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超重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择期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超重(体质指数24.0~27.9kg/m2)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镇痛镇静,观察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和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反应[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MMSE、VAS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 12h 时观察组 IgG(7.25±1.32)、IgA(1.59±0.39)、IgM(1.06±0.43)、CD3(52.69±6.85)%、CD4(38.69±3.24)%均高于对照组(6.80±1.65、1.45±0.46、0.95±0.32、49.99%±6.24%、37.26%±3.16%),CD8(35.69±4.21)%、IL-6(102.63±32.65ng/L)、IL-8(106.98±13.65 ng/L)、TNF-α(162.89±36.77 pg/L)和 CRP(32.15±6.98 mg/L)均低于对照组(38.05%±4.36%、125.62±39.89 ng/L、124.78±14.58 ng/L、179.65±42.05 pg/L、45.06±7.06 mg/L)(均 P<0.05),术后 24h 时两组 IgG、IgA、IgM、CD3、CD4、CD8、MMSE、VAS、IL-6、IL-8、TNF-α 和 CRP 均无差异(均 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6.9%、5.9%)无差异(P=0.580).结论: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8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44例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肠道菌群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测定2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抗原分化簇4受体(CD4+)、抗原分化簇8受体(CD8+)、CD4+/CD8+,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道菌群指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4+、CD4+/CD8+指标高于治疗前,CD8+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失调、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蜂王浆水溶蛋白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蜂王浆水溶蛋白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蜂王浆水溶蛋白对HUV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酶标法检测蛋白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泌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分泌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对活性氧分泌的影响;Hoechst-PI双染法检测蛋白对细胞凋亡及坏死的影响.结果 高糖损伤的HUVEC经蜂王浆水溶蛋白处理后,细胞的形态明显改善,增殖活性提高,SOD分泌增加,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提高,TNF-α、IL-4的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减少,但对细胞坏死率无影响.结论 蜂王浆水溶蛋白能抗高糖所致HUVEC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4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80例PC根治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TLR2、TLR4 mRNA表达量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根据感染组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TLR2、TLR4 mRNA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量及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TLR2、TLR4 mRNA表达量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治疗后6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量较预后不良组更高(P<0.05);TLR2、TLR4 mRNA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尿路感染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50%/63.90%、73.70%/73.80%、94.70%/62.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08、0.790、0.890.结论 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及转归与外周血TLR2、TLR4 mRNA表达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房颤96例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48例)和联合组(48例).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钠片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利伐沙班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外周血免疫指标水平及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8,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外周血CD8+及血清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8.809、4.598、15.340、6.175、13.846、15.006);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8.660);外周血CD4+、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5、5.914、18.960、13.204、4.578、8.762,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 与华法林钠片相比,利伐沙班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预后的临床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主要手段,但仍有30%的患者对其治疗反应差。目前能够提示抗VEGF药物治疗预后的影像标志物包括缺血指数、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微动脉瘤数量、血流密度、视网膜内层紊乱、外界膜和(或)椭圆体带破坏程度、强反射灶、视网膜内囊肿、视网膜下液;生物标志物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抗延胡索酸酶抗体以及眼内房水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IL)-6、IL-8等。了解这些可能预测和评估抗VEGF药物治疗预后的临床标志物,可以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地监测、治疗、管理DME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磁场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治疗组(简称激动剂组)和PEMF联合CGS-21680治疗组(简称观察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制成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DD)大鼠模型。制模后激动剂组向L 5-6椎间盘注射100 μl CGS-21680(100 μg/kg),观察组注射CGS-21680后再给予PEMF干预,磁场强度1.5 mT,磁场频率75 Hz,脉宽150 μs,暴磁30 min/次/d,连续干预14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进行8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采用ELISA及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A 2AR、NLRP3、Caspses-3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 结果:模型组髓核及纤维环退变明显,观察组髓核细胞皱缩、坏死及纤维环断裂情况显著缓解。