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脾安肠方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调脾安肠方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毒性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调脾安肠方组、黄连素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小鼠制备CT26皮下荷瘤模型后再建立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模型,从伊立替康腹腔注射当天开始,调脾安肠方组每天于化疗前2 h给予调脾安肠方浓缩制剂0.4 mL(28 g/kg)灌胃,模型组每天于化疗前2 h给予生理盐水0.4 mL灌胃,黄连素组每天于化疗前2 h给予盐酸小檗碱片水溶液0.4 mL灌胃(100 mg/kg),空白组与造模组相同时间段给予生理盐水0.4 mL灌胃,均连续灌胃10d.于实验结束后当天留取各组小鼠粪便,分光光度法检测粪便样本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及分布情况.结果 模型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调脾安肠方组及黄连素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调脾安肠方组明显低于黄连素组(P<0.05).粪便样本测序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均匀度及多样性下降,而调脾安肠方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得到逆转,趋近于正常小鼠,且在菌群物种组成上与空白组相似,黄连素组与模型组相似;空白组及调脾安肠方组OTUs数量较多,其次为黄连素组,模型组数量最少;肠道菌群物种门水平分析,各组样本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均较高,其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 菌门(Proteobacteria)在模型组样本中具有较高丰度;肠道菌群物种属水平分析,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各组均有较高丰度,模型组样本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降低,调脾安肠方组丰度上调至接近正常水平;各组OTUs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中丹毒丝菌目、梭菌目、疣微菌目、伯克菌目、红蝽菌目数量上调,调脾安肠方组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双歧杆菌目、拟杆菌目和乳杆菌目菌群数量增加;模型组的标志物种包括肠球菌科、肠球菌属、帕拉普菌科、普雷沃菌属等,调脾安肠方组的标志物种包括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科、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目的S24-7科等,黄连素组的标志物种包括颤螺菌属、副拟杆菌属、粪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紫单胞菌科等.结论 伊立替康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均匀度及多样性下降,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调脾安肠方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并降低毒性代谢产物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对照组采用60 mg/m2的盐酸伊立替康外加60 mg/m2的顺铂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药前一天给予10 mg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的预处理,采用多西紫杉醇剂量为40 mg/m2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多西紫杉醇使用后48 h常规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及维生素B6片预防手足综合征.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每周复查血常规1~2次.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0.95%(13/42),疾病控制率为54.76%(23/42),高于对照组的9.52%(4/42)19.05%(9/4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例为80.95%,与对照组83.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可以有效地治疗晚期胃癌并控制病情,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PLC法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HFCF-UF)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盐酸伊立替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6.8 g溶于800 mL水中,加入三乙胺10 mL,以磷酸调pH至4.0,加水定容至1000 mL)(55:5:45,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伊立替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55~40.8μg/mL(r=0.9992);定量限为0.64μg/mL;中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超滤提取回收率为96.9%~100.2%(RSD=1.0%,n=9),空白加样回收率为95.5%~100.5%(RSD=1.7%,n=9).包封率的平均值为94.85%(RSD=1.1%,n=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伊立替康新型载体材料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胶束给药系统,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首先将盐酸伊立替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提高其脂溶性;以合成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作为载体材料,将盐酸伊立替康磷脂复合物包裹其中,制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筛选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胶束给药系统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盐酸伊立替康磷脂复合物与原药相比脂溶性显著增加;制得的盐酸伊立替康胶束呈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包封率平均为61.32%,载药量平均为2.88%.结论 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盐酸伊立替康胶束粒径较小、质量可控,有望提高靶向部位药物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主动载药的伊立替康脂质体释药行为的对比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体外释放测定方法, 考察两种方法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含有铵离子的PBS作为释放介质, 采用微柱离心法分离样品, 考察以蔗糖八硫酸酯三乙胺梯度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载药脂质体在PBS中24 h释放度分别为43.3%、89.8%.结论:两种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以蔗糖八硫酸酯三乙胺梯度法制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改善了药物的滞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康艾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和卡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康艾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和注射用卡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4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350 mg/m2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中,60 min给药完毕;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卡铂,剂量按照5×(肌酐清除率+25),溶入5%葡萄糖250 mL中,60 min给药完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康艾注射液,40 mL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疗程为10 d,每21天重复1次,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CBR)分别为60.0%、68.0%,90.0%、96.0%,两组ORR和CB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B细胞、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细胞、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和注射用卡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腹泻和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老年宫颈癌的效果及对P53、c-erbB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老年宫颈癌的效果及对患者 P53、c -erbB2 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0)与联合组(n=50),另选取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给予护肝、胃补液支持等基础治疗前准备.常规组给予顺铂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P53、c-erbB2 蛋白阳性表达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血清SCC、CE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血清SCC、CE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P53、c-erbB2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P53、c-erbB2 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老年宫颈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CC、CEA的表达水平和P53、c-erbB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以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唐草片对伊立替康所致小鼠毒性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治疗艾滋病中药唐草片对伊立替康引起的小鼠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盐酸伊立替康20mg/kg, 每天1次, 连续6天, 制备迟发型腹泻动物模型, 唐草片连续灌胃给药16天.结果 注射伊立替康后第7天, 动物体重下降幅度最大, 为11.8%.而预防性给予唐草片的小鼠, 体重下降4.3%, 明显小于伊立替康组 (P<0.05) .给予唐草片组动物白细胞数为 (2.11±0.99) ×109/L, 显著高于伊立替康组 (1.26±0.46) ×109/L (P<0.05) .唐草片组小鼠迟发性腹泻发生时间比伊立替康组推迟2天, 腹泻发生率4.91%, 低于伊立替康组腹泻发生率52.5% (P<0.05) .小肠组织标本固定后进行HE染色, 伊立替康组黏膜部分绒毛顶端断裂破损, 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炎性细胞大量浸润, 正常腺体减少;唐草片治疗组黏膜组织基本正常, 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唐草片可以减轻伊立替康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延缓迟发型腹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6种易解离药物配液稳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化学软件模拟计算与循证资料相结合,分析不同溶媒对6种易解离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ACD/LAB 6.0软件计算药物(奥美拉唑、格拉司琼、托拉塞米、盐酸伊立替康、布美他尼、丹酚酸B)pKa、logP、logD、溶解度等理化参数,结合药物说明书、马丁代尔药物大典等资料,归纳药物用法与注意事项.结果:6种药物溶媒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但当奥美拉唑pH>3.7,盐酸格拉司琼pH>9,托拉塞米pH<6,盐酸伊立替康pH>6.5,布美他尼pH<4.1时,可能会有药物析出,影响药物稳定性.结论:应用ACD/LAB 6.0软件与临床循证方法相结合,可预测注射用药物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伊立替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GP-73和GPC3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73(GP-73)和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替吉奥胶囊,2次/d,连续给药28 d,休息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8、15天予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80 mg/(m2·d)静脉滴注,1个疗程/3周;口服沙利度胺片.两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评分(NRS)及生活质量和近期实体瘤疗效.检测两组血清GP-73和GPC3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NR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χ2=3.889,P<0.05).治疗组患者的近期实体瘤总改善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χ2=5.455,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GP-73和GP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近期实体瘤疗效,可能与其下调血清GP-73和GPC3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