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肾固本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进展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表现的肺部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尚不完全满意,病情反复加重和高致死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疗COPD疗效较好.本病多属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曹世宏教授认为,COPD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引起的一种病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在久病肺虚的基础上损及五脏,其中尤以肺肾两脏为甚,并强调痰浊和血瘀为其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曹教授治疗稳定期COPD主张衷中参西、取长补短,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补益肺肾之气,治病求本,其中党参、黄芪、巴戟天等是曹教授临床常用中药,有平补肺脾之气,温补肾阳之功.同时注意化痰祛瘀,因人制宜,临床疗效颇佳.本研究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总结晏军主任"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相关医案,归纳总结晏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晏师运用补肾益肺消癥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经验,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晏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为肺肾两虚,阴津不足,肺叶失养,而致肺痿;肺叶萎弱,宣降失司,气机壅滞,行水不能,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痰瘀内结,痹阻肺络而发肺痹,肺痹日久,功能失用,痿证加剧,肺痿肺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其病理特点为气、血、痰互结.辛药能散能行,辛以入肺,辛通玄府,调气机,散血瘀,逐痰结,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则相合.晏师在临床中根据"辛以润之"创立补肾益肺消癥方,临床疗效良好.验案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辨证为肺肾两虚、痰瘀内蕴,以补肺益肾、化痰祛瘀法治之,方用补肾益肺消癥方加减,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晏师运用"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显著,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关联规则的姜良铎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组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方法:以200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姜良铎教授门诊就诊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姜良铎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常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结果:关联规则显示,姜良铎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组方中,置信度高的药对为赤芍、白芍;三药组合为赤芍、白芍、贝母;四药组合为赤芍、白芍、知母、贝母;五药组合为贝母、知母、紫河车、海蛤壳、水蛭;六药组合为知母、贝母、紫河车、海蛤壳、水蛭、瓜蒌.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益肺、脾、肾气阴虚为主,祛邪以清肺泻热、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宋康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宋康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师承讲授和随师侍诊,收集宋康教授临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例,并查阅文献及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将宋康教授对本病的思想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果]宋康教授根据络病学说,认为“肺络痹阻”、“络虚不荣”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将该疾病归于“肺痹”、“肺痿”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采用通补法,治以化痰祛瘀、补益肺脾、滋阴补肾等,并针对主要症状,合理组方;同时根据病情结合一定西药治疗,在临床上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宋康教授采用中医通补法结合一定西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显著,其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肺肾化痰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益肺肾化痰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肺肾化痰瘀法,比较2 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前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FEV1、FEV1/FVC/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中,观察组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后FEV1、FEV1/FV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前,其血清IL-10,IL-13,IL-18,TNF-α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在治疗后,血清IL-13,IL-18, TNF-α和CRP明显降低,IL-1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中医的补肺益肾、祛痰化瘀方法,和西医的医治方法相结合,可对患者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30年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1132首方药,涉及药物342味,高频药物60味,分别为麻黄、甘草、苦杏仁、地龙、半夏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32条,三项关联18条;聚类分析得到19个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21个公因子.结论 中医药治疗哮喘用药上重视祛痰平喘、疏风宣肺、息风解痉;久病夹虚入络,当重视配伍补益肺脾肾,或祛瘀通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良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方法:以2003年3月至2015年8月姜良铎教授门诊、病房、会诊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对其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组方规律.结果:将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与临床验证,发现治疗COPD组方中置信度较高的对药有贝母、知母,苏子、苏梗等,三药组合有贝母、知母、丹参,黄芩、紫河车、杏仁等.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COPD的用药是以祛邪扶正为主,祛邪以清肺泻热、清热化痰、通腑泄热、活血化瘀为主,扶正以补益肺、脾、肾气阴虚为主,对其组方规律的探讨有助于发现既往来发现的药物组合,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分期分级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演变呈渐进式过程,围绕COPD不同阶段疾病特点和关键环节,采取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与方法,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并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分析COPD分期、分级的临床特征与防治目标及中医病机与证候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药防治COPD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与目标.1)根据疾病分期:稳定期的防治策略与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的风险,治疗应以“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法宜扶正(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急性加重期重在使本次急性加重的影响最小化、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死亡风险,治疗应遵“急则治其标”原则,法宜清化宣降为主,包括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温化寒饮、活血化瘀、宣降肺气等;急性加重危险窗期重在防止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促进恢复进入稳定期,治疗当祛邪(化痰、活血)扶正(补益肺气、补肺健脾、补益肺肾等)并重.2)根据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GOLD 1、2级COPD患者重在保护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治疗以扶正(补肺、健脾辅以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GOLD 3、4级患者重在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宜扶正(补肺、益肾辅以健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晚期患者应注重合并疾病的防治、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尤其要注意降低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痰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哮喘湿邪辨治古今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的分析,总结湿邪在小儿哮喘发病的作用机制,概述古代、近现代从湿论治哮喘的方法及方药特点.感触湿邪是小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儿童肺脾肾不足的生理特点,湿邪阻滞气机可致痰浊、气虚、阴虚、痰瘀等,其中痰瘀等病理产物可进一步阻碍气机与津液输布,加重哮喘的临床发作.结合湿邪的性质与儿童的生理特点,治疗上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湿药、健脾益肺补肾药,以求标本兼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儿童哮喘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 040首方药,统计发现发作期中热性哮喘证、缓解期中肺脾气虚证分布较多;共涉及药物292味,高频药物50味,分别为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清热类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肝、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5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8对.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重视苦温、苦寒燥湿祛痰,辛温宣肺散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治法以化痰平喘、宣肺疏表、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肾为主,久病夹虚入络,当配伍祛风祛瘀通络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