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透析治疗早产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l9年10月桂林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2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ARF的临床资料,治疗组15例采用连续性PD,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钠、pH值、乳酸、体重的变化及转归、肾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PD过程中堵管、渗漏、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与透析后血尿素氮、肌酐、血钾、乳酸、体重水平降低,血钠、HCO 3-、pH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照组中常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血钾、乳酸、体重水平降低不明显,血钠、HCO 3-、pH值升高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组治愈出院10例,3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2例并发症严重住院过程中死亡;对照组2例治愈出院,6例放弃治疗后死亡,4例并发症严重死亡。治疗组3例置管处渗漏,2例发生堵管需肝素冲管,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ARF是NICU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差,在基础治疗上加用PD治疗可改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提高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黄联合早期结肠透析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黄联合早期结肠透析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可较好地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病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肠道菌群、微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5期患者肠道菌群、微炎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5期CKD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结肠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汤经结肠透析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TNF-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尿酸(UA)水平。采集患者新鲜粪便,进行厌氧培养与需氧培养,计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数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76/78)、对照组为84.6%(66/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47, P=0.005)。治疗后4、8周,治疗组腰膝酸软( t=6.596、8.792)、食少纳呆( t=12.060、24.140)、面色晦黯( t=7.983、12.300)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双歧杆菌( t=4.037、2.358)、嗜酸乳杆菌( t=7.352、2.092)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 t=3.822、6.08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血清CRP( t=9.326、12.300)、IL-6( t=4.591、4.716)、TNF-α( t=9.304、9.775)水平及SCr( t=17.630、11.530)、BUN( t=2.674、2.248)、UA( t=10.860、13.160)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 结论: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可改善CKD 3~5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状态,抑制微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的疗效及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一期矫治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畸形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9年6月,我院心脏中心一期外科手术纠治新生儿IAA 38例,男28、女10例;手术年龄(12±7)天;体质量(3.3±0.5)kg。按Celoric和Patton分型:A型29例(76%)、B型7例(18%)、C型2例(6%)。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30例,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畸形)4例(10.5%),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4例(10.5%),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瓣下隔膜)1例(2.6%),永存动脉干1例(2.6%),主肺动脉窗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2.6%)。38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均行一期解剖矫治手术。手术均经正中切口,于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脑灌注下进行,彻底充分切除导管组织,采用降主动脉近心端与主动脉弓远心端扩大端侧吻合。同期进行室间隔缺损、主肺动脉窗修复,对伴右心室双出口行大动脉调转、永存动脉干行REV等手术纠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5.2%),1例为IAA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患儿术后24 h内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20天死于肺脓肿、感染性休克。延迟关胸12例(31%),腹膜透析8例(20%)。中位体外循环时间138 min(90~305 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68 min(47~163 min),中位停循环时间24.5 min(13.5~61.0 min),中位手术时间248 min(180~390 min)。术后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4~18天,中位值9天;住院13~52天,中位值25天。36例顺利出院,出院时上下肢血压差均小于2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32例,随访率87.5%,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9~85个月),2例(6.0%)肺动脉或分支肺动脉轻度狭窄(压差20~25 mmHg),3例(9.3%)主动脉弓吻合口轻度狭窄(压差21~44 mmHg),1例(3.1%)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瓣下隔膜狭窄),进行性加重,术后10月返院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1例(3.1%)左支气管轻度狭窄,为IAA合并主肺动脉窗,无临床症状,无需外科处理。全组心肺功能良好。结论: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畸形一期矫治成功率高,死亡比例低,手术安全,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待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终末期肾病并发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并发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31例终末期肾病并发结肠癌患者(持续性血液透析)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结肠癌患者(无肾功能障碍)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187±20)min比(174±21)min, t=2.381, P=0.020],术中失血量[90(80~110)ml比50(40~60)ml, Z=-6.580, P<0.001]和术后引流量[(417±89)ml比(208±67)ml, t=10.858, P<0.001]更多,术后住院时间[(13.68±2.10)d比(9.09±1.65)d, t=9.918, P<0.001]和住院总费用[9.2(8.8~9.6)万元比6.1(5.8~6.5)万元, Z=-6.976, P<0.001]增加。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和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0)。61例(92%)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2~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发现1例肝转移患者。 结论:终末期肾病并发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载雷公藤红素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了一种针对炎症微环境的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雷公藤红素的递送难题.方法 合成透明质酸-金刚烷甲酸(hyaluronic acid-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HA-AD)聚合物,通过1 H-NMR进行结构确认.采用透析法制备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纳米粒(Cel/NPs),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改善处方,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ζ电位、形态、稳定性、酶敏感性、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袋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情况;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对比研究free Cel和Cel/NPs的体内抗UC作用.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Cel 2.04 mg、环糊精 27.19 mg、HA-AD 7.96 mg、DMSO3.0mL、纯水(reverses osmosis,RO)10 mL、搅拌时间 2h.