7.4)%,(21.3±4.2)%]显著低于C组[(49.1±7.0)%],HI组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高于H组,HIS组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低于HI组(均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组、HI及HIS组小鼠海马CA1区MAP2荧光强度[(35.3±9.3)%,(63.3±6.1)%,(28.7±10.3)% ]低于C组(106.7±19.7)%,而星形胶质细胞焦亡率[(24.5±4.2)%,(9.3±1.5)%,(22.1±3.3%)]高于C组(3.4±2.0)%,HI组小鼠MAP2荧光强度高于H组,星形胶质细胞焦亡率低于H组,HIS组小鼠MAP2荧光强度低于HI组,星形胶质细胞焦亡率高于HI组(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组、HI及HI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18、磷酸化p38MAPK/总p38MAPK比值显著高于C组,HI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18、磷酸化p38MAPK/总p38MAPK比值显著低于H组,HI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18、磷酸化p38MAPK/总p38MAPK比值显著高于HI组(均 P<0.05)。 结论:淫羊藿苷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后认知障碍及星形胶质细胞焦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磷酸化p38MAPK上调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 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 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P<0.01), OR均大于>3:95% 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 结论:广州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X线照射增加肺癌细胞A549产生IL-8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照射对肺癌细胞A549产生IL-8的影响及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X线照射A549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上清,细胞RNA以及蛋白质,采用RT-PCR检测照射后A549细胞IL-8 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照射后A549细胞IL-8 mRNA表达水平,行ELISA检测照射后上清中IL-8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后A549细胞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采用p38 MAPK抑制剂、NF-κB抑制剂及ROS清除剂预处理细胞,ELISA验证抑制剂对照射诱导A549细胞产生IL-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照射增加A549细胞的IL-8的表达水平,并具有剂量、时间效应。照射激活A549细胞中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分子。抑制p38 MAPK和抑制NF-κB能够阻断照射诱导A549细胞产生的IL-8。抑制ROS后并不能抑制照射诱导A549细胞产生的IL-8。结论:X线照射能增加A549细胞IL-8的产生,可能与通过激活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并呈ROS非依赖性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