干预后观察组椎间盘髓核Col Ⅱ阳性表达、A 2AR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增加( P<0.05);而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显著降低( P<0.05);另外观察组大鼠椎间盘组织NLRP3、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亦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降低( P<0.05)。 结论:PEMF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能协同上调IDD模型大鼠A 2AR活性,下调促炎因子IL-6、TNF-α及NLRP3、Caspase-3表达,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椎间盘退变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雄性五指山猪33头,体重(28±2)kg,建立心室纤颤模型,心肺复苏到达基础生命支持后存活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与亚低温治疗组(M组)各15头,观察24 h;复苏前、复苏成功后0.5、1、2、4、6、12、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同时应用ELA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方差齐时用LSD检验,不齐时用Tamhane T2检验。结果:复苏成功后24 h时M组存活11头(73.3%)、C组存活8头(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29, P=0.225)。复苏后两组转氨酶均有升高,M组AST、ALT较C组升高幅度低(均 P<0.05)。成功复苏后血液中TFN-α、IL-6的水平升高,4 h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M组TNF-α水平在复苏后0.5、2、4、6 h较C组低( t=0.01、0.01、0.87、0.86,均 P<0.05),M组IL-6浓度在复苏后0.5、1、2、4 h较C组低( t=0.23、0.78、0.11、0.80,均 P<0.05)。 结论:复苏成功后,肝脏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TNF-α、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相关,亚低温治疗可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复苏后肝脏的损伤程度,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疾病血清中4种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细胞因子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大动脉炎(TA)等自身免疫疾病(AI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取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的834例AID患者常规项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8、IL-10检测数据,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HC)血清中细胞因子4项水平。同时将AOSD、T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塞综合征(BS)疾病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另对SLE的两个重要的器官受累(肾脏、神经系统)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9和R 4.2.2软件。组间差异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并使用Dunn法来校正多重检验可能带来的假阳性。 结果:比较IL-6在各组中的水平,除了BS组和抗磷脂综合征(APS)组,其余各个AID组和HC组相比,AID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HC组[3.85(2.00,8.55)pg/ml],其中 ANCA相关血管炎(AAV)组[3.85(2.00,8.55)pg/ml],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组[7.80(2.50,6.50)pg/ml],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组[3.65(2.08,12.83)pg/ml],类风湿关节炎(RA)组[5.50(2.20,16.10)pg/ml],SLE组[4.70(2.75,16.55)pg/ml],干燥综合征(SS)组[3.20(2.00,8.90)pg/ml],系统性硬化症(SSc)组[2.70(2.00,8.90)pg/ml],TA组[3.40(2.00,6.50)pg/ml],其他疾病组[4.40(2.00,11.10)pg/ml],尤其是AOSD组[15.20(2.10,39.20)pg/ml],校正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c<0.05)。同时,AOSD组和HC组相比,血清TNF-α[7.40(5.60,10.95)pg/ml]、IL-10[5.00(5.00,7.58)pg/ml]水平高于HC组[(7.15(5.93,8.00)pg/ml,5.00(5.00,5.00)pg/ml],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c<0.05)。活动期的AOSD、BS、SLE、TA患者血清中IL-6、IL-8水平较非疾病活动组呈现升高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另外,狼疮肾炎亚组较非狼疮肾炎亚组,血清中IL-8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神经精神狼疮亚组较非神经精神狼疮亚组血清中IL-6、IL-8、TNF-α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是IL-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5)。 结论:AID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下临床常规实践中还是以血清IL-6水平变化最为经典和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的默认网络和边缘系统功能连接、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3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扫描检查,图像预处理后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从影像数据中提取默认网络和边缘系统,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的静息态脑网络间功能连接差异。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趋化因子C-C配体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4,CCL4)水平,探讨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患者组默认网络的右侧内侧前额叶(团块体素大小=7体素,团块水平 PGRF<0.05,MNI坐标:x=6,y=54,z=9, t=-3.765)、左侧额上回(团块体素大小=10体素,团块水平 PGRF<0.05,MNI坐标:x=-21,y=54,z=15, t=-4.139)功能连接减弱,边缘系统的左侧小脑Ⅳ、Ⅴ小叶(团块体素大小=21体素,团块水平 PGRF<0.05,MNI坐标:x=-15,y=-24,z=-30, t=4.468)和小脑后叶扁桃体(团块体素大小=8体素,团块水平 PGRF<0.05,MNI坐标:x=-15,y=-51,z=-45, t=4.138)功能连接增强。患者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0[7.39(6.33,9.32)pg/mL,6.54(5.84,7.39)pg/mL, Z=-2.937, P=0.003]、CCL4[39.31(25.77,68.70)pg/mL,31.30(20.32,40.89)pg/mL, Z=-2.209, P=0.02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组小脑Ⅳ、Ⅴ小叶功能连接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432, P=0.031);小脑后叶扁桃体功能连接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429, P=0.032),与血清CCL4水平呈正相关( r=0.402, P=0.046)。 结论:静息态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默认网络和边缘系统功能连接异常,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且可能与边缘系统功能连接存在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