所得纳米粒为光滑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52.37±1.4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 0.262±0.009,ζ电位为(-32.1±0.8)mV,Cel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18±2.36)%、(5.17±0.13)%,递药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胃肠道稳定性,但在结肠微环境α-淀粉酶的刺激下,可使环糊精迅速解体,从而瓦解Cel/NPs,快速释放Cel;Cel/NPs增加了 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体内抗UC结果显示Cel/NPs可以显著改善UC,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恢复小鼠结肠组织状态,增加结肠长度,降低脾脏质量,恢复结肠黏膜上皮完整性.结论 所制备Cel/NPs有利于雷公藤红素抗UC靶向递送,显著改善UC,为结肠病变部位药物靶向递送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优化胡桃醌普郎尼克F127(F127)/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alpha tocopheryl polythylene glycol succinate,TPGS)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并对该混合胶束进行表征和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以包封率为指标,用单因素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优化胡桃醌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和马尔文粒度仪对混合胶束进行表征.用透析袋研究其体外释放度.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HE切片研究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体内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结果 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药物∶载体=1∶50、F127∶FPGS=4∶5、水化体积为10 mL、水化时间为1 h、乙醇体积为1 mL.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得到胡桃醌的平均包封率为90.53%,与预测值(85.32%)偏差较小.透射电镜下混合胶束呈球形,形态完整且分布均匀.平均电位为(-3.86±3.05)mV,平均粒径为(13.91±0.15)nm,PDI为(0.092±0.009).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显示,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的累积释放度大于胡桃醌混悬液.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干预后,小鼠DAI值下降,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得到缓解.结论 经响应面优化的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制备工艺条件稳定,且可增加胡桃醌溶解度,增强胡桃醌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究扶肾颗粒调控TLR4/NF-κB通路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究扶肾颗粒(Fushen Granules,FSG)抑制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大鼠炎症状态,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PDRP)的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扶肾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PDRP相关靶点,利用在线软件作图工具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构建可视化扶肾颗粒-PDRP核心靶点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将得到的 276 个扶肾颗粒-PDRP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扶肾颗粒治疗PDRP 的主要信号通路为TLR4/NF-κB;创建 5/6 肾切除尿毒症大鼠模型,术后 2 周起,每日定时给予实验大鼠腹腔注射 20 mL 1.25%葡萄糖透析液建立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 2 mL生理盐水,扶肾颗粒低(0.54 g·kg-1)、中(1.08 g·kg-1)、高(2.16 g·kg-1)剂量组每日灌胃 2 mL,培菲康组每日灌胃 2 mL(113.4 mg·kg-1)培菲康溶液,干预 8 周.试剂盒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脂多糖(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LBP、Toll样受体4(TLR4)、NF-κB p65 蛋白(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α)、TNF-α、IL-1β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各层结构异常,肠绒毛稀疏、变短,黏膜层可见水肿,间隙变宽,局部发现炎症细胞明显浸润,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肾功能指标(Scr、BU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LPS、LB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LBP、TLR4、NF-κB p65、TNF-α、IL-1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与培菲康组大鼠结肠组织肠绒毛受损有不同程度减轻,黏膜下层水肿减轻,间隙变窄,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扶肾颗粒中、高剂量组及培菲康组肾功能指标(Scr、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扶肾颗粒组与培菲康组血清LPS、LBP含量显著降低(P<0.01),扶肾颗粒组LBP、TLR4、NF-κB p65、TNF-α、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或P<0.0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培菲康组LB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扶肾颗粒可保护PD大鼠残余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结肠组织.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TLR4/NF-κB通路可能是扶肾颗粒治疗PDRP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表明,扶肾颗粒通过调节PD大鼠结肠TLR4/NF-κB通路关键因子蛋白表达,改善肠道炎症反应、保护肠屏障防治PDR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数据库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及靶点、慢性肾脏病疾病靶点,取二者交集,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靶点.对药物核心成分和疾病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及 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潜在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细胞粘附、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涉及蛋白激酶复合物、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成,涉及蛋白激酶活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涉及NF-κ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2)筛选关键基因SIRT1、TLR4、MCP-1 与当归补血汤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槲皮素进行分子对接,配体化合物均能良好的包埋在受体靶蛋白的活性口袋中.(3)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给予当归补血汤结肠透析治疗,与正常组相比,CRF模型组肾组织SIRT1、Claudin-1、ZO-1 表达降低,TLR4、NF-κBp65、MCP-1 表达升高,给予当归补血汤结肠透析干预后,SIRT1、Claudin-1、ZO-1 表达升高,TLR4、NF-κBp65、MCP-1 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当归补血汤经结肠透析治疗可能通过激活SIRT1 抑制TLR4 受体在肾脏细胞的表达,抑制NF-κBp65 乙酰化,从而抑制下游炎症反应,并通过修复肾脏细胞紧密连接结构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血清SIRT1、TLR4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讨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 期非透析患者血清SIRT1、TLR4 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93 例于我科就诊的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结肠透析组和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结肠透析组给予药物治疗+结肠透析,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给予药物治疗+结肠透析+益肾汤保留灌肠.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其治疗前后的常规生化指标和血清SIRT1、TLR4 水平.结果:(1)治疗后三组患者Scr、BUN、UA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2)相较于对照组,结肠透析组和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治疗后Scr、BUN、UA、ESR、TLR4 水平降低(P<0.05),SIRT1 水平升高(P<0.05),且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结肠透析组(P<0.05).结论: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可能通过升高老年CKD3~5 期非透析患者血清SIRT1 水平和下调TLR4 水平,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