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RAS抑制剂AMG510联合放疗激活肺癌免疫动物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AMG510与放疗联合能否通过提高抗肿瘤免疫增加疗效.方法 体外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小鼠Lewis肺癌细胞系(LLC)对AMG510的敏感性,并对LLC进行RAS基因测序.使用C57BL/6小鼠构建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放疗(RT)组、AMG510组和AMG510+RT组],分别接受AMG510和(或)放疗的治疗方式,观察抑制肿瘤生长的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情况.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基因表达测序,使用热图及信号通路富集等方法分析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中的中位数检验.结果 LLC细胞同时具有KRAS G12C和NRAS Q61H位点突变.CCK8结果显示,AMG510单药对LLC生长抑制至63%.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MG510单药控制肿瘤生长作用有限,但联合放疗后肿瘤生长体积受到明显控制,优于任何单一治疗(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MG510+RT组的肿瘤浸润CD3+T、CD4+T 和 CD8+T 细胞的比例为 3.29%(2.81%,6.44%)、1.04%(0.72%,2.43%)和 2.16%(0.93%,4.19%),相较于其他3组浸润增加,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趋势与流式细胞术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MG510+RT组与对照组和RT组相比,能够增加干扰素(IFN)-γ+T细胞的浸润(均P=0.009),但调节性T细胞(Treg)及巨噬细胞浸润数量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2和0.50,P值分别为0.528和0.918.基因测序分析显示,AMG510联合放疗对比对照组差异基因数据最多,包括399个上调和46个下调的基因,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上调.AMG510联合放疗及AMG510单药均能够增强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AMG510与放疗联合能够显著抑制KRAS G12C突变肺癌生长,提高T细胞相关的肿瘤免疫,具有一定转化医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基因C12ORF56在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C12ORF56(chromosome 12 open reading frame 56)是一个位于人染色体12长臂14.2区、且目前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在多种正常组织及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但是C12ORF56在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C12ORF56在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特征、细胞生理功进行了探讨.方法 在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了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的C12ORF56 mRNA 的转录水平;并使用 LinkedOmics、Metas-cape、String 和GSEA等工具对C12ORF56及其关联的分子调控网络在肺癌病理过程中的潜在细胞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预测;通过EdU和CCK-8法评估了特异性siRNA靶向敲降C12ORF56 mRNA对肺癌细胞系NCI-H1073增殖的影响;应用RT-qPCR检测肺癌细胞周期各阶段中C12ORF56的转录水平;采用Jaspar在线工具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明确了影响肺癌细胞系中C12ORF56基因转录的启动子核心区域.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织,C12ORF56转录本在肺癌组织、特别是在鳞状细胞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靶向敲降C12ORF56明显抑制了肺癌细胞NCI-H1703的增殖.结论 C12ORF56转录水平在肺癌组织、特别是鳞状细胞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上调的C12ORF56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参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羟肟酸类化合物对突变型EGFR细胞的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设计并合成具有抗突变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驱动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一系列异羟肟酸类衍生物由起始原料4-氯-7H-吡咯并[2,3-d]嘧啶经 7 步化学反应合成而得,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对野生型 EGFR(H460 和 A549)和突变型 EGFR(PC9、HCC827 和H1975)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结果 10 个异羟肟酸类目标化合物结构由NMR和MS谱鉴定确证.活性研究表明,以直链烷基取代的异羟肟酸衍生物(A1、A2 和A4-A6)能有效抑制突变型EGFR细胞系的增殖,而其他化合物如A3 和B1-B4 则无法有效抑制上述细胞的增殖.其中,化合物A4表现最优,不仅能高效抑制突变型EGFR细胞系PC9、HCC827 和H1975 细胞系的增殖,ID50 值小于7 μmol·L-1,与阳性对照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SAHA)生物活性相似,而且选择性较好,其抑制野生型EGFR细胞系H460 和A549 增殖的ID50值大于32 μmol·L-1.结论 化合物A4 可作为突变型EGFR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度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246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特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46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特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集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246的表达水平。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系随机分为miRNA对照组和miR-1246组,采用miRNA对照和miR-1246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和上皮间质转化分析miR-1246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246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miR-1246表达水平(1.07±0.19)明显高于miR-1246组(0.6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60, P<0.05)。