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CKD-aP)的病机及治疗。认为CKD-aP始于肾气亏虚,以湿浊、瘀血、寒、热、浊毒为标,最终导致肾不运水,发为“肾燥”。提示治疗CKD-aP应以“辛以润之”为核心,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及矛盾的主次,分别采用辛温(热)宣散、辛寒(凉)宣泄的治法,帮助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运行,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总结晏军主任"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相关医案,归纳总结晏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晏师运用补肾益肺消癥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经验,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晏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为肺肾两虚,阴津不足,肺叶失养,而致肺痿;肺叶萎弱,宣降失司,气机壅滞,行水不能,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痰瘀内结,痹阻肺络而发肺痹,肺痹日久,功能失用,痿证加剧,肺痿肺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其病理特点为气、血、痰互结.辛药能散能行,辛以入肺,辛通玄府,调气机,散血瘀,逐痰结,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则相合.晏师在临床中根据"辛以润之"创立补肾益肺消癥方,临床疗效良好.验案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辨证为肺肾两虚、痰瘀内蕴,以补肺益肾、化痰祛瘀法治之,方用补肾益肺消癥方加减,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晏师运用"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显著,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神农本草经》辛以止咳药在经方中的运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神农本草经》中辛味且明确具有止咳作用的药物有12味,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8味.通过分析这12种药物的功效及配伍成的13首止咳逆经方的应用,并结合《黄帝内经》五味用药理论,总结出辛以止咳的机制及组方用药特点:1)辛以止咳药在"主咳逆"的基础上,尚以主温中、主风寒、主化湿及特殊功效,如款冬花"主喉痹"、桂枝"主补中益气"、芫花"主下水"达到止咳逆;2)辛以止咳配伍规律有辛散酸收,基础药对为干姜-细辛-五味子,根据不同病因有所加减,如生姜-细辛-五味子、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和干姜-五味子;辛甘发散,药对为生姜-甘草或干姜-甘草;辛散苦降,药对为款冬花-紫菀、桂枝-麻黄、半夏-芍药或附子-芍药;3)辛以润之贯穿于辛以止咳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当外邪袭表,辛以散之;阳虚津凝时,辛以温之;饮邪不化时,辛以和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辛味药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李发枝运用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李发枝教授运用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首先分析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同时附以典型验案介绍其教授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之论,结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提出辛润法是运用辛味药通过开达肌腠、宣通脏腑、三焦之腠理,使津液敷布而达到润燥生津以治疗干燥综合征,并予以探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释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诠释“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意义,提出“肾苦燥”是《黄帝内经》所论肾的病理特点之一,即:肾气不足、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致燥;“辛以润之”即通过辛温之药助肾气化,以输布津液的治法.东汉张仲景对五苓散、肾气丸及栝蒌瞿麦丸诸方的应用,宋金时期的许叔微、成无己等对“肾苦燥”病机及“辛以润之”机理的讨论,清代尤怡将“燥”的病机分为“阴枯”与“阴凝”两类的认识等,分别从临床和理论方面支持上述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2型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是疾病的快速进展阶段,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赵文景教授认为DNⅢ-Ⅳ期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早期为因实致虚,后期因虚致实.本虚,即消渴期多为气阴两虚,并发症期则阴损及阳,出现脾肾阳虚;标实,即早期为湿热毒邪,后期则血瘀水饮浊毒为患.因此DN属于中医学“肾燥”范畴,即阴精亏虚与阳不化精同时存在,以“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为指导原则,在继承首都国医名师张炳厚教授“重视滋补肾阴,喜用熟地”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加强温补肾阳之力,常用经验方“加味四君地龟汤”,以“辛润温阳”法阴阳并补,辛散气化以消水肿,固肾摄精以降蛋白,三法共用,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叶氏辛润通络法看其对仲景旋覆花汤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仲景旋覆花汤始载于《金匮要略》,历来被奉为治疗络病的祖方,其成方药物仅3味,却有通交上下、和中理络之功,后世医家亦对其有所运用与发展,清代名医叶天士更是以之为基础创立了"辛润通络"治法.?提出"久病入络"而以"辛以润之"的治法,将仲景旋覆花汤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对络病学的发展有所贡献,也为后世医者对经方的继承与发扬指明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庆国教授辨治燥痹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庆国教授认为燥痹病机以气阴亏虚为本,内燥、外燥均可致痹,日久可有瘀血、燥毒、阴虚火热等邪气互为影响.治疗则以益气养阴为主,并结合气血亏虚、瘀血内生及气阴亏虚、火热内盛等病因特点随证加减,兼以祛邪,从而邪正兼顾.临证善于重用生地黄、黄芪,并合用党参、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玉竹等药甘养脾胃气阴,助脾胃气血生化,从而脏腑气阴得以正常发挥濡润功能,官窍得以津液滋养,筋骨关节得以濡养;并灵活选用辛温之品,辛以润之,因而诸燥向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仲景"辛以润之"治疗燥证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伤寒杂病论》治疗"燥证",除了运用"燥以濡之"的常法,还运用到"辛以润之"的变法.实际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治疗大法,是为燥证的不同病机而设.张仲景在继承了《黄帝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辛味药行散或助阳的功效特点,从辛味药能祛湿化饮以治燥、行气通导以治燥、活血化瘀以治燥、温阳化气以润燥、温肾散寒以润燥五个方面,落实"辛以润之"理论的临床应用,为后世治疗燥证理法方药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