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肾生血汤防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益肾生血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0年3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肾生血汤。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治疗期间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注射次数及输血量,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Ⅳ度骨髓抑制出现时间[(5.07±0.87)d比(3.83±1.15)d, t=4.695]晚于对照组( P<0.01)、持续时间[(7.20±0.76)d比(10.03±1.30)d, t=10.305]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重组人G-CSF注射次数[(7.2±0.8)次比(10.0±1.3)次, t=10.305]少于对照组( P<0.01),红细胞悬液[红细胞(2.5±1.5)U比(4.7±1.5)U, t=7.749]及血小板[(1.70±0.54)U比(3.13±0.86)U, t=5.879]输注量少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1、2周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8.208、15.129, P值均<0.01);观察组化疗后感染、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值分别为7.500、10.000、4.286, P值均<0.01)。 结论:益肾生血汤有助于延缓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可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减少骨髓抑制期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苏蝉益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苏蝉益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苏蝉益肾汤。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CD8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7.4%(2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4, P=0.038)。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0.82±0.13)g比(1.04±0.17)g, t=6.009]、BUN[(6.12±0.71)mmol/L比(6.60±0.75)mmol/L, t=6.411]、SCr[(82.87±10.43)μmol/L比(94.11±11.17)μmol/L, t=17.43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CD3 +、CD4 +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981、8.904, P<0.01),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 t=8.933, P<0.01);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983、49.005、13.994, P值均<0.01)。 结论:苏蝉益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纠正T细胞亚群失衡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医大师余瀛鳌用通治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心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医大师余瀛鳌教授认为,“凡病必有主证,临证必有主方”,提出以“通治方”治疗疾病的方法,常获佳效。余老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与肾、脾、肺三脏密切相关,临证尤重脾肾,以健脾益肾、通络利水为基本治法,自拟通治方益肾健脾通络汤随症加减治疗,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肠道菌群、微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5期患者肠道菌群、微炎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5期CKD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结肠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汤经结肠透析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TNF-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尿酸(UA)水平。采集患者新鲜粪便,进行厌氧培养与需氧培养,计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数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76/78)、对照组为84.6%(66/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47, P=0.005)。治疗后4、8周,治疗组腰膝酸软( t=6.596、8.792)、食少纳呆( t=12.060、24.140)、面色晦黯( t=7.983、12.300)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双歧杆菌( t=4.037、2.358)、嗜酸乳杆菌( t=7.352、2.092)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 t=3.822、6.08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血清CRP( t=9.326、12.300)、IL-6( t=4.591、4.716)、TNF-α( t=9.304、9.775)水平及SCr( t=17.630、11.530)、BUN( t=2.674、2.248)、UA( t=10.860、13.160)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 结论: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可改善CKD 3~5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状态,抑制微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调肝扶脾辨治紫癜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紫癜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失和、血溢脉外,临床从肝脾论治,以调肝扶脾为基本治法,针对不同类型紫癜,分别辅以益肾、祛风、消瘀,予柴胡桂枝汤类经方随症加减,可发挥经方精简效验优势,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益肾化瘀汤的活血化瘀联合胸腺法新对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的影响及免疫调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益肾化瘀汤的活血化瘀联合胸腺法新对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的影响及免疫调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含铂化疗方案,对照组应用胸腺法,观察组应用益肾化瘀汤联合胸腺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免疫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WHOQOL-100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β2-MG、Cys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和CD4+/CD8+数值、IgM、IgG、IgA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发热、胃肠道反应、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相关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100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益肾化瘀汤的活血化瘀联合胸腺法新可改善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患者的肾功能,且可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益肾解痉汤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益肾解痉汤联合针刺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在均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组40 例加用益肾解痉汤治疗,针刺组40 例加用针刺治疗,联合组40 例加用益肾解痉汤联合针刺治疗.3 组均治疗4 周后统计疗效,比较3 组治疗前及治疗2、4 周肩关节上举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3 组治疗前及治疗2、4 周血清P物质(SP)及缓激肽(BK)水平变化情况,比较3 组治疗前及治疗2、4 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3 组治疗前及治疗2、4 周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 97.50%(39/40),中药组82.50%(33/40),针刺组80.00%(32/40),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2、4 周肩关节上举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增大(P<0.05),SHS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周肩关节上举活动度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大于中药组及针刺组治疗同期(P<0.05),SHS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中药组及针刺组治疗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 组治疗2、4 周血清SP及BK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周血清SP及BK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及针刺组治疗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 组治疗2、4 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解痉汤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修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P、BK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孟庆良基于浊瘀理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痛风的病因为外感风寒,内蕴痰湿,病理基础为痰浊和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浊瘀痹阻为标,脾肾不足为本.临证从"浊瘀"立论,以泻浊化瘀为总法,将调益脾肾、培补正气贯穿治疗始终,注重内外配合增强疗效,辨证运用清热祛湿,补脾益肾等治法,方选自拟痛风汤.痛风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因湿热搏结于关节而致局部红肿、发热伴剧烈疼痛,故在治疗上主要选取泻化湿浊药物,配合活血行气之品,促进湿浊泻化,缓解疼痛;痛风缓解期虽少有疼痛症状,但由于瘀血阻络,湿浊瘀互结,深居筋骨关节,局部则出现肿胀畸形,因此治疗宜以扶正为主,兼化瘀之法,通过补益人体正气,推陈致新,促进瘀结之溶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湿论治慢性湿疹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湿疹是难治之症.张卫星认为,湿疹之成,乃因伤湿,要根治湿疹杜绝致湿之因是关键;治疗则以"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为治湿之标,以温阳、健脾、理肺、益肾为治湿之本,临床疗效显著,多能达根治之效.介绍张卫星的治湿理论,并举以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治疗慢性湿疹验案一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