miRNA对照组吸光度值(1.95±0.06)明显高于miR-1246组(1.5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90, P<0.05)。miRNA对照组划痕愈合率[(90.20±6.57)%]明显高于miR-1246组[(74.56±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51,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31.00±16.37)个]明显高于miR-1246组[(94.17±5.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77,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表达水平(0.87±0.06、0.71±0.06)明显低于miR-1246组(1.27±0.04、1.2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40、7.839,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素(N-cadherin)和TWIST1表达水平(1.14±0.14、1.25±0.05)明显高于miR-1246组(0.81±0.05、0.9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74、14.270, P<0.05)。CXCR4是miR-1246的靶基因。癌旁组织CXCR4蛋白表达水平(1.03±0.13)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60,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CXCR4蛋白表达水平(1.17±0.11)明显低于miR-1246组(0.8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89, P<0.05)。 结论:miR-1246通过靶向调节CXCR4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KIF23在肺腺癌中的功能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nesin superfamily 23,KIF2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以及其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分析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中KIF2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肺腺癌患者生存周期,对KIF23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系中KIF23的表达水平,使用shRNA-KIF23病毒感染细胞,沉默KIF23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KIF23在肺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表明KIF23在肺腺癌(515例)中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患者生存周期分析表明高表达KIF23患者358例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短于低表达KIF23患者361例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1.35,95% CI:1.06~1.70, P=0.013);GSEA结果提示KIF23高表达组的肺腺癌患者255例中心体相关通路和G2/M检查点通路富集程度高于KIF23低表达组患者255例。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shRNA-KIF23的H1299和A549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F分别为55.45和64.93,均 P<0.001)。转染shRNA-KIF23的H1299和A549细胞的侵袭率也低于对照组( F=68.16和175.00,均 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除第1天外,在第2、3、4、5天H1299和A549肺癌细胞系的2个KIF23敲低组的增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99细胞 F值分别为72.74、113.60、46.93、93.48;A549细胞 F值分别为31.07、103.80、92.83、130.20,均 P<0.001)。肺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KIF23在肺腺癌(53.06±10.78)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33.03±1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3, P<0.001)。 结论:KIF23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参与了肺腺癌的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促进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靶点并作为预测肺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24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8 +T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CD8 +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入组28例NSCLC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分选CD8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CD8 +T细胞中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浓度重组人IL-24(10 ng/ml和100 ng/ml)刺激纯化CD8 +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建立CD8 +T细胞和NSCLC细胞系NCI-H1882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IL-24刺激后CD8 +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FN-γ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LSD- t检验。 结果:CD8 +T细胞中未检测到IL-22R1 mRNA表达,CD8 +T细胞中IL-20R1和IL-20R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者和NSCLC患者之间以及在非肿瘤部位和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部位CD8 +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和非肿瘤部位( P<0.05),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不影响CD8 +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 P>0.05),而高浓度IL-24(100 ng/ml)则显著提升NSCLC患者CD8 +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 P<0.05)。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高浓度IL-24(100 ng/ml)刺激NSCLC患者肿瘤部位CD8 +T细胞后可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升高,以及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而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对CD8 +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无显著影响。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IL-24刺激对CD8 +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高浓度IL-24在体外可增强NSCLC患者CD8 +T细胞的直接细胞杀伤功能,但在体内IL-24可能并不影响CD8 +T细胞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诱导痰DKK3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诱导痰DKK3基因甲基化并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炎、支气管扩张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对照组,MSP法检测肺癌细胞和肺正常上皮细胞DKK3基因甲基化,分析DKK3基因甲基化与临床影响因素的关系,比较DKK3基因甲基化与未甲基化NSCLC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诱导痰DKK3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3%(65/80)比2.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癌细胞系中DKK3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而正常人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中DKK3基因处于未甲基化状态。观察组患者诱导痰DKK3基因甲基化与胸腔积液、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存在相关性( P<0.05)。观察组DKK3基因甲基化患者R0切除率、3年生存率及总生有期(OS)均显著低于DKK3基因未甲基化患者[53.8%(35/65)比15/15、28.1%比37.9%、(1.8 ± 0.3)年比(2.1 ± 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SCLC患者诱导痰DKK3基因甲基化率显著升高,且与患者预后相关。诱导痰DKK3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为NSCLC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科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92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92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集的7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分析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miR-92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miR-92慢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miR-9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92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miR-92表达水平(1.22±0.21)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R-92表达水平(0.3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041,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值(1.99±0.08)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吸光值(1.3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8,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0.70±8.48)%]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5.26±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030,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2.89±0.86)%]明显低于miR-92组细胞凋亡比例[(20.58±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2, 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91±0.11)明显低于miR-92组细胞(1.4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12,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00.86±12.80)个]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迁移数量[(55.67±11.7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70, P<0.05)。STAT3是miR-92靶点。对照组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1.14±0.13)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0.3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90, P<0.05)。 结论:miR-92通过STAT3调节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西紫杉醇诱导的多倍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诱导的多倍体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模型的增殖及凋亡特性,分析多倍体肿瘤细胞在化疗耐药及肿瘤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或1 μmol/L Doc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24 h,撤除药物后继续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至第3天或第5天,分别记为对照组、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和细胞周期,Dil标记法、CFSE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及凋亡蛋白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c 24 h组小部分存活细胞的体积略有增大,细胞呈多核状态;Doc 24 h+3 d组和Doc 24 h+5 d组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细胞核仍呈多核状态。细胞倍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为(3.40±0.95)%,Doc 24 h组为(20.80±2.87)%,Doc 24 h+3 d组为(55.67±3.85)%,Doc 24 h+5 d组为(76.20±2.51)%,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478.054, P<0.05)。Doc 24 h组G 1期、S期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G 2/M期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细胞中cdc2、P-cdc2(Thr14)、P-cdc2(Tyr15)、P-cyclin B1(Ser128)、P-cyclin B1(Ser147)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下调,cyclin B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上调,cdc25c蛋白在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中表达水平下调。Dil染色结果显示,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细胞标记的Dil荧光均未明显减弱。CFS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多倍体A549细胞标记的CFSE的荧光强度未发生明显改变。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c 24 h组凋亡细胞亚群比例升高( P<0.05),Doc 24 h+3 d组和Doc 24 h+5 d组凋亡细胞亚群比例较Doc 24 h组降低(均 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和mcl-1表达依次上调,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和bak表达上调,但在Doc 24 h+5 d组细胞中表达下调。 结论:Doc体外能够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多倍体的形成;可使A549细胞周期阻滞在G 2/M期;Doc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能力增强,但随着撤药时间延长,凋亡抵抗发生,相应的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显著。这些特性可能有助于多倍体肿瘤细胞产生化疗干预后的耐药性及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蛋白激酶B1基因介导内质网类似激酶/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信号通路参与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进程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1(Akt1)基因介导内质网类似激酶(PERK)/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eIF2α)信号通路参与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择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按实验转染方案随机分组,分为空白(Blank)组、沉默Akt1(si-Akt1)阴性对照(NC)组、si-Akt1组、过表达Akt1(OE-Akt1) NC组、OE-Akt1组、CCT020312(PERK选择性激动剂)组和OE-Akt1+CCT020312组。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分别应用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两组间比较为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Si-Akt1组的Akt1的mRNA(0.99±0.05比0.45±0.03, t=16.04, P<0.05)和蛋白表达(0.32±0.03比0.12±0.01, t=10.95, P<0.05)低于si-Akt1 NC组。si-Akt1组PERK/p-PERK、eIF2α/p-eIF2α、GRP78和CHOP的mRNA(PERK:0.97±0.04比1.77±0.07, t=17.190, P<0.05;eIF2α:1.01±0.06比1.53±0.06, t=10.610, P<0.05;GRP78:1.06±0.03比1.98±0.08, t=18.650, P<0.05;CHOP:0.94±0.04比1.63±0.06, t=16.570, P<0.05)和蛋白表达(p-PERK:1.15±0.05比2.23±0.11, t=15.480, P<0.05;p-eIF2α:1.69±0.07比3.12±0.19, t=12.230, P<0.05;GRP78:0.84±0.05比2.87±0.15, t=22.650, P<0.05;CHOP:1.46±0.07比2.65±0.13, t=14.400, P<0.05)明显高于si-Akt1 NC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si-Akt1 NC组(48 h:0.48±0.03比0.31±0.02, t=8.167, P<0.05;72 h:0.78±0.04比0.60±0.03, t=6.235, 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i-Akt1 NC组(8.58±1.34比23.4±2.4, t=9.250, P<0.05)。同时,CCT020312组PERK/p-PERK、eIF2α/p-eIF2α、GRP78和CHOP的mRNA(PERK:1.00±0.04比1.87±0.08, t=26.940, P<0.05;eIF2α:1.00±0.05比1.57±0.07, t=11.640, P<0.05;GRP78:1.00±0.03比2.02±0.10, t=41.640, P<0.05;CHOP:1.00±0.06比1.66±0.07, t=20.210, P<0.05)和蛋白表达(p-PERK:1.12±0.05比2.30±0.11, t=16.910, P<0.05;p-eIF2α:1.65±0.05比3.20±0.18, t=13.260, P<0.05;GRP78:0.80±0.04比2.74±0.15, t=21.640, P<0.05;CHOP:1.44±0.06比2.61±0.13, t=14.150, P<0.05)明显高于Blank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Blank组(48 h:0.46±0.03比0.29±0.02, t=8.167, P<0.05;72 h:0.80±0.04比0.57±0.03, t=7.967, 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lank组和相应NC组(8.71±1.44比23.43±2.36, t=9.222, P<0.05)。然而,OE-Akt1组的Akt1的mRNA(0.99±0.05比1.88±0.09, t=14.970, P<0.05)和蛋白表达(0.31±0.03比0.87±0.04, t=19.400, P<0.05)明显高于OE-Akt1 NC组,PERK/p-PERK、eIF2α/p-eIF2α、GRP78和CHOP的mRNA(PERK:0.98±0.05比0.65±0.05, t=8.656, P<0.05;eIF2α:1.03±0.05比0.47±0.04, t=12.970, P<0.05;GRP78:1.2±0.04比0.32±0.03, t=30.210, P<0.05;CHOP:0.99±0.03比0.55±0.04, t=11.940, P<0.05)和蛋白表达(p-PERK:1.16±0.05比0.99±0.05, t=4.164, P<0.05;p-eIF2α:1.69±0.07比1.23±0.07, t=8.642, P<0.05;GRP78:0.86±0.04比0.34±0.02, t=20.140, P<0.05;CHOP:1.48±0.06比0.71±0.04, t=19.880, P<0.05)明显低于OE-Akt1 NC组,细胞增殖能力(48 h:0.45±0.03比0.60±0.02, t=7.206, P<0.05;72 h:0.76±0.04比0.97±0.05, t=5.681, P<0.05)明显高于OE-Akt1 NC组,细胞凋亡率(8.62±1.32比4.36±0.75, t=4.860, P<0.05)明显低于OE-Akt1 NC组(均值 P<0.05)。 结论:沉默Akt1表达可通过促进PERK/eIF2α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